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軒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美術系,甘肅 合作 747000)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潛意識審美感受
韓玉軒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美術系,甘肅 合作 747000)
潛意識審美感受是一種“有味無痕,性存體匿”的心理狀態,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具有復雜、豐富、玄妙、深邃等特點。在審美過程中以美學、哲學、美術心理學、生理心理學、文藝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分析人類潛意識心理審美感受的狀態、內容、動因及由文化傳承、個人素養、基因遺傳等客觀條件造成的潛意識綜合心理體驗。
潛意識;審美感受;心理動因;原始意象
潛意識是潛藏在一般意識下的一股神秘力量,蟄伏在人的心靈深處,是一種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心里活動,具有突發性、偶然性、非自覺性、非邏輯性等特點,會在非理性狀態下以頓悟、靈感等方式反作用于人的意識。潛意識審美感受滲透在于人的感知、想像、情感等諸因素中,是一種多層次、多維度、非確定性的心理現象,可以不經過各種官能反省就能領略到的心理狀態。
“審美感受是感知(或表象)、想象、情感、思維(理解)幾種心理功能的復雜的動力綜合”[1]339,是一種難以言喻、心法微妙的審美信息,在潛意識領域中以多元化信息碰撞來感悟本能的內證體驗,是在“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的主觀映象中折射出的客體,也是返觀內照式內省所必備的條件。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老子把這種狀態稱之為“恍兮惚兮”,是意識和理性被暫時壓抑,潛意識開始活躍的心理感知狀態。許多偉大而不朽的藝術作品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來的,如張旭三杯草圣傳、李白斗酒詩百篇、吳道子“好酒使氣,每欲揮筆,必須酣飲”等等,都是在深層潛意識釋放的同時,激發人體潛能,創造出一種理趣橫溢,神韻飛揚的藝術作品。所以,藝術創作一旦深入到潛意識幽深之處,就向“象外之象”邁進了一大步,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一種皆靈想之所獨辟的瞬間頓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只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感受,具有較強的意象性。很多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都出現過這種難以言述的審美感受,無方法、無經驗、無技巧可談,只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正是潛意識心理結構活動的必然結果,表現了潛意識所蘊藏的豐富內存,其實只是感知溝通了記憶、聯想、情感、理解、潛意識等諸多心理因素而促成了較為復雜的心理感知狀態。
潛意識審美感受是一種“即之愈稀,味之無窮”的感覺,具有模糊性和非自覺性。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每個意識內容都具有一個序言性的潛意識階段,而潛意識卻能停止在此階段上,并仍需被看作具有充分的精神功能。潛意識是真正的精神現實,其內在本質正象外部世界的現實一樣對我們是未知的,并且正象我們通過感覺器官而報告了外部世界一樣,它通過意識的資料而與我們進行著不完善的交流?!保?]570-571許多藝術家在藝術創造中都能親身感受到這種強大、隱蔽,并具有積極創造力的潛意識活動,它是一種復雜、豐富、全面、深邃的狀態,我們不能用概念思維去分析它、批判它、表揚它和否定它,只能用一種秘而不露的心境去感悟它,因為藝術家創造的形式里隱藏著現實中不能滿足的欲望。在欣賞過程中,繪畫元素會自然而然地透視出個人的情感和欲望,而藝術家需要把這種潛意識意象藏匿在藝術表現形式里并連通潛意識神經通路,以引發心境共鳴。其實這種本能的審美感受是積淀在潛意識深層中的一種審美結構,它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是人們潛意識積累和遺傳過程中本能篩選的產物,它蟄伏于人類心理底層,不為意識所察覺,卻又決定著人的情感、知覺、想象、理解等種種心理行為。
潛意識動機本身的運動規律會有意無意地操縱人的行為和態度,有意識的心理現象往往具有虛假性和表面性,它們的真面目、真實原因和真正動機隱藏在其內心深處的潛意識之中,因此,一切個體行為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即使那些不由自主的或陷入迷醉狀態后發生的行為也都有自己確定的根源、目的和動機。就像佛洛伊德所說:“沒有偶然的心理現象,生活中的瑣事和失誤,夢,精神病癥狀等都具有潛意識的動機和含義?!保?]2如夢中激發創作靈感,這是因為在夢中,人的潛意識資源庫會悄無聲息地被打開,深層潛藏的多元化信息開始尋找各自表現的機會,不同信息之間的碰撞有時會產生靈感的火花,使各種信息通道突然被打通,所以,平日里人們最關心的事,在夢中就會變成最活躍的信息元并與其它信息元碰撞、組合,從而形成各種夢象。樊希恩發現,“夢象神秘的狂喜和恍惚的狀態一樣,能夠激發詩人或藝術家改造他的記憶,由于這擺脫了意識的控制,他將從中取得驚人的效果。