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
(安遠縣第二中學,江西 安遠 342100)
研究性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
魏霞
(安遠縣第二中學,江西 安遠 342100)
本文主要從研究性教學的內涵、如何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實施研究性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實施研究性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研究性教學在音樂教學當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高中音樂;音樂鑒賞
研究性教學是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新誕生的一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創設的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指導學生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確定與學科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通過在這個空間里獨立的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從而吸收知識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很創新精神的一種教與學互動的實踐活動。
整個研究性教學的過程是個重引用、重體驗和重全員參與互動合作的過程,具有主體性、合作性、研究性、開放性很創新性的特征。在音樂教學領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一)創設情境,產生問題意識,確定研究課題
教學實例:創設音樂情境——對比聆聽民歌版的《茉莉花》和爵士版的《茉莉花》。
產生問題意識——什么是爵士樂
逐步引入研究課題——爵士樂
分析:在研究性教學的開始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其主動體驗、樂于探究與其中。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且由淺至深的逐漸引導學生深入的去探索。
(二)整合資料、分析音樂、合作研究課題
教學實例:合作研究——總結出教師與學生一起做節奏游戲。即各小組研究的主題相同但其具體內容互不相同,分別探究爵士樂的音樂特點、爵士樂即興性、爵士樂的流派、爵士樂的藝術價值。
整合資料——讓學生分小組用詳細的文字說明爵士樂的起源,其中特別提到布魯斯音樂和拉格泰姆音樂。
分析音樂——在學生充分掌握文字資料的情況下,教師就音樂方面再做補充,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A:布魯斯音樂
1、聽賞布魯斯音樂,哼唱音樂并模仿長號的吹奏,體會其憂傷、悲傷的感覺。
2、學生總結“布魯斯音樂”風格特點。
B:拉格泰姆音樂
1、學生隨著音樂律動,找出重音和基本節奏。
2、分小組律動體驗爵士樂的節奏,并總結拉格泰姆音樂的節奏特點。
分析音樂——對比聽賞兩個版本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體驗爵士樂的即興性。
分析: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這一環節是音樂研究性教學中學生實踐性最強的環節,也是音樂研究性教學法運用的核心環節。研究性教學不但強調教師得有一定的專研教學能力,更多的是教師在專研教材之外,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把教與學更好的結合在一起,達到師生的共同進步。
(三)表達、交流、體驗、創作
教學實例:表達、交流——對爵士樂的看法
體驗、創作——①改編簡單的旋律風格
②為旋律配節奏型伴奏
③表演一段學過的爵士樂
④模擬爵士樂手的演奏
分析:音樂研究性教學法與其它課程研究性教學法的最大差異之處在于,音樂的體驗、表現及創造活動是始終貫徹于其中的。音樂研究性教學不僅重視音樂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等理性認知,還十分強調聽賞、表現等感性審美的體驗。只有結合了各種藝術文化元素的聆聽與體會,才能將音樂審美要素——感知、情感、想象、理解有機地結合,才能使音樂研究性教學成為具有理性水平又超越理性水平的感性活動,才有對音樂的真正沉浸、陶醉和感悟。因此,音樂研究性教學要取得本質上的實效還必須注重體驗、表現及創造活動。
(四)總結與評價
教學實例:總結與評價——①歸納課題;②總結師生交流學習的感受與收獲,重點強調師生雙向的互動與交流。
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實施研究性教學需注意避免過于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避免過程與方法的單調,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將音樂鑒賞課上好;避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偏離,培養學生人生的價值取向以及具有豐富情感內涵的精神境界。
研究性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中的應用,從很大程度上,即轉變了教師的教學和行為觀念方式,也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這種開放式的音樂鑒賞教學,注重教師自身的發展同時也為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所以研究性教學仍是我們這些人民教師需要繼續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1]郭聲健.音樂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
G63
A
1005-5312(2014)02-0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