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桃香
(荊州市傳染病醫院門診部,湖北 荊州434020)
支氣管擴張是指支氣管出現異常擴張現象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支氣管及其周圍組織出現慢性炎癥反應和嚴重阻塞,使得支氣管壁遭到嚴重破壞,進而管腔出現明顯擴張和異常變形,臨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和反復咯血為主要表現。如未積極采取有效治療和護理措施,患者生命安全可受到嚴重威脅,做好相關護理工作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極為關鍵。
25例支氣管擴張癥患者均為本院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期間住院治療患者,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1]。其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為(56.1±5.7)歲,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13.5±4.4)d。
25例支氣管擴張癥患者中顯效7例,有效15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8.0%。
支氣管擴張患者易出現反復咯血,故大多數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使其緊張的心情逐漸放松,避免出現聲門痙攣和屏氣等現象,輕咳出痰液或血液,保持呼吸道始終處于通暢狀態。重視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工作,為患者提供有利的心理及經濟等方面的支持[2]。
2.2.1 保持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 ①鼓勵患者每日飲水量超過1500 ml,可明顯稀釋支氣管內黏稠性痰液,有助于排出體外,體質虛弱無力咳出體外的患者則可經鼻腔途徑吸出痰液,疾病較為嚴重者應在吸痰操作前后提高氧氣吸入治療的濃度,避免低氧血癥的發生。當患者咯血時應輕叩健側的背部,囑咐患者不要屏氣,以避免出現喉頭痙攣現象,使得血液阻塞而形成血塊,進而發生嚴重窒息影響生命安全。②體位引流:根據肺組織病變部位的不同,患者需選擇相適應的體位,使得病灶處于高處,而引流管開口向下,同時輕叩患者背部利用重力將痰液逐漸引流出體外,每次引流時間為15~20 min,2~3次/日。操作結束后清潔口周的痰液并予以漱口處理,詳細觀察痰液的流出量及性質,送實驗室檢查[3]。
2.2.2 大量咯血的護理措施 當患者出現大量咯血的時候,護理人員應迅速將手指套上紗布清除咽喉、鼻部等血塊,同時取頭低腳高45°俯臥位,輕叩患者的背部,如效果不理想,則應立即使用鼻導管抽吸呼吸氣管內的血液。咯血嚴重者可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處理,盡量清除殘留的血液和血塊,維持呼吸道的通暢狀態,待血塊完全清除干凈后給予人工呼吸處理,根據醫囑使用呼吸中樞興奮劑和止血藥物等[4]。
2.2.3 介入治療的護理措施 ①術后臥床休息1d,穿刺部位需使用沙袋壓迫12h,穿刺肢體需制動8h,密切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狀態、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出現滲血現象。②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觀察是否有肢體麻木不覺感、大小便失禁等癥狀。③觀察患者術后咯血、咳痰的變化,囑咐患者多飲水以促進呼吸氣道內的痰液順利排出體外,向患者講解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④囑咐患者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避免便秘,如有必要可口服緩瀉劑。⑤術后根據醫囑給予對癥支持治療,體溫>39°時可予以退熱栓治療。⑥保持病房內處于安靜狀態,注意空氣流通,促進患者病情盡快恢復[5]。
支氣管擴張癥的發生與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阻塞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故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明治療呼吸道感染和慢性疾病的重要性。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后誘發疾病的發生,囑咐患者戒除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加強平時的身體鍛煉,適量補充營養物質,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進而增強自身免疫防御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風險性[6]。
患者疾病獲得最終痊愈與醫生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有重要的關系,但護理人員給予綜合性的護理措施也是痊愈的關鍵所在,只有醫護人員之間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減少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的并發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1]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 [M].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9-42.
[2]康偉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 [J].中國社區醫師,2010,12(18):194.
[3]孫磊,劉玉洪,呂新懷,等 .支氣管擴張癥的外科治療 [J].山東醫藥,2006,46(33):40-41.
[4]秦玉梅,顧夢華 .支氣管擴張大咯血的護理 [J].工企醫刊,2005,18(5):72.
[5]黃曉紅,劉麗艷 .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15例護理 [J].福建醫藥雜志,2008,30(5):152.
[6]楊艷梅,鄧相平 .支氣管擴張病人的護理體會 [J].醫學信息,2011,24(6):3460-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