這種激發靈感的方式代表了自動創作的高級形式”。[3]如意大利提琴家塔提尼,夢見自己給魔鬼一把小提琴,魔鬼演奏了一首優美的樂曲片段,醒來后立即寫下了動人的名曲《魔鬼的顫音》。德國歌劇作家瓦格納于朦朧中創作了《歌唱大師》和《萊茵的黃金》的部分樂章,海頓和莫扎特都曾利用過睡眠中的夢象和其他潛意識思維進行創作。我們雖然不能操控夢的發展軌跡,但可以通過意識思維形成潛意識心理定勢,使夢中幻象有可能成為激發靈感的爆發點,這是因為潛意識心理定勢可以預先決定人們心理活動的趨勢,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頻繁活動刺激完成。在它的潛意識里,意象有序性地自動生成決定了心理發展的趨勢,是知識經過內化變成本能后與情感相結合所產生的一種匪夷所思的獨特效果。當構思相同的內容納入與構思相同的定勢,潛意識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這一定勢進行自動判斷和加工,就可能會產生出主體所希望的結果。
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審美的心理動因,在潛意識活動過程中通過誘發生理、思維、想象、情感等動因,掀開隱藏在潛意識心理深層的審美感受。
2.1 生理性動因
生理動因和其它正當的需求一樣,能夠喚起情感的表達,影響著大腦皮層神經通路所引起的潛意識活動。在自然界中,海的顏色通常較深于天的顏色,山腳的顏色通常較深于山頂的顏色,我們對于上淺下深習以為常,形成潛意識視覺慣性,猛然間顛倒這種視覺習慣,便會覺得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這就是潛意識生理動因引發思緒對顏色重量原理的自然感受。抽象派代表人物康定斯基指出:“很多顏色(如深群青、鉻綠、藍灰)被形容成‘粗糙’的或刺一般的,另外一些則是‘柔和的’和‘天鵝絨般的’這樣人們才想去撫摩它們?!保?]這是人生理動因的本能體現,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理反應,就像紅色具有刺激性,是因為能讓人聯想到火焰、流血和革命;綠色之所以給人以寧靜感,是能讓人聯想到田園風光。格式塔心理學派曾經做過一種實驗,讓人以各自的姿態來表現心理的憤怒或悲哀,實驗結果是憤怒的姿態線條都是直的、堅硬的、向上的;而悲哀的姿態則都是柔和的、向下的、緩慢的,盡管線條姿態不一,但趨勢差不多。這就是人的神經系統某些神經元受外界刺激后產生的條件反射,是隱藏在潛意識深層的原始意象在神經通路的自然體現,與人類特有的生理結構有關,是帶有遺傳性質的一種本能反應,擁有人類神經系統的潛意識共性。
2.2 思維性動因
當潛意識表象活動的某些有序信息受思維動因影響時,就可能順勢而動,激發創作靈感。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思維時,對思維新形象的發現常常帶很有突然的性質,會出現一些偶然效果,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就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相信像歌德和赫爾姆霍茨那樣“以靈感的形式出現的”天才創作最基本部分是潛意識思考的結果。潛意識領域的一些念頭、印象和概念具有隱藏性,它們會蟄伏但不會徹底消褪,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會爆發并繼續影響我們的潛意識知識結構的形成軌跡。例如,有些繪畫者在繪畫的某個階段會出現思維上的困惑,使繪畫激情喪失,狀態疲憊不堪,而可能在閑暇中一次不經意的觸動點燃創作靈感,這就是一種潛意識思維動因引起的靈感迸發。因為思維形成的意象會毫無跡象地自動存儲到人的潛意識領域,以散亂、動蕩、多因、多向等雜亂無章的狀態呈發散性方式游離。當意識松懈時,心理定勢會促使這些元素活躍起來,連通與之有關的神經網絡系統,以心理表象的形式成為潛意識的自我表現。
2.3 想象性動因
想象是主體基于表象記憶有意識地進行創造的心理過程,可以構成潛意識活動的動因。這是因為在意識指導下的想象,已經在不同的記憶區域建立起了暫時聯系,這種暫時聯系以其有序性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一個興奮的線索,而這種線索性擴散,就有可能在它的周圍形成一個順著這條線索展開的潛意識興奮區域,而這一區域里的記憶表象可以在潛意識中產生并形成大體合于這種線索趨向的活動軌跡。在藝術創作中很多靈感都是在藝術主體經過主觀想象之后獲得的,是潛意識自動醞釀形成的情思猛然涌現于意識。在潛意識中想象不受意識和理性的節制,活動更自由、更豐富,在意識中搜索不到的往往可以在潛意識中經醞釀并取得成功。雕刻大師羅丹作《流浪的猶太人》的經過便是如此,他在《回想錄》里說:“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時正寫完一章書,猛然間發現紙上畫了這么一個猶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怎樣畫成的,或是為什么要去畫他,可是我的那件作品全體便已具形于此了?!保?]201所以,潛意識想象動因就像黑格爾所說:“要扇起真正的靈感,面前就應該先有一種明確的內容,即想象所抓住的并且要用藝術方式去表現的內容。”[6]
2.4 情感動因
