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勇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浙江 紹興 312030)
“胸無成竹”
——淺談美術教學和感性素質的培養
成志勇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浙江 紹興 312030)
美術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擔負著培養人們基本素養和品位的任務,其中感性素質的培養是根本。“胸無成竹”的理念是美術教學中培養感性素質的有效方式。本文就此作了一些具體的論述。
感性素質;胸無成竹
美術教育事業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得到蓬勃的發展。許多美術教學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的成立起來,大量的學生接受了美術教育。然而,縱觀當下美術教育的現狀,雖然熱鬧也不乏創意,但是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標準和規范,當然還有效率,過于注重理性的教學導致感性素質培養有所缺失。而感性素養是一個美術人最為基本、核心的素質。這或許也是近些年很少出現有大成就的美術作品的主要原因吧。如何在當下的美術教學中真正有效提高學生感性能力?筆者認為“胸無成竹”的理念,也許能給美術教學增添一些機會。
何謂“胸無成竹”?原意是指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它一向是被世人所批判的行事習慣。但是,在美術教學中卻有它獨特的妙處。藝術本來講究的就是率真和直接,可以不按照常理出牌。如在美術創作中,“胸無成竹”是因思而揮,因形而發;在美術教學中,“胸無成竹”是隨機應變,妙趣天然。設想,如果美術也按照數學、物理等科目一樣進行科學理性的教學,怎么能培養出心思獨特的藝術人才?生活也不會再有那么多的驚喜有趣了。偶爾荒唐,偶爾不羈,偶爾的出格對藝術來說都是情有可原,而且似乎也是必須的,藝術教學又何嘗不是?
“胸無成竹”是一種思維方式;“胸無成竹”是一種教育氣度;“胸無成竹”也可以是一種教學狀態。這里就美術教學中如何體現“胸無成竹”談一些想法。
1、“胸無成竹”是美術創作的魅力源泉,從第一筆開始并不知最終的結果,只是在不斷的摸索中前行,途中充滿探險,充滿未知,這也是許多美術工作者為之執著一生的原因。美術教學歷來有“胸有成竹”和“胸無成竹”之分。“胸有成竹”式的教學喜歡總結規律和運用套路,目標明確,過程穩定,向著既定的目標進發就行。而“胸無成竹”則關注教學的動態過程,盡管開始只有大概的目標,但注重過程的真實體驗和感受,享受其中的生成和變化,不太計較過程中的邏輯的正確性,但卻杜絕了套話和空話,這樣的教學過程也許不夠嚴密但卻真實樸素。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給予學生高明套路,而是陪著學生共同經歷真實而冒險的過程。學生和教師將在教學過程共同收獲感性的豐碩。
2、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適度關注。在美術教學,常見的問題不是老師對學生不夠關注,而是關注不當。美術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感悟,悟明白了就能掌握了。因此,學生在靜靜琢磨的時候,老師要謹慎介入,不然會打斷他的思路,這時教師的指導或許成了騷擾。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情況不同,他希望教師指導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有些一節課中可能要指導幾次,有些也許兩節課都不需要。作為教師要善于觀察體驗課堂,通過學生狀況了解他們的需要,適時給予點撥,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多留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去解決必須自己感悟解決的問題。
3、寫生是美術教學較為合適的方式。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往往會讓學生臨摹范畫,掌握一種技法,然后舉一反三。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習有具體而明確的目標圖式,能迅速通過模仿掌握技法。但是,要真正培養美術人才,提高學生的感性素養,最合適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寫生。一個人面對自然,專心致志,用心感悟,把每一次寫生當成一次新的歷程,每次都有新感覺、新認識,隨著這些感覺的逐漸累積,感性素質自然也就得以提高了。所謂的“搜盡奇峰打草稿”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寫生在當下美術教學培訓中都在運用,可是過多的預設使寫生的作用大打折扣。經常見到,寫生訓練的時候,老師讓學生在旁邊放一張相同內容的范畫,讓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借鑒學習。甚至有些老師要求學生專事某類風格的畫。這樣也許能夠讓學生較為輕松的畫下來,但卻與臨摹無異。學生只會運用臨本上的觀察方法去觀察分析對象,不會用心去感受對象,領悟對象,與對象交流。感受能力自然就難以真正的提高。而學生自己卻沒有發覺,還以為已經掌握了藝術的真諦,就再也沒有進步可言,最多只是在重復別人的思想,唯技法熟練而。
4、還美術課堂以本來面目。現在頗為流行討論式或游戲式的課堂模式。課堂上熱鬧互動,學生發言踴躍,興奮異常。難以想象這樣的課堂出來的學生如何能做到靜靜的感受,深刻的領悟。如果想提高學生的感性能力,就讓課堂保持一種“靈敏的寂靜”。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美術教學的本質是藝術教學,藝術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在于不管是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高還是審美觀的養成,主要靠學生自己的領悟和修行,教師的作用不是給他提供現成的套路,而是引導他們盡早發現規律找到自己,用內心去真實感受自然,感悟藝術的美。在美術教學中多給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和空間,是教師應該做的。蔡元培先生提出“謀藝術教育之普及”的觀念其實就是現在素質教育普及的思想。美術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技法或知識,更注重的是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美術教學作為美育的重要實施方式,如何提高人們的感性能力和品位,是最為根本的任務。“胸無成竹”的理念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這樣的可能性。
[1]戴士和.三年集[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5年8月.p88-92.
[2]薛瑞平.滋養大河的溪流——我的讀書心得[J].人民教育.2005年第10期.
G42
A
1005-5312(2014)02-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