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濤
摘 要:文章針對路基壓實、路堤邊坡病害、高填方路基沉降以及路基開裂等幾個路基質量通病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部分防治措施。
關鍵詞:路基;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 路基行車帶及邊緣壓實度不足的原因與防治
1.1 路基施工中壓實度常常達不到要求,其主要原因是:
壓實方式及遍數不符合要求;壓路機的質量不足;填土厚度偏大;沒有進行均勻的碾壓;碾壓時的含水量不是最佳含水量,特別是含水量過大時,容易造成“彈簧”;填土種類繁雜,出現混填現象,尤其是當透水性好的土壤被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時,容易產生彈簧現象;未按要求進行超寬填筑,機具碾壓不到邊等。
1.2 防治措施
清除下承層中軟弱部分,換填良性土壤厚重新碾壓;嚴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對含水量小的部位應灑水,對含水量過大的部位應翻曬或摻生石灰粉翻拌處理;路基施工按設計要求超寬填筑,控制碾壓工藝,保證機具碾壓到邊;認真控制碾壓順序,確保軌跡重疊寬度和段落搭接超壓長度;提高路基邊緣帶壓實變數,確保邊緣帶碾壓頻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車帶。
2 路基邊坡滑塌的原因與防治
2.1 路基邊坡產生滑塌現象的原因
對土質較差的高填方路段未做護坡防護處理;設計沒有足夠的考慮洪水、地震及水位變化的影響;路基基底有厚度不均勻的軟土;由于邊坡土質屬于很容易變松的砂類土和受到雨水浸入后易于失穩的土,而在設計或施工時采用了較小的邊坡坡度;填土速率過快,施工沉降觀測、側向位移觀測不及時;路基填筑層有效寬度不夠,邊坡不是一期成型;路基頂面沒有足夠的排水能力;填挖交界的位置沒處理好;路基處在的斜坡較陡;上緩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在多年冰凍地區,由于開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體的多年凍土溶解,引起路塹邊坡損害。
2.2 防治措施
填、挖大的路基邊坡的確定應綜合考慮填料種類、邊坡高度及地質條件的影響,高填路基需驗算其穩定性。如果填方邊坡過高,可在邊坡中部設置平臺;綜合考慮路基防護形式,推行植被防護與圬工防護相結合的防護形式,如果是較穩定的土質邊坡,可采用撒草籽、鋪草皮、種樹等植物防護;巖體節理發育、嚴重風化、松散碎石土等的挖方邊坡以及水流侵蝕嚴重,植被防護不易實施的填方邊坡可采用干砌、漿砌片石、護面墻等工程防護;路塹施工必須做到排水通暢,上坡施工應注意保證坡體穩定,避免超挖或欠挖;對于沿河路基、沖刷嚴重以及冰凍路段可設置擋土墻、石籠拋石、砌石護坡等直接防護;石方爆破施工盡可能采用中小炮爆破及光面爆破,避免因大規模爆破而產生過大的松散面積,導致邊坡失穩;對于機械開挖,邊坡應進行平地機或人工修整;路床頂面如有超挖現象,應清除松方后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回填,壓實度按路床標準控制;處理好軟土部位,若發現暗溝、暗塘應及時處治;加強觀測,及時發現可能發生滑坡的位置;盡量減輕路基滑體的上部重量,也可以采用支擋、錨拉等方式維持滑體的平衡;盡量減少洪水對路基的沖刷損害,可設置導流、防護等設施。
3 路基沉降的原因與防治
3.1 路基填料的問題
路基填料是防止路基下沉的關鍵所在。用種植土、腐殖土、膨脹土及易溶鹽成分超標的土填筑路基將導致路基產生塑性變形或沉陷破壞。尤其是膨脹土,這種土遇水軟化風干收縮開裂,固體穩定性差,隨著填料中水分的揮發收縮開裂尤為嚴重,對路堤的整體結構危害極大,因此,堅決不得填筑路基。在路基施工時應選用級配較好的礫石土、碎石土和山皮土等優質的粗粒土材料進行填筑,特別是在路基頂面0-150cm范圍內的填料必須保證CBR值不得小于8。一些高速公路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好的路基填料對保證路基穩定、防止路基早期破壞是十分重要的。同時要求每一水平層均應采用同類填料,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時應分層填筑,每層虛方填筑厚度不得大于30cm。
3.2 路基施工的問題
路基施工前縱、橫向排水系統設置不到位或排水系統不良,積水長期浸泡路基而導致和路基土承載力降低,從而發生沉降;在進行高填方路堤施工時,未進行分層填筑及碾壓,因壓實度不足而使路基產生沉降變形;施工組織不得當,如果先施工低路堤,而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并且在高填方路基施工完成后立即進行路面施工,就會導致路基沒有足夠的時間固結,路面便會形成早期破壞;如果填土厚度超厚,壓實機具按規定的碾壓遍數壓實時,壓實度必然不符合要求,在填筑到設計高程時,就會形成累計的沉降變形,在填料自重和重復荷載的雙重作用下產生下沉。所以應合理組織施工,安排好各施工段的先后順序,明確路基和構造物的銜接關系;認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質,采用水平分層填筑,即按照橫斷面全寬分層逐層向上填筑;合理確定路基填筑厚度,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做好壓實度的檢測工作。
4 路基縱向開裂的原因與防治
4.1 路基縱向開裂的原因分析
路基因填筑寬度不夠或中線偏位而進行鑲邊填補,填補時,又沒有按要求做臺階和由下至上的進行分層施工,造成鑲邊下沉,從而產生縱向裂縫。清淤不徹底,在植被清除或挖除軟基時,在邊部有1-2m寬未徹底清除,或在淤泥尚未完全運至路外時,就進行路基填土施工,致使邊緣下沉而導致縱向裂縫。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規定挖臺階進行分層填筑壓實,也容易導致縱向裂縫的形成。在路基施工中,應進行加寬填筑,一般每側需加寬50公分。壓實寬度也應隨之加寬50公分,才能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達到要求。
4.2 防治措施
對淤泥進行徹底清除,并用水穩定性好的材料分層回填,按規定進行碾壓,保證壓實度達到要求;半填半挖路應按要求做寬度不小于1米的臺階并進行壓實;防治路基邊坡有虧坡現象的產生;若果發現軟弱層或古河道,為避免不均勻沉降,應在路基施工完畢后進行超載預壓;水穩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不宜縱向分幅填筑,應分層或分段填筑。
5 結束語
總的來說,公路的路基質量對公路的使用性能影響較大,路基施工技術難度大,工藝比較復雜,并且施工經常會受到各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制約。但是,在工程實踐中只要充分了解路基工程質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就一定會提高路基的耐久性。
參考文獻
[1]高長寶.路基施工中影響壓實度的因素及控制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
[2]徐斌,上官利松.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常見質量問題及控制[J].民營科技.
[3]袁文英.如何解決高填方路基下沉問題[J].交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