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玲 杜習霞 張海榮 劉建華 楊會榮
支氣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細胞(EOS)為主的多種炎癥細胞參與的一種慢性變態反應性呼吸系統疾病,病因涉及遺傳、環境、免疫等諸多因素[1]。近年來,哮喘在世界范圍的發病率正在上升,兒童發病率上升尤為迅速[2],嚴重影響了兒童的日常學習生活與生長發育。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SPT)能夠及時發現變應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及預防,并且該試驗靈敏度高、安全、可靠、痛苦小、臨床相關性好、易于操作,特別適用于兒童[3]。我科將診斷為支氣管哮喘的82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門診或住院期間診斷為支氣管哮喘的1~14歲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8例,女420例。年齡1~14歲,平均年齡(8.5±3.4)歲。支氣管哮喘納入標準:依據2006年及2009年修訂版GINA方案[1]。所有患兒進行皮試前1周均停用抗過敏藥物及激素,哮喘急性發作期禁止皮膚點刺試驗。
1.2 方法
1.2.1 選用變應原皮膚點刺液及一次性使用皮膚點刺針,其中包括16種過敏原分別是屋塵螨、粉塵螨、蒿屬花粉、玉米花粉、貓毛/貓上皮、狗毛/狗上皮、棉絮、羽毛、雞蛋清、香煙、海蟹牛奶、蟑螂、酵母菌、桃子、花生,陰性對照為0.9%氯化鈉注射液,陽性對照為組胺。
1.2.2 具體操作:采用75%酒精棉簽消毒前臂屈側腕部以上、肘窩一下的皮膚區域,腕部是最不敏感的區域[4],待皮膚干燥后自下而上滴各種點刺液1小滴(針尖大即可),并記住每一滴過敏原的名稱、順序。各點刺液之間的距離1.5~2.0 cm,也可根據患兒前臂的長短做適量的調整,再用一次性消毒點刺針垂直點在每一液滴中,輕壓刺破皮膚表皮(以不出血為度),表皮的厚度約為0.1 mm[4],盡量做到無痛無出血點刺,1秒后提起棄去,點刺針使用一次后即用消毒棉球擦去其針尖上的點刺液,在進行下一個點刺液點刺。5 min后將全部液滴擦去,8 min后觀察組胺反應,15~20 min觀察變應原反應。
1.3 判斷標準 陽性結果判斷標準[5]:以變應原和組胺(陽性對照液)所致風團面積比而定其反應級別,無反應或與陰性對照相同者為(-),比值為陽性對照液1/4以上者為(+),等于或大于陽性對照范圍的1/2為(++),與陽性對照相等的為(+++),大于陽性對照范圍2倍者為(++++)。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 9.0軟件,所得數據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性分析。
皮膚點刺試驗結果:828例患兒進行16種常見過敏原點刺試驗,其中居前3位的分別是粉塵螨、屋塵螨及花粉,陽性率分別為66.67%,63.77%及39.86%;多數患兒存在多種變應原過敏,表明過敏原與哮喘疾病密切相關,具體統計情況見表1。

表1 828例兒童哮喘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分析
由于點刺試驗中分別含有相應的過敏原活性提取物,能與患者皮膚中致敏肥大細胞的過敏原特異性IgE發生反應,誘導體內介質特別是組胺的釋放,從而在實驗部位形成局限性皮丘和紅斑。因此,護士在給患兒做皮膚點刺試驗過程中做好如下工作:
3.1 點刺前準備 詢問患者既往過敏史、服用藥物等情況,囑患者不要空腹,檢查前備好急救藥物、用品及急救設備。
3.2 心理護理 哮喘的患兒常因咳嗽、呼吸困難、窒息感而產生恐懼,慢性反復發作的患兒嚴重影響日常學習和生活,進而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因此,在試驗前,護士態度熱情、和藹,耐心傾聽患兒主訴,給患兒親切感及信任感,對較大患兒簡單介紹點刺方法告知點刺時稍有疼痛,如蚊叮感,消除其緊張和恐懼心理,讓其認識到哮喘是可以緩解與控制的,取得患兒及家長的積極配合,樹立患兒的治療信心;較小患兒可以用哄逗的口吻,轉移患兒注意力,使點刺順利完成。
3.3 點刺時的護理 認真核對患兒姓名、年齡、檢查項目,點刺部位合理,相鄰標記部位距離要適當,可根據患兒前臂的長短作適量的調整,針刺時避免用力過猛或刺入過深,用點刺針逐個垂直刺入皮膚,盡量不刺出血,針尖接觸到皮膚為止,使變應原試液少量滲入皮膚,殘留試液如反應正常5~10 min后拭去,如反應強烈應立刻拭去。不抓撓皮膚,準確記錄時間,客觀記錄數據,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3.4 點刺試驗后護理 SPT皮試液濃度是皮內試驗液的100倍,患兒直接接觸高濃度變應原,與特異性免疫療法一樣易誘發速發型變態反應,存在較大風險[6],試驗中應嚴密觀察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如局部反應或全身性反應,甚至是過敏性休克,點刺試驗后至少應觀察半小時,備好搶救物品與藥品。對于部分局部瘙癢的患兒,可以外涂尤卓爾軟膏治療[7]。本組828例患兒,由于護理措施得當,觀察到位,出現局部反應的患兒癥狀均自行緩解,無1例發生全身性不良反應如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
3.5 健康宣教 表1顯示,我地區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變應原陽以塵螨(粉塵螨、戶塵螨)最多,這與上海、重慶、北京等地區報道[8-9]一致。通過環境干預減少塵螨孽生是有效規避變應原、預防哮喘發作的有效方法[10]。環境是誘發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指導家長及患兒避免接觸過敏原,盡量改善學習及居住環境,保持患兒心情愉快,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在交替季節或流行病流行期間,注意帶口罩或減少外出,避免生冷刺激易過敏食物的攝入,防止病情加重或復發。
SPT主要用于檢測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由于具有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痛苦小、安全性高等優點,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方法,也是國際上標準的變應原皮膚試驗方法。SPT試驗前做好心理護理,使其密切配合,有利于提高陽性檢出率和正確率,通過SPT試驗找到引起哮喘的主要過敏原,為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依據,進而減少與控制哮喘發作。同時對患兒和家長加強健康宣教,使其避免接觸過敏原,有效預防哮喘發作。
[1] Saglani S,Mckenzie SA.Environmental factors relevant to difficult asthmas[J].Paediatr Respir Rev,2002,3(3):248 -254.
[2] 李雪梅,林菊芬.影響哮喘患兒緩解期用藥依從性的原因及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8,7(4):249 -250.
[3] 方紅梅,黃媛媛,季 寒,等.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750例的結果分析及護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5A):38 -39.
[4] 張 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 -410.
[5] 韓德明.變應性鼻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82.
[6] 徐 紅,陳 曦,賀桂鳳,等.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對兒童變應性鼻炎及相關基本的防治意義[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4):688-689.
[7] 譚永強,曹蘭芳,薛春琴.崇明島兒童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9):666 -668.
[8] 董 蔚,盛 軍,顧秀明,等.上海嘉定地區兒童過敏原調查及過敏原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7):521-523.
[9] 王 剛,陳建平,汪萬軍,等.西南地區2071例變應性疾病患兒變應原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19):1911 -1914.
[10]官玲燕,陳海住,何永忠.兒童哮喘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8):1202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