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華(吉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 吉安 43000)
宮外孕即異位妊娠,是女性群體中的常見病癥,對女性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病情確診后應及時進行治療。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臨床上治療宮外孕的方案也不斷增多,并各具利弊[1]。本研究在分析腹腔鏡手術聯合大劑量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間就診的宮外孕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宮外孕診斷標準[2]。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名,實驗組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9.28±10.11)歲,其中有27例為經產婦,8例為初產婦,有18例存在剖宮產史,12例存在自然分娩史,3例存在流產史;宮外孕次數1~3次,平均(1.95±0.24)次;對照組年齡18~41歲,平均年齡(30.12±10.23)歲,其中有27例為經產婦,10例為初產婦,有23例存在剖宮產史,8例存在自然分娩史,6例存在流產史;宮外孕次數1~3次,平均(1.88±0.31)次。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產次、分娩史、宮外孕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用藥劑量為80mg,用藥方式為肌肉注射,間隔一周,復查血β-HCG,如果沒有恢復正常則重復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聯合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其中,手術治療主要通過電視攝像系統進行,按照規范在腹腔鏡引導下固定患側輸卵管,并沿輸卵管縱軸切開達病灶兩端1~2cm,將胚胎組織和血塊取出,通過電凝止血方式對創面進行止血,然后注射大劑量甲氨蝶呤,用藥方式和用藥劑量與對照組一致,兩組患者持續治療兩周后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對比。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腹痛、出血等臨床癥狀及包塊消失;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腹痛、出血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包塊明顯縮小;無效:無以上改善者[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顯效12例,有效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7.92%。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1.2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驗組患者β-HCG下降率為(50.67±11.22)%,高于對照組(38.29±9.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β-HCG下降到正常所需時間為(12.11±2.39)d,低于對照組的(24.24±3.6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保守治療宮外孕最常見的藥物是甲氨蝶呤,該藥物屬于葉酸拮抗劑,主要通過對二氫葉酸還原酶產生抑制作用,并進一步抑制滋養細胞增生,使絨毛受到破壞,最終促使胚胎組織壞死、脫落、吸收[3]。而大量的臨床案例表明,單純的應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往往無法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近年來,腹腔鏡技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而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臨床研究表明,應用腹腔鏡手術不僅可以在常規宮外孕中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還可以對一些癥狀不典型的、臨床高度懷疑而又難以確診的患者進行診治,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減輕患者的痛苦。我國著名醫學研究者劉麗萍[4]認為,腹腔鏡保守手術術中可同時分離盆腔粘連,即使在伴發有對側輸卵管慢性炎癥的患者中也同樣適用,并能夠有效降低再次異位妊娠的機會。本研究結果表明,腹腔鏡手術聯合大劑量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宮外孕可有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促進患者β-HCG下降,縮短β-HCG下降到正常所需時間,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1]王靜,俞娟,黃海星.單次肌注甲氨蝶呤在腹腔鏡術后預防持續性異位妊娠的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8):2990-2992.
[2]楊志杰.腹腔鏡手術聯合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1(21):3327-3328.
[3]梁春香,陳彩霞,呂佩.腹腔鏡聯合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7):957-958.
[4]劉麗萍,龔敏,李靖,等.腹腔鏡下手術聯合大劑量甲氨蝶呤對異位妊娠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