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族屏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實踐研究
徐族屏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要展現鋼琴之所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懈努力,關鍵是對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進行規范的訓練。
鋼琴;教學;研究
要展現鋼琴之所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懈努力,關鍵是對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進行規范的訓練。
鋼琴是鍵盤樂器,是通過琴槌擊弦發出的聲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顆粒性聲音是鋼琴的特色。彈跳音等特別能顯示出鋼琴的優勢。
所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就可引用為充分展現鋼琴效果的精妙寫照。而手指的活動能力,關鍵在于對掌關節進地訓練。我認為在慢練時每個手指應該獨立不倚地進行“快下放松”的練習,這主要是一個訓練的概念。所謂“快下”,就是手指上下,特別是觸鍵動作要快,要敏捷,這樣能使聲音明亮。所謂“放松”是指聲音一旦發出,手就不能在追加壓力,在彈長時間的音時,手可以在發音后自然保持在琴鍵上。“放松”絕不是指松懈不成形,而是針對不要緊張和不要壓鍵而言。動作越快放松越快,說明聲音也就具有更好的彈性。在慢練時如每個音都能做到“快下放松”,手指動作的靈敏度就可和快速彈奏的需要統一起來。
在訓練中最常見的忽視手指主動性的毛病是:彈每一個音時都由手腕加壓力,表現在手腕隨著每個音的彈奏而上下顛動。從暫時的功利看似乎彈得很“扎實”,實際上聲音很重濁。更致命的是,這種彈法只能在較慢彈奏時造成假象,稍快一點便會使聲音變得斷續、跳動和不連貫。用這種彈法的學生,到不了車爾尼849程度,就再也無法前進。就算換老師也非常難改,不少學生深受其害。
在此需特別提出的是:發揮大指左右活動的功能也非常重要。由于我們每只手有5個手指,但靠大指的轉換位置和連接,我們可彈好音階和琶音,把手變得仿佛有幾十個手指一樣。因此把大指訓練得主動靈活,克服其易僵直和重濁的弱點,對彈奏的流暢均勻有極重要的作用。
要訓練好手指,使其獨立、主動、靈活;使聲音清晰、流暢、均勻,這對展現出鋼琴的所長是關鍵性的步驟。
(1)手掌的架子作為力量的支撐點,是保證聲音質量的關鍵部位。彈強烈的聲音時,手掌架必須牢固,這是較易取得共識的。彈輕聲時,更需強調手掌架的牢固,對這個概念還需加強理解和認識。彈輕聲時,如手掌架懈軟塌陷,聲音必將無法清晰集中而變得模糊浮淺。哪怕是彈印象派最需要朦朧聲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這點,也許聲音就根本無法彈勻彈輕,使聲音變成了混濁一片。在訓練中常見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軟而無法支撐起來。由于手掌無法充當力量的支點,手腕只能拱起來代替掌部作為支點。隨之而來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緊張。我們可以發現凡是手掌軟蹋的彈奏,聲音是無法深厚和集中的。因此手掌架的訓練應在入門時就開始,在慢練時要盡量強調手型,在較快的彈奏或正式演奏時則不必刻意強調外型,而是憑內在的功夫和力量了。此時也許外表看來掌關節較平,但手掌不是軟蹋的而是內部具有一定的支撐力。至于手腕拱起的毛病,單純想從手腕去解決是不可能的。手掌架去解決才是可行的。手掌架立起來了,起到了支點作用,手腕自然就能放下來了。
(2)腕臂的訓練與聲音的關系,手腕是手指與手臂之間承上啟下的樞紐。手腕有許多上下、左右的動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獨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結合起來協調完成的。在此我們不是去一一介紹這些動作的要領,而是要提出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手腕的左右靈活調節,在教學中常被忽視,但是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為主導的左右調節,是同時結合手臂左右調節的腕臂綜合動作,指在對手指不斷變化著的位置進行微調,并使得不論何種位置時,手臂的重量(或大或小)都能通過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鍵。此時的關鍵是要特別注意在用4、5指彈奏時,一定要把手調節到最佳位置,把力量“送進”琴鍵,使最高音(或最低音)的聲音突出和通暢。這種調節使腕臂對手指充分起到了后方支援前方的作用,使得每個聲音能自然。
(3)身體協調與聲音。在彈琴時,從身體接觸琴凳開始到手指接觸鍵盤,應該是一個可以靈活調節的整體。當我們的身體處于自然積極狀態時,聲音必然會豐潤寬厚,使人聽起來順暢、舒展。身體協調的關鍵在于腰骶部的力量能否調動出來。在彈最響亮、最豐滿的聲音時,只要身體挺立,用上腰骶的力量,不需多大的動作和力氣,聲音可以很自然和方便地彈出來。在此要防止的毛病是:要改掉彎腰的習慣,懶洋洋消極地把重心往后往下塌陷,重心的后傾下榻是協調用力的最大障礙。
★注:本文受黑龍江省文化廳“黑龍江省藝術規劃課題”《中俄聯合辦學視域下的音樂學 (教師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實踐研究》青年項目資助(立項編號:12C017)
J624
A
1005-5312(2014)02-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