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雄 (湖北交投江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湖北荊州 434100)
陳峰云 (漢口學院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湖北省武英高速公路建設中水土保持工程的運用與實踐
顏昌雄 (湖北交投江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湖北荊州 434100)
陳峰云 (漢口學院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以湖北省武英高速公路為例,對水土保持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的運用與實踐進行了分析和探索。為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設工作,武英高速公路指揮部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監理、施工、施工材料采購和供應等招標程序納入了主體工程管理程序中;在依法實施招標、評標工作的基礎上,公開、公平、公正選擇優秀監理單位、施工隊伍及材料供應商;工程監理單位是具有豐富監理經驗、監理業績優良、監理信譽良好的專業咨詢機構,施工單位是具有相應資質、技術過硬、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自身的質量保證體系非常完善。項目業主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對水土保持方案中編制的各項措施實施到位,做好督促檢查,加強土地復墾,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等,是武英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設施總體上達到國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規定驗收條件的重要條件。
武英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人們對自然資源利用的認識不斷提高,尤其是土地資源利用越來越緊張,高速公路的修建不斷地受到土地利用的限制。高速公路的建設者不得不將大部分道路修建在地形較復雜、地貌較凌亂的山區丘陵地區,從而造成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挖填方量,原生地貌植被破壞也隨之加大,部分地區甚至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生產力下降、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大幅加劇。作為工程侵蝕的一種,在高速公路修建時引起的水土流失是巨大的。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種有效策略,為此,筆者以湖北省武英高速公路為例,對水土保持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的運用與實踐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湖北省武英高速公路起于武漢市外環高速公路施崗互通以北7.957km處的邱家壩,沿途經過武漢市(新洲區)、團風縣、浠水縣、羅田縣、英山縣,止于鄂皖兩省交界處的大楓樹嶺。該區域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3℃,極端最高氣溫40.8℃,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4.3℃。無霜期260d,年平均降雨量1250mm。
項目所經區域的水土流失特征主要表現為水力侵蝕,其中又以面蝕和溝蝕為主要特征。幾個縣市區的區域內土壤植被及水土保持情況相對較好,原生水土流失較小,在河岸、渠岸、湖岸等地段存在少量的輕、中度侵蝕;部分是混合侵蝕,滑坡、崩崗有一定范圍分布。根據2000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頒布的鄂政發[2000]47號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公告》的精神,該項目位于湖北省八大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中的大別山南麓。
全線路基土石方1998×104m3,路面工程225.81×104m2,特大橋5座(7162m),大橋64座(19359m),中小橋46座(1097m),涵洞248座,隧道4座(3290m),互通式立交9處,分離式立交10處,通道及天橋238座;設服務區3處,停車區1處,養護區1處,養護工區2處,管理中心1處;設置了完善的收費、通信、監控、安全、養護、管理系統。
該工程經湖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審核的概算總投資(動態)為53.55億元。工程于2006年10月9日全線開工建設,2009年9月29日武英高速(黃岡段)建成通車,2009年12月24日武英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實際施工時間為38mon。工程建設管理單位是湖北武英高速公路建設部,工程設計單位是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等3家單位,工程監理單位是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詢監理中心等4家監理單位,主體工程施工單位有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22家施工單位。
2.1 主體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完成情況
武英高速公路建設根據批復的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結合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實施的主要措施有護坡、擋渣墻、截排水溝、植樹種草、復耕等措施。完成的主要工程量為:路基攔擋漿砌石(片) 4765.5m3,混凝土8406.7m3;坡面防護漿砌石(片)137152.5m3,混凝土22762.9m3;排水溝245.798km,襯砌131484.2m3;植樹485010株,植草232.11hm2;復耕137.1hm2;臨時攔擋工程4908m,擋渣墻混凝土9717m3;臨時排水溝8394m,襯砌4101m3。根據監理單位的質量評定、技術評估單位的評估和部分驗收專家的現場抽查,該工程各項水土保持設施運行正常,質量合格。
