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靜
有一種情感,它最美好,最無私,最溫暖……這就是母愛,它如同春日的陽光,照耀著我們。你感受到這份情感了嗎?
讀完課文《花瓣飄香》,我們不禁被懂事的小女孩感動。她是那么善良,舍不得將整朵花都摘了。她是那么愛母親,在母親生病的時候,她去采摘帶著露水的花瓣給媽媽。“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聽了這番話,我們每個人都被她的純真所感動。啊,原來,愛,也能飄香。這份愛飄進了作者的心里,于是作者買了兩盆帶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小女孩,一盆送給自己的母親。愛的馨香,也飄進了我們的心里,啟迪著我們去感受母愛的潤澤,去回報母愛的春暉。
母親的愛,是溫暖我們的一件“毛線衣”。有一首小詩這樣說:線團愈滾愈小,流進媽媽的指縫里,像一條無聲的小溪,染出一片茸茸的翠綠,媽媽把愛的溫熱,一針針編織進去……哪怕冰凍雪封,穿上這件毛線衣,就像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身上傳遍春天的暖意。此刻,母親和春天,我覺得是同一個含義……
母親的愛,是寒夜燈下的守候,牽系著游子漂泊的心。一個除夕夜,清朝詩人蔣士銓趕回了家。看到兒子回來,母親喜上眉梢,忙拉著他的手噓寒問暖。詩人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忙告訴母親自己在外面一切都好。其實,淚花已經在詩人眼中打轉,不僅是為母親的關切,更是因為他看到了在寒夜等候自己的母親那雙蒼老的手,看到了燈下放著的正為自己縫制的冬衣。那針腳是多么勻稱細密,母親總是擔心兒子長期在外,衣服破了沒人補,所以縫得一絲不茍,讓衣服結實一些。而自己寄回的家書也展開著放在旁邊。可見母親是多么掛念自己啊!詩人在心中默默地吟誦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風塵。”
母親的愛,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依靠。我們怎么做才能報答母愛的春暉呢?聽聽一位小朋友的訴說吧:“我的媽媽曾經有一雙又細又白的手,媽媽總是用這雙手親切地撫摸我。可是,自從爸爸生病過世后,媽媽的手就慢慢地起了變化。于是,媽媽的手變得又粗又大,而且滿是皺紋。”你知道媽媽的手為什么會這樣變化嗎?辛苦的媽媽這樣對小作者說:“孩子,這雙手現在代表了爸爸,也代表了媽媽。因為這雙手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所以根本不可能再變得又細又白啊!”小作者撲到媽媽的懷里說:“讓我幫忙做家務,減輕你的辛勞吧。我還要用功讀書,長大后做個有用的人,好好報答媽媽!”
你也去摸一摸媽媽的手,感受媽媽的掌紋中包含的辛勞吧!
(《花瓣飄香》,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下冊)
(責任編輯:徐姍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