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艷,尹菲(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護理部,江西 贛州 341400)
小兒腹瀉是兒科門診患者就診中常見的消化道多發疾病,發病年齡一般在2歲以下,此病多見于夏季以及秋季,多是由細菌、病毒以及各種因素等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癥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伴隨惡心、嘔吐、脫水、食欲不振等[1]。多數患兒經單純西藥治療后效果并不理想,且疾病常反復發作。本次臨床研究應用炎琥寧聯合維生素K4治療小兒腹瀉,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現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兒科收治的小兒腹瀉患者160例,經診斷均符合第七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的診斷標準。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0例,觀察組中男45例,女35例;6個月以下患兒25例,7~12個月患兒25例,1~2歲患兒30例;平均體重(12.7±3.0)kg。對照組患兒80例,男25例,女25例;6個月以下患兒30例,7~12個月患兒25例,1~2歲患兒25例;平均體重(13.7±2.6)kg。兩組患兒年齡、性別及病情等基本資料相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對癥治療,觀察組給予炎琥寧(青島金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063規格0.2g),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滴注,0.16~0.4g/d,維生素K4(開封白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854規格2mg)口服,2mg/次,3次/d。兩組藥物聯合應用,7d為1個療程。對照組給予思密達(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00690規格3g),1g/次,3次/d,連續服用7d;1個療程后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等。療效判定標準:治愈:全身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性狀以及次數均恢復正常范圍。有效:全身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明顯改善,大便次數減少,性狀基本恢復正常。無效:全身臨床癥狀、體征及大便次數無好轉,甚至有所加重[2]。總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觀察組治愈62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治愈50例,有效16例,無14例,效總有效率為82.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觀察組5例出現不良反應,嘔吐1例,惡心2例,腹痛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3%;對照組30例出現不良反應,嘔吐11例,惡心12例,腹痛7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5%,對比可知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以感染性較為常見。西醫認為腹瀉多由于大腸埃希菌與輪狀病毒感染所致。中醫學認為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是小兒脾胃薄弱,易感受外邪,或飲食內傷,或脾胃虛寒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而引起[3]。
炎琥寧是由爵床科植物穿心蓮提取物,穿心蓮經內酯化、脫水、成鹽精制而成的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鉀鹽,此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4]。它能阻止蛋白質對DNA片段的包裹,使病毒不能復制,從而減輕急性炎性反應后毛細血管的滲出,使機體增強對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具有退熱快,使炎性反應病灶吸收快的特點[5]。臨床研究表明維生素K4具有緩解腸道平滑肌痙攣及鎮靜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腸道功能,對細菌以及其他不良因素引起的腸道吸收不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阻塞性黃疸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組臨床研究表明炎琥寧聯合維生素K4治療小兒腹瀉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1]伍成慧.中西醫結合法護理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3):164-165.
[2]楊峰,劉開森.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腹瀉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4):137-138.
[3]歐陽耀.何軍峰.中醫特色二聯療法治療小兒腹瀉130例小結[J].中醫藥導報,2008,14(6):25.
[4]肖毅華.炎琥寧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秋季腹瀉60例療效觀察[J].2012,18(35):74-75.
[5]周燕玉.炎琥寧治療小兒腹瀉病的60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29):6049-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