2.2 取土場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
武英高速公路沿線共布設取土場51個,占地面積75.75hm2,開采量572.07×104m3。取土場實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攔擋工程、排水溝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實施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撒播草籽、種樹等。其中,攔擋工程完成4110m,漿砌石(片)工程量1926m3;排水工程完成排水溝6770m,襯砌量2800m3。取土后各施工單位進行了土地整治,絕大部分取土場進行了復耕,復耕面積達52.99hm2,其中平原地區還塘25.01hm2,表層覆蓋0.5m左右熟土,表土覆蓋142.90×104m3。取土場主要對部分不能復耕的土地進行了植物措施防護,防護面積近15.69hm2,均撒播草籽,現在長勢良好,部分地方種植了樹木,其中灌木6800株,喬木2330株。
2.3 棄渣場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
武英高速公路沿線共布設棄渣場42個,占地面積35.46hm2,棄渣量329.8×104m3。棄渣場實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攔擋工程、排水溝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實施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撒播草籽、種樹等。其中,攔擋工程完成2856m,漿砌石(片)工程量16481 m3;排水工程完成排水溝4104m,襯砌量2230m3,設置沉沙池69個,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的發生。棄渣完成后各施工單位進行了土地整治,能夠復耕的棄渣場進行了復耕,復耕面積達17.97hm2,表層覆蓋0.5m左右熟土,表土覆蓋89.82×104m3。棄渣場主要對部分不能復耕的土地進行了植物措施防護,防護面積近15.64hm2,均撒播草籽,現在長勢良好,部分地方種植了樹木,其中灌木44200株,喬木6635株。
2.4 施工場地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
武英高速公路各施工單位共布設施工場地67處,占地面積76.54hm2。施工場地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攔擋工程、排水溝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實施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撒播草籽、種樹等。其中,攔擋工程完成6203m,混凝土工程量12450m3;設置沉沙池94個,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的發生。排水工程完成排水溝16582m,襯砌量6179m3。工程完成后,部分施工場地交還給地方使用,部分進行了土地整治,能夠復耕的施工場地進行了復耕,復耕面積達59.11hm2,表層覆蓋0.5m左右熟土,表土覆蓋225.560×104m3。施工場地防治區的植物措施防護主要是撒播草籽11.47hm2,在場地兩旁種植樹木,種植喬木6599株。
3.1 依法開展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工作
根據《水土保持法》,2003年10月該項目委托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承擔了《武漢至英山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可行性研究階段的編制工作,并于2004年2月編制完成了《方案報告書》。2004年3月2日,湖北省水利廳在武漢主持召開了《武漢至英山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審查會,并向水利廳上報了《方案》報批稿,湖北省水利廳以鄂水保復[2004]61號文《關于武英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復》進行了批復。
3.2 加強設計、招標和施工管理
武英高速指揮部認真組織實施《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在建設過程中將水土保持納入主體工程的管理中,落實了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建立了一整套適合本工程的管理體系和實施細則,依據制度建設和管理工程。工程從設計、監理、施工等進行了全方位招標,確定了項目設計承包商、監理承包商、物資供應商和施工承包商。項目通過招投標選定監理單位,積極推行“小業主、大監理”制度,由中標監理公司全程對工程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進行有效的控制。
3.3 委托監測單位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根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程,為反映項目建設期及完工后的水土流失動態和防治效果,建設單位于2006年10月委托黃岡市水土保持監測站對該工程開展了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監測單位接受委托后,成立了武英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監測項目部,由分管業務工作的副所長兼任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負責人,調配了6名技術人員(專職和兼職各3名),配備相應監測設備,全面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3.4 加強對臨時占地的土地復墾工作
武英高速公路橫穿武漢市城郊區、黃岡市境內,城郊區土地寸土寸金,黃岡市很多都是丘陵山區,土地資源非常緊缺。工程施工過程中設有67個施工場地,占地面積76.54hm2,指揮部要求各施工單位對施工場地盡可能通過實施土地復墾措施恢復耕地;對極少數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施工場地,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在拆除臨時建筑物并進行場地平整后,辦理相關移交手續。通過督辦,竣工驗收時施工場地土地復墾面積達59.11hm2,復墾率達到77.23%,絕大多數占用土地恢復成了良田。