“情感能夠構成潛意識活動的動因,在于情感的性質。情感,是主體對于對象的一種基于需要的態度的體驗?!保?]在藝術創作中,讓本來錯亂無序的意象變為有整一形式的意象,就需要情感這種原動力。由于人們不能事先意識或設計自己的情感,在在審美過程中必然會滲入許多自發性和無意識性,就必然會導致潛意識意象自然的無規律性和秩序感。在藝術感受過程中,當一種情感郁結于胸的時候,與這種情感體驗相關的記憶表象就會在潛意識中與這類表象記憶取得暫時聯系,并相互溝通、引發情感宣泄。蘇珊·朗格說:“藝術品本質上就是一種表現情感的形式,它們所表現的正是人類情感的本質?!保?]著名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認為:“藝術的源泉是一種極強烈深濃的,不可遏制的情緒,挾著超乎尋常的想象能力?!保?]這種在人性深處迸發的情感才是藝術的靈魂,是最無限、最自由、純心靈的表現。席里柯看到梅杜薩號遇難的真實報道之后,義憤填膺,創作了意氣駿爽的《梅杜薩之筏》;列賓回憶妹妹死去的情景創作了《女兒楊娜的復活》;吳道子觀裴將軍舞劍而獲靈感,才有“道子平生繪事,得意無出于此”;唐代草書大家張旭“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后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10];王羲之看鵝掌撥水而悟筆意等等,以情感為媒介藝術語言最易感通,是潛意識情感醞釀下的意象旁通,在宣泄自我的同時表達著潛意識深層人類共有的審美感受,激起觀賞者的心境共鳴。
潛意識原始意象是人類祖先世代積累的經驗在人的大腦皮層以遺傳的形式被保留下的一些先天性神經通路,是一種渾然天成的非自覺表現,與民族文化底蘊、個人素養的潛意識積淀、集體潛意識遺傳等因素息息相關。
3.1 精彩紛呈的民族文化底蘊造就潛意識審美理念上的差異
“審美意識即審美活動中的主體自我自由實現意識和自我自由觀照意識,簡言之,審美意識即審美文化意識?!保?1]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離不開本民族所特有的社會形態、歷史環境、民族文化底蘊等客觀因素,是人們心理因素的外化或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由于各個民族文化積淀的不同,在審美理念和表現形式上會出現一些變異,這是人類在漫長歲月演進過程中,不同的文化在人們心理上造成潛意識文化積淀上的差異。在民族文化熏陶下的藝術作品總是有意無意地滲透著本民族特有的審美理念,影響著藝術家潛意識思維定勢的形成。如我國美學強調的靜思、玄想都是一種潛意識狀態,通過心游萬仞的聯想,在拈花微笑里領悟微妙至深的禪境,進入“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的神游境界,這是由中國特有的審美文化底蘊決定的。受儒家的剛健、雄渾,道家的浪漫、飄逸,禪宗的靈巧、韻味為主旋律的文化審美趨向的影響,使畫家繪畫的目的不是如實的描摹,而是寫意性的運用一些抽象的線條,把運動、結構、內心的活動表現出來。在對外界進行靜觀默想后再從本民族的文化深度著手,滌除玄鑒,把事物的生命和精神本質表現出來,進入起俗凡近、奧妙惝恍的藝境,這就是民族文化熏陶下潛意識審美感受的非自覺表現。
3.2 個人素質修養影響潛意識審美感受的形成
“美術家的藝術生命在于不斷地創造,而創造的根本條件在于其深厚的修養”。[12]胸中學問既深,畫境自然超乎凡眾,美術家的個人修養直接影響著潛意識靈感的啟示和激發,對潛意識深層心理積淀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人類伊始,潛意識審美感受是以樂生為目的并集表現、發展、觀照、創造自我為一體的審美心理活動,是人的潛意識本性需要和本能的自然流露,但審美境界的高低與后天的積累密不可分,是建立在知識結構、文化修養、審美閱歷等基礎之上的。李澤厚先生說:“常??梢钥吹剑骷铱嗨稼は?、費盡心機的作品并不成功,而某些甚至是無意中的創作卻名垂千古。而后者卻絕非偶然或天賜,這仍然是以其創作前的全部生活、思想(邏輯思維)為雄厚基礎的。[1]216-217”這說明潛意識積淀造成的創作靈感與個人綜合素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審美才有雅俗、高低之分。其實每個繪畫者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和多樣性的后天積累,才會形成像達·芬奇的智慧、米開朗基羅的有力、拉斐爾的優美等繪畫風格的多樣性。因為藝術家受個人氣質、思想感情、審美理想及創作才能等因素的影響,會構成審美認知和藝術創作中某些相對穩定的特征,這是一種“隨壯而壯,隨柔而柔”的潛意識內部體驗。特別是在藝術家感情沖動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思想化為形象,并下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傾注進藝術作品之中,給人以氣韻生動、妙趣橫生的審美感受。
3.3 集體潛意識遺傳熏陶著人類審美共性的形成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科學家的發明和藝術家的創作都憑借‘原始印象’,不僅靠個人的努力。一般人看到他們的成績那么神奇,以為他們是‘如有神助’或是得著靈感,其實他們也只是叨祖宗的光?!保?]398有些人天生就有超越常人的繪畫天賦,無經驗可談,只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是因為潛意識狀態下美術原始意象積累厚度的不同。集體潛意識中的若干思想原型會影響著人的行為狀態并以傳播和遺傳為媒介,是人類經驗的積淀和克隆,以基因傳承的方式形成非理性表現形式。這就像我們看到秀美的線覺得快意,看到拙劣的線覺得不快,這只是一種原始意象積累下潛意識審美感受的自動表現,具有普遍性。心理學家榮格提到的日輪形式符號,在基督教教堂、西藏廟宇、拜占庭和哥特式藝術都出現過,這說明集體潛意識沉積在人類思維理念的共享深層,以錯綜復雜的集體表象影響著人類共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表現。所以,人們對于人類的一些基本知識和能力能夠比較輕易、迅速地把握。其實人在出生的時候就紛繁復雜,擁有大量基因遺傳下種類繁多的結構模式,只是潛伏在潛意識深層,等待被轉換或激活。就像榮格認為的“集體心理強有力的因素改變著我們整個的生活,改變著我們整個的世界。……原型是種巨大的決定性力量,它導致了真正的事件的發生。”[13]這種原始意象中的美術潛意識心理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經驗積淀,具有一定的基因遺傳性,并隱藏在潛意識鮮為人知的領域里,只有在特定的狀態才會被激活并顯露出來。
