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才萍
(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血液凈化室,湖北 荊州 434000)
血液透析作為一種搶救生命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不良反應或者并發癥出現,透析中低血壓則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早期發現,及時處理,可以為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贏得時間和安全的保障。
當透析血流量不足時,在排除穿刺針滑出血管或角度不當的情況下應考慮低血壓可能。機體有很強的調節功能,當血容量不足時,調節外周血管,使外周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保證全身主要臟器和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此時,測量血壓,血壓值不減或反而升高。
患者躺在床上,總是感覺不舒服,經常改變體位,有時還以為是床褥不平整,睡姿不理想所致。
多發生在透析1~2h后,患者訴腹痛,有便意感,讓其排便卻又排不出。這時應考慮因腸壁血管容量不足,腸痙攣所致腹痛。
與患者交談時,發現他兩眼無神,不停的打哈欠,詢問他有沒有哪里不舒服,他只是說全身無力,感覺想睡覺。有的患者還有惡心,嘔吐,視物模糊。
心悸、胸悶、頭暈、出汗,全身皮膚潮濕。室溫不高,被褥也不厚,患者卻在出汗,此時應給患者測量血壓。
多發生在血液透析3~4h后,突然出現全身痙攣,有時由于四肢的無意思活動,致使穿刺針滑出血管外靜脈端穿刺針刺破血管形成血腫,嚴重時患者一過性意識喪失。
1)減緩透析血流量,減少透析超濾值,有時甚至停止超濾。同時通知醫師。
2)氧氣吸入,提高血氧濃度,保證重要器官的氧氣供應。癥狀較輕的患者不適癥狀有時會緩解。
3)補充血容量。根據醫囑給予50%葡萄糖靜脈推注40~60ml,或0.9%氯化鈉溶液250ml快速靜脈滴注,患者癥狀緩解后酌情停止或減慢滴注。
4)心理護理。告知病情,消除其對不適癥狀的顧慮。守在患者的床旁,給病人以安全感,保證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經常詢問病人不適癥狀是否有好轉,依此確定補液的速度和劑量。
5)使用超濾曲線和鈉曲線。對于透析間期體質量增加超過3.5kg和危重病人需要快速清除體內多余水分,我們采用先高后低的線性超濾曲線(設定總超濾值的1/3再加上0.5為開始超濾值,機器會自動調節結束時的超濾值)和鈉曲線(148~138Emq/L)[1],讓積聚在患者組織間隙多余的水分快速回到血管內,保證患者體內有效循環血量的穩定,可調鈉透析不增加患者的鈉負荷,能有效預防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2],從而避免因血容量不足而致的血壓下降。
6)低溫透析。常溫透析37℃。對于透析低血壓的患者可采用35℃,冷透析可使靜脈張力增加改善靜脈反應性;此外,冷透析還能促進心室收縮并有利于細胞因子和其他炎癥介質的排除[3]。
1)密切巡視病房,觀察病情變化。一般病人每小時測量血壓1次,新病人和危重病人每15~30min測量血壓1次,同一病人兩次血壓的差值若大于20mmHg(排除使用降壓藥的情況)應視為低血壓。觀察血流量、神志、面色等情況,詢問患者有無不適。發現病情變化,早期處理,不適癥狀容易緩解。
2)根據患者的飲食情況,全身水腫程度和心、肺功能情況定期評估確定患者透析干體質量。準確設定超濾值是保證血液透析正常進行的關鍵所在。長期透析患者的干體重需根據患者的全身水腫、飲食以及心肺功能情況每星期調整一次。
3)合理使用降壓藥。對易發生低血壓的患者,應調整降壓藥物劑量和給藥時間,如改為透析后用藥。
4)控制水分攝入。對于無尿或少尿的患者要嚴格限制水分的攝入,量入為出。24h尿量加上500ml為每日飲水(包括湯)的數量,兩次透析間期的體質量原則上不超過自身干體質量的4%。
[參考文獻]
[1]張桂榮,張彩虹,張永玲.鈉曲線透析在透析性低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學,2012,17(7):208-209.
[2] 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45.
[3] 曾劍.低溫透析對腎衰患者透析過程中血壓的影響[J].現代臨床醫學,2011,37(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