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 要: DSC又稱4C技術,它是分散控制系統的其中一項。在對這一系統和它的現場技術研究之上還有很多控制系統模式,其中一種就是智能儀表控制。這種控制要用到不止一臺計算機,分別監控不同的環節,并實施相應的回路控制,從中得到的數據將更加精確,這就是DCS,它最大的效用是完成集中管理,精確控制。把電腦,利用串行通信接口直接和自動化智能儀表,既能完成DCS系統的溝通,文章的重點是要解剖這一系統的深層結構,在此基礎之上找到相應的通信協議,并舉例說明,為廣大讀者提供較為深入的研究結果。
關鍵詞:多智能儀表;DCS系統;分析;研究
DCS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控制,另一個是監控,同時利用聯網,讓工作穩步開動起來,它最基本的內涵是在生產工作中起到讓控制過程更加科學,人員操作更便捷,組織架構更靈活,管理思路從而科學化。
1 多智能儀表內部的控制系統體系結構
1.1 常規的DCS 體系的結構
為什么DCS又叫做“4C”,這一稱呼的起始時間在上世紀70年代,互聯網時代到來,即“電腦”、“控制”、“通信”、“CRT顯示”,由于這些技術在互聯網時代有著較為突出的顯現,這一時間集散型控制系統重點有三:第一,操控管理系統;第二,通信系統;第三,集散控制系統硬件。
三部分之間的數據和信息控制的關系如圖1 所示。
從這份圖中可以看到,每個部件的作用和聯系都非常清晰,控制系統的集散控制一目了然,因果聯系明確,如果更進一步研究,能夠看到多智能控制系統中的邏輯關系,控制站——控制級——過程控制——生產管理。這需要特別注意。
1.2 多智能的儀表控制系統的體系結構
通常多智能儀表控制在中小企業中有更高的利用率,在每一份方案中都有不同的細節設置,但總的結構仍可作為借鑒,圖2能夠清晰反應基本的組織結構,如下:
在該系統中,主要部件有現場級的智能儀表、利用現場總線進行分隔的控制級以及其中的好幾臺控制PC 機還有處于管理層面的管理PC 機,這些需要溝通的裝置以網絡的互動為基礎,彼此之間有一定聯系,類似于人體的各個器官,器官之間的健康相互影響,所以,在挑選部件的時候需要注重質量選擇,否則一個部件出問題可能牽連到整體功能,進而引起故障。MIS系統正是這樣的系統,管理和控制都相互聯系,在這一系統中PC機的位置更為關鍵,要在操作以及分散控制方面起到啟動作用,所以對裝置的硬軟件選擇要更加注意。
2 通信協議在多智能儀表系統中的重要性
通常,DCS能在智能儀表的通信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在之前系統協議的基礎上,能夠對多智能儀表系統進行改善,改善的主要內容就是軟件和硬件。控制協議發生效用不是馬上進行,而是提前有一個緩沖時間,時間通過預留時間片來控制,這些時間片和主機連接在一起,完成該系統的預約。在該設計里以OSI協議為基礎,實現了現場總線儀表控制的通信擴散。OSI協議的網絡層,應用層,物理層,數據層等,都是利用儀表系統網絡整合起來,從而數據傳遞有了相應的物理介質,信息得以快速及時地到達所需地點——數據層,在數據層二次分解,并將誤差縮小到最小范圍。
再來分析數據層中的傳輸幀。地址幀以及數據幀都屬于傳輸幀的范疇,地址幀與數據幀的主要差別,就在于兩者的第9位數據不同,地址幀為“1”,而傳輸幀為“0”。
在進行誤差校驗時,檢驗方法可以用CRC。地址幀的控制是用PC機來控制的,從而數據位的穩定得以實現,此外,上述工作完成之后,PC機指令發出之后,數據幀工作開始,可將信息傳達出去,從而一個較為全面的智能儀表系統通信。之后,PC機遇智能儀表完成信息復幀工作仍要有應用層的幫助。
下表即為應用層協議情況。
3 實例
這一智能儀表的設計是針對SEU-211型號溫控儀進行優化,型號為USTS-100,因此在分析本次設計時必不可少對SEU進行分析,需要了解的是SEU-211智能控制儀表設計平臺為DCS 應用系統,能夠對電加熱爐進行專項控制,控制原理為通過將熱電偶充當溫度傳感設備,輸入方式采用熱電偶信號進行輸入,信號通過晶閘管發送。其通信協議為RS-485,是一種主動呼叫和應答的傳輸結構模式。USTS-100 具有以下的改進:
(1)信號流通的基礎是電壓的穩定,通過穩定電壓的輸入,完成信號整合工作,通用性很強,從而工業過程控制效果更好,有效提升DCS系統實際應用價值。(2)這一儀表獨具32kb 的內存掉電保護服務,能夠配置任意程序的存儲空間和數據內存。(3)通信部分的固件為MAX485,在電路設計上具有優勢,具體優化主要在網絡應用等軟件方面,能夠增強儀表對環境的適應性。除了上述優點,通信功能工作的分解也是其中一個優點,數據緩存服務于通信的測算,對觸發以及啟動機制有調節作用,完成該系統的設計制造是一個浩大和瑣碎的過程,不過一旦完成,將給后來的工作帶來不少便利。
4 結束語
本文研究結果能為平日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是DCS系統的內容結晶,在實踐應用中有一定指導意義,可繼續擴展智能儀表的工作思路。在中小企業的業務操作中有現實指導意義。對于智能儀表的研究者,更有研究效用。
參考文獻
[1]賈轉紅,朱清林,敖發良.PC 機與多臺單片機實時通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微計算機信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