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2014)》,全面反映了我國2013年以來各領域、各部門、各行業資源綜合利用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成績。報告在上一版基礎上,新增了廢礦物油、廢氣、報廢汽車等三個領域,反映了我國共25類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情況。
2013年,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產值達1.3萬億元,部分礦山有色金屬礦種的選礦回收率達到80%以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20.59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達1.6億噸,回收總值4817億噸,其中主要再生金屬產量占當年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的26.6%。通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減少堆存占地14萬畝以上。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部分重點大中型露天煤礦、部分露天鐵礦開采回采率達到95%以上,部分礦山有色金屬選礦回收率達80%。
產業廢物綜合利用方面,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20.59億噸,同比增長2%,利用率達到62.3%。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冶煉廢渣等大宗固廢利用量超過21億噸。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1.6億噸。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已達10萬余家,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800多萬人。
日前,工信部發出通知,就做好2015年及“十三五”期間淘汰落后過剩產能目標計劃制訂工作做出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及相關行業準入(規范)條件,組織開展摸底調查,確定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的項目及產能,列入目標計劃實施淘汰。要協調環保部門按照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提出相關行業環保不達標企業名單。聯合發改、質檢等部門,落實《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和電石、鐵合金行業能耗限額標準貫徹實施方案相關要求,提出能耗不達標企業名單。督促企業落實整改措施,對達標無望及整改后仍不達標的企業生產線堅決予以淘汰。要按照本地區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方案,有序開展產能置換、兼并重組、環保搬遷、升級改造等工作,確定需調整退出的項目和時間進度,列入目標計劃,按期實施淘汰。
通知強調,各地要對照“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制定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含再生銅)冶煉、鉛(含再生鉛)冶煉、水泥(熟料及磨機)、平板玻璃、造紙、制革、印染、鉛蓄電池、稀土等15個重點行業2015年目標計劃,并按照規范格式要求,填報具體企業名單、主體設備(生產線)和產能等內容。
通知要求,各地要結合環保、能耗等標準實施及結構調整推進情況,制定重點行業,尤其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和大氣污染防治涉及的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電石、鐵合金等行業“十三五”淘汰目標,以及到2017年階段性目標。按照淘汰落后產能考核實施方案要求,在2015年6月30日前,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后,將目標計劃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
10月6日,商務部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未來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將以備案為主。
新修訂《辦法》的主要內容包括確立“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模式,對內地企業在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投資實行核準管理,其余均實行備案。同時,縮小核準范圍、縮短核準時限,取消對特定金額以上境外投資實行核準的規定,并將核準時限縮短了5個工作日。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地方企業境外投資開辦企業的備案管理,自行印制并頒發《企業境外投資證書》。
根據規定,國內公司在海外投資時無需提前獲得審批,只需要提前在相關部門進行投資登記。在此之前,任何超過1億美元的海外投資項目,都需要經過商務部審批。此次變更,提高了中國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
新修訂的《辦法》對于境外投資的范圍做了進一步的放寬,給予了中國投資者更多的選擇范圍,在審批流程上也給予了很大力度的簡化。對于大額的境外投資由堵轉疏,使得原本要通過“八仙過海”的方法出境的投資款,有了方便快捷的官方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