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寧
(河海大學體育系 江蘇南京 210098)
課外體育活動的概念是相對于體育課而言的,主要是學生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積極的參加,以愉悅身心和鍛煉身體為主要目的的體育鍛煉。學校教育就是為了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學生要使得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除了上正常的體育課外,就可以主動的參加一些更有利于自己個性發展的活動,如科技活動、文娛活動等,這樣也使得自己的課余活動變得更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內容是課外的體育活動,同時它也是學校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可以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做到,它在滿足學生身體活動需要的同時,還使得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培養,體質得到增強,有利于學生交際能力提高、群體意識增強,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它對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是有利的,同時使學生自我能力鍛煉得到提高,并且奠定了終身體育的基礎。
研究對象為河海大學在校本科生800人(每個年級200人,男、女各100人),以及河海大學團委和體育系的部分教師。
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河海大學圖書館、知網空間、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查閱了大量關于課外體育活動的相關文獻資料,比較全面了解本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前沿動態。
圍繞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設計調查問卷,對河海大學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收回問卷785份,其中有效問卷762份(男384份、女378份),問卷有效率95.25%。
設計好訪談內容對河海大學團委和體育系的部分教師進行訪談,聽取了他們對學校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一些想法和認識,了解課外體育活動在學生中開展的情況。
對收回有效問卷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處理,用百分比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描述。
表1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是積極的,大多數學生選擇喜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男、女生選擇喜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占總人數百分比分別為81%和73%。但也有少部分學生選擇不喜歡(男生10%、女生14%)或無所謂的態度(男生9%、女生13%),這部分學生應引起體育教師的重視,在體育教學中應正確引導,使學生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有好多種(見表2),其中男、女生都把鍛煉身體、愉悅身心作為首要選擇,男生有60%、女生有57%選擇了此項。男生有51%的人選擇了提高運動技能,而女生有51%的人選擇了減肥、塑造形體。另外還有少數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為社會交往(男生占12%、女生占14%);選擇喜歡體育運動的男生占42%、女生占25%;選擇豐富業余生活的男生占21%、女生占34%,這說明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次的。

表1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調查

表2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調查

表3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見表3),大多數學生選擇和同學一起活動(男生占54%、女生占65%)或單獨活動(男生占25%、女生占10%)。選擇參加體育社團活動(男生占8%、女生占12%)和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男生占13%、女生占12%)的人數只占一少部分。通過調查得知,我校學生體育社團很多,但缺乏應有的組織與指導,很多學生剛開始興趣很高,但是不能堅持參加體育社團活動。另外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偏少,很多學生只能和同學一起活動或單獨活動。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很廣泛,對一些傳統體育項目選擇比較多,但對一些時下流行的體育項目也比較感興趣,如交誼舞、跆拳道、網球、游泳、瑜伽等。課外體育俱樂部是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建立終身體育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方式,是一種以學校體育場館為依托,以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為指導,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體育需求為目的,培養學生體育意識與創造力,建立終身體育意識,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提倡學生自愿參加的一種公益性和有償服務相結合的組織形式。
(1)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有著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態度;(2)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與次數偏少;(3)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單一;(4)低年級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與次數方面明顯高于高年級學生,男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好于女生。
(1)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體育氛圍;(2)大學三、四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3)推行課外體育俱樂部;(4)加強學生體育社團建設;(5)增加對體育方面的資金投入,加大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力度。
[1]郝海濤.“長三角”地區普通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與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1).
[2]金慧娟.對普通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7(6).
[3]蘆特.對大連市部分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