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清源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湖北 荊州434020)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指導護理工作的一種有效工具,是依據每日的護理標準計劃,為某一類住院患者制訂出有序的、有時間性及階段性的最佳的臨床護理計劃,通過實施計劃達到減少護理資源浪費,促進患者康復,提供最佳的優質護理服務[1]。而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大多由于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發病急,早期死亡率較高,治療過程中大多數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運動和言語障礙等并發癥。我科針對腦出血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以減少腦出血并發癥的發生。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腦出血患者108例,男47例,女61例。年齡28~82歲,平均年齡55歲,診斷符合腦血管診斷標準,對象為意識清楚并能接受健康教育者。
制訂健康教育路徑是通過高年資護士共同討論,制定出腦出血健康教育路徑流程圖、宣傳冊、健康教育內容及每日安排等;通過科內培訓利用健康教育路徑對病人實施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路徑:①入院時向病人及家屬介紹住院環境、科主任、管床醫生、護士長及責任護士,講解住院各項規章制度,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住院須知并告知住院時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②當各項檢查申請開出時,根據病種介紹相關疾病知識,介紹各項檢查目的、注意事項及意義;③腦出血急性期時,及時向家屬講解病情,告知病人需保持情緒穩定、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空氣清新的必要性;④在恢復期間,逐漸為病人及家屬講解腦出血的治療與預后,做好康復指導及功能鍛煉,做好心理護理使病人樹立信心;在此期可建立溝通平臺,加入腦出血護理QQ群,或腦出血微信群;⑤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堅持功能鍛煉、監測血壓、按時用藥、以及不適隨診,同時告知QQ群、微信群的聯系。
對制定出來的健康教育路徑通過培訓,由責任護士負責全程指導;在實施過程中護士長隨時評估健康指導落實的情況。
建立臨床護理路徑,針對每種疾病有章可循,在護理過程中,告知護士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做到不遺漏,滿足病人的健康需要;同時還可使護士主動地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促進醫患交流。而在實施過程中,對于年輕護士可以在短期內快速掌握各種疾病的護理流程,提高護理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工作,培養護士的自律性,改變護士服務理念,提高病人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2]。
建立腦出血臨床護理路徑表,在護理過程中,用打鉤的形式進行記錄,每天完成的項目打鉤并責任護士簽名,對沒有完成的項目,進行下一班護士交接,使護理計劃落實一目了然,節約護理資源,提高護理工作效率。
為了更好的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護理人員應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培訓,努力學習病理生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相關知識,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只有不斷地儲備知識,才能更好的服務患者;只有不斷地為患者著想,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
以往的健康教育,僅口頭介紹病區環境及相關制度,對相關疾病介紹的較少,忽略了專科疾病的宣教,導致大部分病人對自己所患疾病的并發癥、預后的康復、預防了解較少,大多知識通過醫生告知,對日常保健知識不夠了解。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對病人有系統、有計劃的實施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可不斷的評價與反饋,及時進行改進;在患者不斷的了解的相關疾病知識,增加了自我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配合完成護理床臨床路徑,大大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
臨床護理路徑的引入改變了傳統護士服務觀念及護理方式,提高了病人滿意度及護理質量,針對不同病種建立不同的護理路徑,實施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使患者不斷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做好預后護理,避免再發,這也是引入CNP的管理概念。
[1] 陳立琴,韓英霞,閆洪泉,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J].護理研究,2008,22(12):,3228-3229.
[2] 田麗 .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 [J].護理研究,2004,18(8):73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