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遼源
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探析
陳遼源
目的 對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進行探析。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湖北省蘄春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43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為研究對象,對病情不嚴重、首發的患兒給予阿莫西林、西咪替丁、奧美拉唑藥物治療;對復發性、病情較重的患兒給予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甲硝唑藥物治療。結果 43例患兒用藥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治療1個療程后有效患兒為42例,無效為1例,治療期間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6個月回訪調查未出現復發患兒。結論 利用藥物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效果較好,復發率低,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小兒消化性潰瘍;臨床治療;藥物治療
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診斷較為困難,患兒年齡一般比較小,臨床特征不是很明顯且無定型,多為突發現象[1]。在患病早期患兒由于不善于表達,常常會出現不愿進食、哭鬧、嘔吐,隨后會出現血便、嘔血,嚴重時會出現胃穿孔,腹脹腹痛,通常伴有休克征象,危及患兒的健康和生命[2]。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對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有效的提高了對患兒的診斷率。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湖北省蘄春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43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臨床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湖北省蘄春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43例消化性潰瘍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26例,年齡2.5~12歲,平均年齡(7.6±2.1)歲;女性患兒17例,年齡1.8~10歲,平均年齡(6.3±2.9)歲,病程為14h~2年,平均病程為(0.2±1.1)年。43例患兒中復合性潰瘍患兒為7例,胃潰瘍患兒為15例,十二指腸潰瘍患兒為21例。在臨床中出現反酸癥狀患兒12例、嘔吐患兒7例、腹脹患兒18例、噯氣患兒6例。其中19例患兒出現出血征象。所有患兒的年齡、病程、性別等對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43例患兒進行胃鏡確診后,均伴有胃部脹痛、嘔吐、反酸等臨床癥狀。對病情不嚴重、首發呈陰性的16例患兒,給予阿莫西林、西咪替丁、奧美拉唑藥物治療,阿莫西林,用藥方法為飯后口服,0.25g/次,3次/d;西咪替丁,用藥方法為飯后口服,0.3g/次,3次/d;奧美拉唑,用藥方法為飯后口服, 0.7mg/次,1次/d。對復發性、病情較重呈陽性的27例患兒,給予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甲硝唑藥物治療。阿莫西林,用藥方法為飯后口服,0.25g/次,3次/d;奧美拉唑,用藥方法為飯后口服, 0.7mg/次,1次/d;甲硝唑,用藥方法為飯后口服,0.4g/次,3次/d。1個療程為4周,連續用藥1個療程。在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復查,治療6個月后進行回訪調查。
1.3 療效標準 (1)痊愈:患兒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胃鏡檢查潰瘍部位消失。(2)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明顯消失,胃鏡檢查潰瘍部位明顯縮小。(3)有效:患兒臨床癥狀好轉,胃鏡檢查潰瘍正逐漸縮小。(4)無效:患兒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無明顯改善,胃鏡檢查潰瘍部位仍然存在。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癥狀較輕首發患兒在治療8d后,疼痛癥狀有明顯好轉;病癥較重的患兒治療13d后,疼痛癥狀基本好轉。43例患兒用藥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治療1個療程后有效患兒為42例,無效為1例,總有效率為97.67%。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結束治療6個月后對患兒進行回訪調查,未出現復發病例。
小兒消化性潰瘍利用傳統的診斷方法容易出現漏診、誤診,利用胃鏡檢查可直接觀測到患兒胃部的病變部位,提高了確診的準確率[3]。本次研究中,先利用胃鏡對患兒胃部檢查后進行準確的治療,極大程度上確保了患兒的治療有效率。對檢查中出血的患兒應立即應用止血藥物進行治療,禁食,對患兒補充液體,對反復出血不止的患兒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4]。小兒消化性潰瘍有著極其復雜的病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胃酸過多,胃粘膜的保護作用減弱,導致了消化性潰瘍的產生[5]。西咪替丁、奧美拉唑藥物能遏制胃酸的分泌,緩解患兒的不適癥狀,同時還能提高患兒血清中胃泌素的濃度,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加快了潰瘍傷口的愈合。同時服用抗感染的藥物阿莫西林,預防并發癥的發生[6]。對病情較重患兒應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甲硝唑藥物治療,患兒有較小的不良反應癥狀,但價格便宜,能有效減少患兒消化性潰瘍的復發,對重癥患兒有較好的治愈效果。43例患兒經藥物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7.67%,治療無效患兒為1例。在對患兒治療6個月的回訪時,未出現復發病例。
綜上所述,利用藥物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有比較明顯的治療效果,降低了復發率,值得在臨床中應用和推廣。
[1]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消化學組.小兒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鏡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2012,41(13):189-190.
[2] 謝玉增,謝釗.小兒消化性潰瘍51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 15(18):51-52.
[3] 曹炳清.小兒消化性潰瘍82例診治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 47(22):146-147.
[4] 王一川,錢辛玲,趙丹.小兒消化性潰瘍27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5(8):90-91.
[5] 顧釗雄,劉奕芳,舒建昌.小兒消化性潰瘍86例臨床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15):50-51.
[6] 申雁冬.小兒消化性潰瘍臨床診治論析[J].醫學信息,2011,23(4): 131-1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71
湖北 435300 湖北省蘄春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陳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