潛意識審美感受是一種相當復雜和玄妙的心理狀態,靈感瞬間頓悟其最基本的部分是潛意識思考的必然結果和本能反應。在潛意識審美感受中出現的意象性、模糊性、抽象性、多元性等不可言說的心理感受,論其本質是一種集先天遺傳、后天積累、文化背景等諸多因素為一體的較為復雜的綜合心理體驗而已。
[1]李澤厚.美學舊作集[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2]弗洛伊德.夢的釋義[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3]杰克·斯佩克特.藝術與精神分析[M].高建平,等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182.
[4]康定斯基.論藝術的精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34.
[5]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6]黑格爾.美學: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364.
[7]高楠.藝術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197.
[8]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滕守堯,朱疆源,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7.
[9]宗白華.意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6-7.
[10]馮育柱,于乃昌,彭書麟.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意識史綱[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1.
[11]劉勰.文心雕龍[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144.
[12]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63.
[13]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M].成窮,王作虹,譯.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2009:183.
責任編輯:李鳳英
A Subconscious Aesthetic Feeling That“Can Be Sensed but Not Expressed in Words”
HAN Yu-xuan
(Fine Arts Department,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 747000,China)
Subconscious aesthetic feeling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state of understanding after repeated tasting,which relies on sense rather than words and reasons,having complex,rich,deep and subtle features.Based on aesthetics,philosophy,art psychology,physiology,literature and art psychology and analysis psych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e,content,motivation and subconscious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 caused by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such as cultural inheritance,individual accomplishment,genetic inheritance and so on.
subconsciousness;aesthetic feeling;psychologicalmotivation;primitive image
J0-02
A
1009-3907(2014)05-0693-04
2014-03-05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GS[2011]GHBG068)
韓玉軒(1976-),男,寧夏隆德人,講師,主要從事油畫創作及繪畫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