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太曦圖片說明:24日,抗議現場已變調為反中。陳太曦攝臺灣當局24日清晨驅離占領“行政院”的學生后,《環球時報》記者下午來到“行政院”外圍,發現警方已在大門、側門放置三層拒馬和鐵絲網,并調派兩個中隊約200名警力圍在“行政院”四周,防止再遭攻擊,現場不時有鎮暴警察巡邏,氣氛緊張。不少路過的民眾紛紛拍照留念,有民眾懇請警察不要打學生,也有人肯定警察的辛苦。而被驅離的2000多名學生轉回到原先駐守的“立法院”。記者所見,有大約4000多人滯留在外圍的青島東路、中山北路和濟南路等處。在“立法院”前從中山南路至林森南路的500米青島東路上,靜坐了兩三千名學生。一些老師、學生與來自各界的反服貿人士陸續上臺演講鼓動。在“立法院”正門的中山南路前則有以綠營為主的反服貿人士扎營抗議,約有1000多人。他們輪番上臺痛罵馬英九和“行政院長”江宜樺,稱當局是血腥鎮壓,顯見反服貿已經變調。不過,當《環球時報》記者問這些學生是否清楚服貿內容時,絕大多數都搖頭。一名在“立法院”北門維護人潮通道、自稱是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稱,服貿就是讓他們畢業以后過得更辛苦,找不到工作,所以要反對。從中部過來的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的一名女學生說,她家隔壁開發廊的阿姨說,服貿會讓她的店關門失業,她是跟著同學來的。還有一名正在玩手機的女學生說,她聽人家講,服貿過了以后,臺灣就不能上社交網站了。24日下午5時,記者聽到濟南路上一名學生代表上臺演講時坦言,“我們不清楚服貿是什么,但我們反對賣臺”。臺北一些觀察家稱,這次反服貿抗爭是在臺灣經濟長期低迷的情況下,學生和民眾對馬英九當局執政6年來情緒不滿的總爆發。此外,綠營在背后暗助學生,以及馬英九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不和,都導致馬當局動輒得咎,這次事件已造成馬英九的執政危機。這場占領“立法院”的活動到24日已進入第七天,情況依然沒有緩和的趨勢。由于每天聚集數千民眾,周圍的小吃店、餐廳、便利店等飲食店全都賣翻天,“立法院”斜對面的“鐘國面店”業績暴增三倍。“立法院”內的理發店生意也變多,但很多是從中南部來支援的警察,他們已很多天沒法洗澡、洗頭了。▲
環球時報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