3.5 認真做好水土保持設施專項驗收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水利部令第16號)的規定,武英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向湖北省水利廳申請開展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
2009年12月,指揮部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武漢綠也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該工程的水土保持專線驗收工作。評估組于2010年1月15日~2010年1月22到湖北省團風、羅田、新洲、浠水、英山等5個縣區,對武英高速各標段工程項目的水土保持專項工作做了現場調查評估。2010年6月25日,驗收評估組協武英建指部、各高監辦等單位,對工程的水土保持設施進行了竣工驗收自檢,對水土保持設施進行了抽樣檢查、對施工記錄等內業資料進行了檢查。通過幾次的督促整改,項目完成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達到設計要求,滿足工程質量驗收標準,進一步提高了工程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
2010年8月29日至30日,湖北省水利廳組織驗收組對武漢至英山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進行專項驗收。驗收組實地查看了主體工程建設區邊坡防護,部分施工場地、取土場、棄渣場的整理與恢復,聽取了建設單位關于水土保持工作情況的匯報和評估單位關于技術評估的情況匯報以及方案編制、監理、監測、施工單位對有關情況的補充說明,經質詢、討論和評議后認為:為了滿足工程安全和防治水土流失的要求,建設單位委托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制完成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并于2004年3月17日獲得了湖北省水利廳的批復。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單位落實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并聘請了相關有資質的單位對該工程開展了監理、監測和技術評估工作。按照《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水利部第16號令)的規定,業主單位組織進行了水土保持設施自查初驗。達到國家建設類項目水土流失防治二級標準;運行期間的管理維護責任落實,符合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的條件。
此次驗收共抽查了22個施工單位的343個分部工程,抽檢率達13.95%。業主單位根據批復的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結合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實施的主要措施有護坡、擋渣墻、截排水溝、植樹種草、復耕等措施。完成的主要工程量為:路基攔擋漿砌石(片)4765.5m3,混凝土8406.7m3;坡面防護漿砌石(片)137152.5m3,混凝土22762.9m3;排水溝245.798km,襯砌131484.2m3;植樹485010株,植草232.11hm2;復耕137.1hm2;臨時攔擋工程4908m,擋渣墻混凝土9717m3;臨時排水溝8394m,襯砌4101m3。根據監理單位的質量評定、技術評估單位的評估和部分驗收專家的現場抽查,該工程各項水土保持設施運行正常,質量合格。
根據評估單位的評估核實,武漢至英山高速公路工程攔渣率97.2%,擾動土地整治率98.19%,水土流失總治理度95.73%,土壤流失控制比為1.2,林草植被恢復率95.8%,林草覆蓋率24.71%,達到了方案設計的防治目標。
武英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順利通過驗收,是湖北省水利行政監管部門對交通重點工程按照國家標準《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規程》(GB/T 22490-2008)進行專項驗收的第1個建設項目,必將為湖北省重點交通項目樹立典范,其經驗和做法的推廣必將促進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開展。
[1]陳曉清,李智廣,崔鵬,等.5·12汶川地震重災區水土流失初步估算[J].山地學報,2008,27(1):122-127.
[2]陳宗偉,江玉林,張洪江,等.高速公路施工期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及其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120-123.
[3]鄭書彥,李占斌,李同錄.西氣東輸第五標段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對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2,9(3):231-233.
[4]張力,格日樂,王樹,等.大準鐵路工程施工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及其防治對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137-138.
[5]陳艷梅.河北省沙蔚鐵路施工期水土流失預測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69-71.
[6]姜德文.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損益分析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7]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武漢至英山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R].2004.
[編輯] 洪云飛
U415.1
A
1673-1409(2014)22-0088-03
2014-04-13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8BAD98B02-05)。
顏昌雄(1961-),男,高級工程師,現主要從事公路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陳峰云(1969),博士,副教授,現主要從事資源環境評價、水土保持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E-mail:cfyunhb@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