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惠英 樂建飛
摘 要:科技進步,帶動建筑行業工藝進步,建筑行業的實現現代化,灌注樁工藝便是其中之一,該技術在建筑工作中占有主要及重要地位,并且,工藝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隨著建筑行業對業務及工具等需求方面的變化,也跟著不斷發展創新,身為建筑行業的一員,應想到與時俱進,根據最前沿的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在此之前要充分了解該工藝的地位、運作原理,細化分析,提出合理的整改辦法,從而從容應對新需求新變化。文章從理論上詳細說明灌注樁工藝的工作原理,幫助充分認識灌裝工藝。
關鍵詞:建筑工程;灌注樁;施工工藝
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一項突出的現象是無論工業建筑還是民用建筑,都向著越來越高的層數發展,而對于高層建筑來講,挖孔灌注樁工藝是重要工藝,它決定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科技發展速度變快,建筑行業本身也面臨不可避免的進步需求,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能看到越來越多新型工藝,新的工程材料以及施工方法不斷出現,這些都是建筑工程現代化有利而牢固的基礎,現行建筑的性能與質量不斷提升,滿足了社會發展對建筑行業的進步性需求,目前灌注樁工藝在高層建筑中應用廣泛,隨著應用的不斷普及,建筑整體的質量也跟著不斷提高,所以也是使廣大群眾針對建筑這一行業的要求和發展所提出的。灌注樁工藝本身有著可改進的余地,從而為廣大民眾服務,這是灌注樁工藝不斷發展改進的意義所在,應加大力度對其進行研究,但是要注意,灌注樁工藝的研究發展應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做出相適應的研究,文章根據前人的研究結果加上自己在實踐中的應用所得,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為廣大同行提供一定合理的意見,拋磚引玉,加深大家的交流,進而為我國建筑行業的進步發展貢獻力量,使灌注樁工藝自身的價值得以發揮,建筑行業蒸蒸日上。
1 人工挖孔樁的特點
(1)工藝容易實現,人工操作即可,免去重型機械參與產生的費用和勞力。(2)單樁有一定的承載力,抗震性能較好,尺寸與持力層狀況一目了然。(3)不必單一操作,而是數樁同時工作,時間上較短,進而設備產生的花費以及工程造價都較小。(4)應注意井下作業有一定危險性,對勞動力要求較高,因此,注重人身安全值得重視。
2 適用范圍
人工挖孔樁適用于樁直徑800mm以上,地下水較少或無地下水的粘土、粉質粘土,含少量砂卵石、砂、礫石的粘土采用。適用于高層建筑、多層建筑、公共建筑以及支擋結構等。對有流沙,地下水位較高,涌水量大的沖積地帶及近代沉積的含水量高的淤泥、淤泥質土層不宜使用。樁孔深度按《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6.2.10 的規定,不宜超過40 米,人工挖孔樁深度一般6~20 米左右。挖孔樁屬于井下作業,對施工者的體能以及安全性有要求,所以注重質量以及安全十分重要,有些孔樁尤其容易出問題,如擴大頭較大,尺寸過大的孔樁尤其應當注意,這時候要設定安全方案,做好提前計劃工作,并做好突發問題處理準備。
3 工藝流程
3.1 放線、定樁位及高程
高程基準點以及定樁位方格控制網,這兩項的測定時根據資料和平面布置圖來設定的,根據材料找到樁位的中心點之后作圓形區域,半徑是樁身半徑與護壁厚度之和,尺寸線是撒石灰形成的,開挖前,必須由監理人員檢查合格,通過之后才可進行。
3.2 開挖第一節樁孔土方
開挖樁孔次序為由上至下,先中間后四周,開挖時注意樁孔尺寸的控制,依據設計方案以及實際遇到的土質情況來決定挖掘深度,通常大于0.9米,小于1.2米。
3.3 支護壁模板、放附加鋼筋
