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外語頻道街頭采訪“最關心的改革”。就“您知道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嗎?”、“那您覺得有什么需要改變呢?”、“那咋辦呢?”三個問題采訪市民的看法。有市民對物價增長過快表示不滿,稱:“人民幣真得對不起中國人啊”。“人民幣真得對不起中國人啊”顯然是吐槽。這句話首先無疑表達了一位普通市民對人民幣購買力下降的憂慮。這顯然不是無的放矢的。比如此前有專家經過調查研究后稱“我國6年來1000元貨幣購買力已經下降到576元”。
事實上,普通市民和專家的憂慮,也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憂慮,比如日前,李克強應邀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了經濟形勢報告時,就稱:“再多發票子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
市民、專家和總理,各有三句不同的表達,但其實意思是完全一樣的:貨幣購買力下降,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卻貶值,確實就點對不起中國人民。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看,“人民幣真得對不起中國人啊”這句話除了不滿之外,顯然還表達了更多的意思和訴求。比如普通老百姓對物價上漲過快的忍耐度已經到達極限,控制物價上漲的愿望與需求相當強烈;比如“錢不值錢”的問題已經很突出,到了迫切需要解決的時候了;再比如,人民幣做為國家法定貨幣,除了商品中介和經濟等職能之外,還擔當著一定的國家形象、民生民計等責任,如果解決不好,經濟受損,老百姓受苦,國家形象自然也會受損。
“人民幣真得對不起中國人啊”是吐槽,同時也是老百姓對生活壓力過大的一種表達,更是對國家相關改革與改進的渴望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