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壯 徐文青|文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正進入深入調整期,各種深層次矛盾更加顯現,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產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不高。今年1~8月,我國有色金屬規模以上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僅為2.54%,比上年同期下降0.12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低3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僅為3.61%,比上年同期下降0.26個百分點,明顯低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從國內各地區今年1~8月的情況看,在運行質量和效益方面差異很大,部分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的銷售利潤率和資產利潤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也有不少地區行業運行處于虧損狀態。這表明,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形勢非常迫切,任務艱巨。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雖然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和直轄市,但在一些地區的聚集度比較高,形成很大規模。這些省區的產業運行情況,是行業發展態勢的集中體現。

鋁熱軋大卷
據統計,今年1~8月,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省區有江西、山東、河南、江蘇、廣東、甘肅、湖南、安徽、浙江、內蒙古、云南、遼寧、湖北13個省區。其中,利潤超過30億元的依次是:山東、江西、河南、江蘇、遼寧、廣東、湖南、內蒙古、浙江9個省區;云南、湖北、安徽3個省的有色金屬工業實現利潤不多,而甘肅有色金屬工業則處于虧損狀態。從主營業務利潤率看,在我國主要有色金屬工業省區中山東有色金屬工業的指標最好,1~8月達到6.33%,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也是當前行業里該指標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不多的省區之一。
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資產超過1000億元的省區有河南、山東、江西、甘肅、云南、廣東、內蒙古、江蘇、浙江、湖南、安徽、陜西、廣西、新疆、遼寧15個省區。與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地區相比,多了陜西、新疆、廣西等3個省區,少了湖北一個省區。在這些省區里,從資產利潤率看,還是山東有色金屬工業的指標最好,達到6.62%,高于同期國內工業平均水平。
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已經超過64%,這樣在資產利潤率平均只有3.61%的情況下,投資者并沒有效益可言。在行業資產超過1000億元的省區中,資產利潤率低于60%的有:山東、江西、遼寧、湖南、內蒙古、陜西6個省區,在這些地區中,山東有色金屬工業的資產負債率只有49.3%,發展活力較強。
綜合當前各省區行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情況,山東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無疑排在全國第一位,值得引起其他地區高度重視(全國各地區有色金屬產業的運行效益見表1)。
盡管短時期的運行情況并不能完全反映區域產業結構的全貌,但不可否認,當前各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存在較大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區域產業結構的特點。
從分析來看,山東有色金屬工業運行的主要經濟指標較好,與其產業結構配置有很大關系。經過多年開發,山東的銅、鋁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已經不多,不能支撐產業的持續發展。但是,山東利用沿海優勢,積極利用境外銅、鋁資源,增強了產業發展的原料保障。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1~8月,山東10種有色金屬產量為221萬噸,占全國的7.8%,居河南、新疆之后,排第三位,與內蒙古、甘肅相差無幾。其中電解鋁產量147萬噸,占全國的9.4%,居第五位;精煉銅產量74萬噸,占全國的14.9%,居第三位。同時,山東積極配套發展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目前鋁材、銅材生產已經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1~8月,山東鋁材產量達到675萬噸,占全國的21.9%,居第一位;銅材產量57萬噸,占全國的5%,居第七位。在實現產業高端發展方面,山東有色金屬工業也走在全國前列,其高精度鋁板帶、大斷面鋁型材、精密銅管等高技術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需要,而且實現了批量出口,為產業的穩定運行提供了重要保證。

表1 2014年1-8月各地區有色金屬產業運行效益情況
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很快,但總體發展質量和效益并不高,這與產業結構配置有很大關系。今年1~8月,在西部12個省區中,5個省區的有色金屬工業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態。其中甘肅、寧夏、青海是我國主要的10種有色金屬生產地區,1~8月,這幾個省區的10種有色金屬產量分別居國內第5、8、11位,但實現利潤總額則居國內26、28和31位,與其規模極不相稱。從產業鏈各環節看,甘肅、寧夏、青海有色金屬工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冶煉規模獨大,自身原料保障能力不足,又地處內陸,深加工發展滯后,自身轉化能力不足,是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今年1~8月,甘肅精煉銅產量為53萬噸,但銅材產量只有19萬噸;青海電解鋁產量138萬噸,但鋁材產量只有35萬噸,都與山東的轉化率差距很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應是這些地區有色金屬工業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區主要有色金屬產品產量見表2)。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要素配置,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各方面正在就“十三五”發展進行前期研究,各地區有色金屬工業應抓住機遇,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盡早謀劃一批對調結構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項目,爭取占據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向西轉移,向外發展”,應是我國東部地區有色金屬工業布局、結構調整的必由之路。東部沿海地區的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雖然不是很多,但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比較突出。今年1~8月,東部11省市實現利潤474億元,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56.7%。但是,受土地、環境、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影響,東部地區發展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借“西部大開發”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機遇,圍繞增強原料保障能力,東部地區有色金屬工業貫徹“向西轉移,向外發展”的戰略方針,通過參與西部資源開發、建設境外資源基地,將會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鞏固基礎,優化升級”,應是我國中部地區有色金屬工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方向。中部地區的有色金屬生產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相對較好。今年1~8月,中部8省實現利潤282億元,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33.7%。然而,中部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與其資源、市場等條件并不相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例如,山西擁有很好的鋁土礦和煤電資源,但有色金屬工業卻處于全面虧損狀態。因此,乘“中部崛起”的東風,圍繞產業實現高端發展,實施“鞏固基礎,優化升級”戰略,以擴大有色金屬應用為重點,著力開發市場需要的“量大面廣”的高端材料和制成品,將對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產生重要影響。

表2 2014年1-8月各地區主要有色金屬產品生產情況 (單位:萬噸)
“對內擴大開放,對外拓展空間”,應是我國西部地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主要途徑。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有色金屬產量增長迅速,今年年1~8月,西部12省市區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606萬噸,占全國的57.1%。但是,目前該地區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高,資產利潤率和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普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亟待改善。因此,借助“西部大開發”和“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機遇,發揮地域優勢,緊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對內擴大開放,對外拓展空間,通過優化產業鏈布局,建設境外資源基地,促進有色金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