樁孔壁的坍塌屬于常見事故,與其密不可分的一項工藝是護壁的設置,在設置護壁時涉及到兩種材料,鋼筋砼以及素砼,這兩種材料中,現澆鋼筋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由于它和土壁的粘合性較好,用它合成護壁穩定性很好,除了材料的選擇,還要注意,護壁的厚度,以及調和材料時產生的強度,一般護壁模板的使用時以周轉使用,拆掉上節補足下節的方法來完成的,一般以扣件、卡具等作為中間的連接物,模板之間,通常用到內支撐,內支撐通常是圓弧形狀的,材料選擇角鋼或槽鋼。
3.4 澆筑第一節護壁砼
澆注護壁砼的速度要快,一般護壁模板架好就開始進行,之后澆筑和搗實都是人工完成的,應促使砼的強度超過1.2Mpa,后模板可以卸掉,護壁砼澆筑效果受到季節氣候影響,通常,最短時間在24小時以上。
3.5 檢查樁位(中心)軸線、標高
在地面上設十字控制網、基準點,將樁控制軸線、高程測到第一節護壁上,每節以十字線對中,吊線錘作中心控制,用尺桿找圓周,以基準點測量孔深。
3.6 架設垂直運輸架
第一節樁孔成孔后,著手在樁孔口上架設垂直運輸架,要求搭設穩定、牢固。
3.7 安裝提升設備、吊桶、活動蓋板、水泵、通風機等安裝提升設備時,盡量使吊桶鋼絲繩中心與樁孔中心重合,以便挖土時能直觀控制樁位中心和支模中心,樁口上設圍護欄,當樁孔深大于5 米時,應向井下通風,加強空氣對流,必要時輸送氧氣,防止有毒氣體危害。樁孔上人員密切觀察樁孔下人員情況互相呼應,樁口安裝水平推移的活動蓋板。
3.8 開挖第二節樁孔土方
從第二節開始利用提升設備運土,樁孔內人員應戴好安全帽,吊桶離開孔上方1.5 米時,推動活動安全蓋板,掩蔽孔口,防止卸的土塊、石塊等雜物墜落孔內傷人。
3.9 跳挖和護壁注意事項
人工挖孔樁孔徑有一定要求,一般在0.8米到2.5米中間,深度上小于30m,對于不大于2.5米的樁凈距使用間隔開挖的方式處理;應注意兩個相挨著的排樁跳挖距離不宜過小,要大于等于4.5米,人工挖孔樁混凝土要有大于100毫米的厚度,強度要求較高,大于樁身混凝土,通常加強強度的方法是振搗密實,護壁直徑所搭配鋼筋的厚度應當大于8毫米,采用拉接與搭接的方式連接豎向筋。
4 質量控制
4.1 樁位定位控制
依據建筑物測量控制網資料和樁位平面布置圖,測定樁位方格控制網和高程基準點,確定好樁位中心,以樁位中心為圓心,以樁身半徑加護壁厚度為半徑畫出上部圓周,撒石灰線作為樁孔開挖尺寸線,樁位線定好后,經監理復查合格后。用竹片、?準6 或?準8 鋼筋在石灰線四周外邊埋設四個樁心控制點,便于在安裝第一節樁孔護壁模板時校正模板位置。
4.2 嚴格控制樁孔垂直度、中心位置
每節樁孔護壁做好后,必須將樁位軸線和標高測設在護壁上口然后用十字線對中,吊線錘向井底投設,以半徑尺桿檢查孔壁垂直平整度,井深以基準點為依據逐根引測。
4.3 樁終孔要保證設計樁長和入巖深度
樁身需要在持力層之上,因此挖掘深度達到之后仍需要注意當時的土質是否承載樁身,以免下降。
5 結束語
灌注樁工藝常見并且重要,隨著該技術的大量推廣普及應用,建筑相對于以前建筑來講,已經有了決定性的進步,不應當忽視它的重要性,無論是從實用方面還是從理論研究上講都有必要深入了解,并在實踐中斷擴展與提升能力。為了繼續使用以及改進這種工藝,作為工程人員要不斷研究,深入探討改進這一技術,使其不斷閃耀出新鮮的光彩,繼續為更多人服務。
通過此文的分析,相信讀者對灌注樁工藝已經有了新的認識,總之,作為建筑工程行業的一員,要對建筑樁工藝深入了解,認識到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運用的過程中,也不應忽視法律法規的作用,這是保證灌注樁工藝能夠發揮自身效力,突出自身工藝特點的保障,通過現在的建筑行業的發展可以想見,灌注樁工藝的發展也會有新的突破,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齊衛國,鄭海濤.試談建筑工程灌注樁的幾種施工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2]林福林.提高鉆孔灌注樁承載力的工藝途徑與方法[J].福建地質,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