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瓊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公共教學部,福建福州 350202)
《ASP.NET程序設計》教學模式探究
黃建瓊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公共教學部,福建福州 350202)
《ASP.NET程序設計》課程具有知識點雜、實踐性強等特點,且教學方式多樣。通過對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實驗題目設計和課后輔助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并將該課程的考核方式改采為作品加答辯,從而更加真實的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采用改采后的教學方式經實踐取得很好的效果。
ASP.NET;教學模式;改革
ASP(Active Server Pages,動態服務器頁面)是一種將腳本嵌入網頁并在服務器端執行的技術。ASP.NET由ASP發展而來,其版本也在不斷更新,功能越來越強大,操作越來越方便。《ASP.NET程序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富有創造性的計算機專業課。經調查,大部分高校將作為必修課的《ASP.NET程序設計》課程的周教學課時定為4,這些教學學時包含授課學時和實踐學時,對于一門知識量多的課程來說,僅僅依靠這些課堂的學時是永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學生要利用課外的時間來自行學習、獨立學習。ASP.NET課程的教學方法多樣,常見的有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1]。如何綜合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這一技術、進而學以致用是教改的目標所在。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些許探討。
圍繞課程的主要知識點,采用分模塊的形式進行教學,該課程可以考慮分3個模塊,每個模塊都設計有針對性的案例,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根據課程周學時為4,每學期18周的教學周數,對應的教學課時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課時分配表
2.1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的本質是圍繞課程知識點設計結果,采用直觀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2種角色,通過案例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2-3]。該方法廣泛應用在實踐性強的課程教學上,貫穿教學的整個學期,是總體的全局的教學方法。《ASP.NET程序設計》是一門知識點多而雜、實踐性強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教師必須在開課之前熟悉課程,對課程作一個統籌的安排,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制作相應的案例,備好全部課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實踐、實驗延續,而不是圍繞教材知識點,人為地把各個知識點割裂開來。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案例分2種情況:①圍繞單一的知識點而設計的案例;②所有課程知識點講解完畢,設計一個綜合的案例,有機地把所有知識點串在一起,這樣既達到講解了知識點,又圍繞實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效果。ASP.NET課程案例教學的模型如圖1所示:教師根據課程知識點精心設計案例,學生在觀看案例后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演示案例的設計過程,進行重難點講解并對操作方法進行分析,在該過程中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并模仿案例自主學習;學生完成案例實驗后,教師進一步拓寬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進一步提高。
2.2 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一個問題主題,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生形成一種自我學習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一般有4個步驟,即創造意境、確定任務、自主學習和效果評價[4]。
《ASP.NET程序設計》課程首先圍繞課程知識點設計案例,案例貫穿主線,而每個案例的教學則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圍繞單元的知識點案例為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運用新的任務來引導學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探索、思考的主動學習,努力運用新的知識點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5]。
2.3 實驗題目設計
設計好的實驗題目,可以更好的使學生吸收知識,進而提高。當前的教材基本都是案例教材,在教材中有許多實驗可供操作,由于教材是按照知識點編排的,所以教材提供的實驗基本圍繞知識點割裂開來,許多的實驗缺少上下章之間的關聯。所以必須根據劃分的知識模塊和自行設計的綜合案例,對實驗進行重新設計。實驗題目圍繞教學案例設計,題目和案例保持一致。實驗題目除了必要的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外,還應增加基礎知識提示(即課程知識點歸納)。
2.4 課后輔助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可以建立個人網站,在個人網站上放置教學資料供學生查閱。還可以通過查找和自創的方式,把促進提高的相關資料放在個人網站上,供一些學有余力和學習較好的學生學習并不斷提高[6]。此外,可以在網站上建立論壇或通過創建QQ群的方式,和學生在線進行交流,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建立個人網站和論壇等方式給教師帶來許多額外的工作量。

圖1 教學模型
《ASP.NET程序設計》課程的知識點多而雜,考核方式如果采用傳統的上機閉卷、短時間內提交考試結果的方式顯然不能體現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有必要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摒棄傳統的考核方式,改閉卷方式為增加操作時間且開卷的方式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法,具體做法為將教學模式修改為“15+2”或“14+3”模式。所謂“15+2”或“14+3”方式,就是每學期實際教學扣除節假日放假時間控制在14~15周,利用2~3周的時間進行課程實訓,以提交作品的方式來進行課程考核。教師根據課程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一個實訓大綱,大綱規定需完成的功能和主要要求,課題任務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行申報,學生自行選題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查看學生選題,對學生選題進行批示,然后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自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課題任務。實訓如果僅僅依靠課堂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這就要求學生要利用課外的時間,課堂上教師主要起答疑解惑的作用,學生有什么問題帶到課堂中來,教師則及時對問題進行解答。
然而實訓成績的評定是考核方式改革的一個新問題,由于實訓過程是在開放式環境下進行的,有些學生可能會采取偷天換日的方式提交作品,即拷貝同學的作品,稍微修改前臺的界面布局、文字及部分代碼,達到蒙騙過關的目的。所以成績不以作品作為唯一媒介進行評定,還需要增加“答辯”環節。教師根據學生遞交的作品,通過面答的方式對作品中的一些細節進行提問,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打分?!按疝q”環節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辨別作品的真實來源,該環節在做課程實訓前教師就告知學生,并闡明重要性,使學生帶著“壓力”上陣,也從一定程度上封殺學生投機取巧的心理,減少作弊情況發生。根據作品和答辯情況,教師就可以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了。
采用改革后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充滿了樂趣,基本杜絕了遲到和曠課的現象。根據學期末學生干部的調查和個人的隨機訪談,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很滿意。
[1]曾鴻.ASP.NET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制造業自動化,2011,33(2):172-174.
[2]孫明.《信號與系統》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S2):173-176.
[3]孟彬.項目教學法在ASP.NET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衡水學院學報,2011,13(4):86-87,94.
[4]劉燕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創新[J].中國高校科技,2012(6):47-48.
[5]徐瓊.“任務驅動法”在課內實驗課的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3):167-168.
[6]于來行.ASP.NET課程開放實驗教學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5(8):106-107.
[編輯] 辛長靜
G420
A
1673-1409(2014)22-0119-03
2014-04-14
黃建瓊(1983-),講師,現主要從事數據庫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