賈娟娟(安徽醫學高等??茖W校護理學部,安徽 合肥 230601)
目前,實踐能力缺乏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高職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的瓶頸[1]。而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及學生實踐能力的水平,當前各高職院校把教師參加專業實踐活動作為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的重要工作環節[2]。我校以 “深度結合,互利雙贏”專業實踐模式為指導,有效地提高了護理專職教師的專業實踐質量。
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專業教師實踐能力提高的程度、速度、范圍和層次等[3]。學校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對教師工作崗位、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廣泛進行宣傳動員,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實踐技能是專業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對教師的個人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學校對積極參加專業實踐并取得相應的教學科研成果的教師在評先評優、職稱評定、外出進修學習、入編提拔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從而將護理專職教師內心深處的責任目標或成就目標挖掘出來,激發教師主動參與專業實踐內在動力,形成 “要我專業實踐”轉變為 “我要專業實踐”的良好氛圍。
學校要進一步制訂和完善教師專業實踐的管理制度及考核評價標準,讓教師明確自己的職責、任務和利益。學校根據每位教師的授課內容、研究方向及教師個人需求建立多樣化、個體化的專業實踐模式,明確專業實踐的目標、內容及方式,讓教師帶著任務去臨床,使專業實踐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如對教齡較短的青年教師在制訂專業實踐目標時,根據其所授課程,相對固定于某一科室,要求參與科室輪班,以全面了解臨床護理工作內容與各班護士工作職責與工作任務;在實踐內容上以提高專業知識及技能為重點;在實踐方式的安排上采用全脫產形式,安排相對較長并且連貫的時間段如一學期或一學年。對于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應以更新臨床知識、提高科研能力為目標;在實踐內容上除完成日常護理工作外,更加側重于對護理新進展、新業務及新技術的學習,熟悉臨床一線對技能型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實踐時間安排可較為靈活機動,可以采用 “邊上課邊實踐”的方式,即教師在承擔學校教學任務的同時,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專業實踐。教師專業實踐過程中,采取 “臨床導師制”,即建議醫院選拔具有較強專業技能和較高理論水平的高年資的護理人員擔任“指導教師”進行 “一對一”的結隊輔導。期間教師要服從指導老師的安排和管理,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要主動地請教指導老師,在臨床指導教師的幫助下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積累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努力實現從 “書本型”向 “技能型”角色的轉變。
教師參加專業實踐期間,學校職能部門要不定期到臨床進行跟蹤訪問,并與臨床一起對專業教師的實踐效果進行考核,從工作態度、出勤率、專業實踐能力、工作效果等多方面考察教師的實際表現。對考核合格的教師學校將教師臨床實踐工作計入個人教學工作量,享有與在崗同級人員相同的津貼補助。近年來我校護理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多次輔導學生榮獲全省及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一等獎。
為防止教學與臨床的脫節,教師在專業實踐期間應及時發現學校教學與臨床實際的差距及存在的缺失,為改進護理教學提供現實的依據與參考。因此要求教師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會、與臨床一線護理人員溝通交流,熟悉護理不同崗位群的職責及能力要求,掌握具體的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明確技能操作規范,并及時將獲得的經驗體會運用到實踐教學改革中。如本人根據取得的實踐經驗,開發了以“崗位群-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職業能力”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將書本知識通過臨床工作任務的形式轉化為實際的專業實踐能力,有效地促進學校教育與臨床實際的零距離接軌。
在專業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收集相關的臨床病例和圖片,日后可作為課堂教學鮮活的素材。同時要注重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吸納,為課堂教學增加新的前沿知識。如本人在專業實踐過程中接觸到我省的助產新技術 “水中分娩”,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大量水中分娩的相關資料及新業務開展的技術流程,彌補了教材內容的滯后,開闊了學生視野,使教學能站在學科技術發展的前沿。
專業實踐的過程中,專職教師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外,還必須拓展專業實踐內涵,與臨床護理人員逐漸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密切合作的機制,奠定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礎,促進護理專職教師和臨床護理人員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學及科研水平。如根據臨床護理人員實踐經驗豐富而教學經驗缺乏的特點,我校教師在專業實踐過程中利用自身的優勢,多次針對臨床帶教老師開展教學方法及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培訓,指導其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小組討論、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有效地提高了臨床護理人員的教學能力,得到了醫院護理部的高度贊賞。同時針對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專職教師與臨床護士合作開展課題審報、護理科研、論文撰寫等工作,讓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好地結合臨床實際,更有效地為臨床服務。我校護理專職教師在專業實踐期間與臨床護士合作成功申報了衛生局課題,撰寫論文數十篇,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臨床實踐是高職院校護理專職教師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對于加強護理師資隊伍建設,推進高職護理教育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4]。我校 “深度結合,互利雙贏”專業實踐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護理專職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又實現了學校與醫院優勢互補,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達到了 “利醫院、利學校、利教師、利學生”的效果,可以為本專業及相關專業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提供參考與借鑒。
[1]黃宏偉.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 [J].教育與職業,2010(14):51-52.
[2]廖欽初.關于高職院校教師參加專業實踐活動的思考 [J].教育與職業,2010(6):40-41.
[3]李成全.高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是影響辦學質量的關鍵 [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8):86-89.
[4]黃弋冰,汪洪杰.高職院校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相關問題之探討 [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1):47-49.
[編輯]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