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薛璇 特約記者 張立新|文
“歡迎來到萬礦機械廠,我們是1965年建廠的集體所有制企業,主要產品是礦山破碎機及系列設備。”一進河北萬礦機械廠廠長楊永利的辦公室,他用帶著張家口鄉音的話語直奔主題,不帶任何寒暄,干脆利落的言語印證了塞外遺風熏陶下的樸實與直爽。
地處張家口市萬全縣產業集聚區的河北萬礦機械廠從1965年始建至今,已走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起初占地16畝,70多名職工以手工敲打農機配件為生,到今天,萬礦機械廠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礦山設備廠家,擁有7350萬元的總資產,上億元的年產值,一條華麗的轉型發展之路早已鋪開。楊永利深有感觸地說:“起點很低,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很不容易。”
見慣了動輒上萬名員工、產值上百億的大型企業集團,但是類似萬礦機械廠只有300名職工的企業,記者并不多見,更者,隨著近年來企業的改革改制,“廠長”這個稱謂也很少聽到。
楊永利對企業情況如數家珍,他簡要地介紹說:“我們是張家口市為數不多的集體所有制工廠,是河北省最早生產礦山破碎設備的企業,主要產品有圓錐式、顎式、反擊式、錘式、沖擊式等13個系列90多種規格破碎機,并有多種與之相配套的給料、篩分、輸送設備,主要用于礦山、冶金、化工、建材和鐵路公路修筑等行業。”
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當年的萬礦機械廠在過去的時光里,依靠過硬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穩步前行。走到2007年時,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卻面臨著難題:國內礦山機械行業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市場競爭激烈,僅在萬全縣當地,就有數十家大大小小的礦山機械制造企業,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展開了白熱化的競爭。
那么,萬礦機械廠的產品定位是什么?出路在哪里?企業干部員工和主管部門對此不無擔憂。
2007年8月13日,時任萬全縣安監局局長、黨支部書記的楊永利受命來到萬礦機械廠,挑起了廠長的重任,接手了這盤棘手的棋局。楊永利清醒地認識到,唯有不斷研發新產品,發展全產業鏈的系列配套產品,企業才能在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宏偉目標——爭取早日實現產值銷售雙過億,利稅超過千萬元, 職工收入翻一番。

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鏡來企業視察
履新后的楊永利拉開二次創業的帷幕。他帶領團隊北上內蒙古,南下上海,一家一戶地了解用戶需求,根據客戶的反饋意見,不斷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和技改力度,經過不懈努力,先后研制了十余項新產品,形成了13個系列90多種規格破碎機的產能,并研發成功了配套的給料機、篩分機等設備,投放市場之后,產品產銷兩旺。
那時,企業生存已不成問題,而楊永利的創業之路卻沒有停頓。萬礦機械廠屬于集體所有制企業,由于歷史原因,體制機制上必然有其不足之處,如何向現代企業轉型,形成良性的法人治理機制,楊永利在這方面動了腦筋。
在采訪中,楊永利對記者說:“在產品上,我們實行差異化競爭,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戰略方針,重點研制了大型設備及配套產品,不斷向高端市場挺進。我廠先后研制了PE系列十多種大型破碎設備和PYT系列彈簧圓錐破碎機、PYY液壓圓錐破碎機,不斷滿足了客戶的需求。”
銷售是一個企業的龍頭。在營銷定位上,楊永利提出把營銷戰略重點定位在大中型礦山企業、采石場以及中小型鋼鐵企業上,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鞏固擴大了市場覆蓋面,并以“五定一包加獎勵”為基礎,嚴格考核制度,對業務人員費用分配方式進行了調整,提高了業務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質量和客戶服務上,楊永利始終倡導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以客戶利益為最高標準,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一站到底式的服務。只要客戶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都會在第一時間內為客戶提供選型咨詢、配套設計、地基設計、安裝調試、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設備維修等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
“這么多年來,不能說我們的產品一次問題沒有發生,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但從建廠至今,沒有發生過一起客戶投訴的事件。”說到這個話題,楊永利滿懷自豪。
今天的楊永利帶領他的團隊,早已實現了二次創業初期既定的目標。
2014年5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名單公布,萬礦機械廠榜上有名,相比獲此殊榮的其他單位,萬礦機械廠規模雖然很小,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家從冀西北丘陵地帶走出的小企業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據該廠辦公室相關人員介紹,多年來,河北萬礦機械廠的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并出口至蒙古、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WK”牌注冊商標連續數年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馳名國內外,企業連續數年被評為“中國礦山機械50強企業”。2010年,萬礦機械廠生產的“WK”牌破碎設備分別榮獲“河北省中小企業名牌產品”、“河北名牌產品”和“質量信得過產品”稱號。近日,企業又榮獲“張家口市百強企業”和“張家口市最有影響力裝備制造業品牌”稱號。
穿著工裝的楊永利坐在辦公室里與記者對話,不時地被各類業務電話打斷。表面看上去,楊永利隨時隨地都保持著充沛的精力和戰斗力,并且永遠充滿自信,這成為了他獨樹一幟的風格。其實,由于長期過度勞累,他本人患有嚴重的頸椎水腫,壓迫神經導致左臂麻木,疼痛時期,幾天幾夜無法入睡。那時,他白天工作,晚上治病,企業成了戰場,家庭成了醫院,愛人成了護士。
萬礦機械廠在楊永利的帶領下,二次創業一路探索至今。當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礦產資源保護政策,淘汰鋼鐵、水泥、有色金屬冶煉等過剩產能,節能減排的宏觀調控壓力越來越大,全國礦山企業產量驟減,破碎設備需求量高臺跳水,同行業競爭愈演愈烈。面對這樣的格局,楊永利怎么辦?“企業的根本出路在于升級創新”,這是一條懸掛在萬礦機械廠辦公樓前的標語,也正是問題的答案。
9月30日,楊永利在一次會議上說:“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如果沒有響當當的產品,就是死路一條,從管理人員到一線職工都需要保持高度警醒。”這正應了他經常提及的一句話:對于產品,我們要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持續進行升級創新。
楊永利對記者說:“雖然外部市場因素影響比較大,但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因素都歸于市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樣不利的格局下,我們要把產品做出特色,用好的質量、優質的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只要做出特色,我們能逆勢而上。例如,我們根據客戶需要,已經試制出PC2000錘式破碎機和多缸圓錐破碎機,等待進一步審核確定后投入生產。反擊破、圓錐破、立錐破都向大型化、系列化發展,這就是我們的發展方向,我們始終接足地氣,圍著市場轉,摸著市場的脈搏往前走。”


楊永利向哥倫比亞客戶介紹產品
必須面對現實的是,由于萬礦機械廠規模較小,研發力量有限,制約了企業的產品升級。但楊永利善于借力,他們找到了國內頂級工程師,借助專業技術力量,幫助他們研發、改進產品。從2007年以來,萬礦機械廠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先后招聘了100多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有技術專長的技工加入萬礦機械廠。為了進一步提高干部職工的素質,企業每年對一線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各種培訓,全體干部職工的業務水平得以提高。
2014年3月4日,河北建筑工程學院與河北萬礦機械廠共同創建的產學研基地舉行揭牌儀式,學院負責人與楊永利共同為基地揭牌。儀式結束后,校企雙方及萬全縣領導共同召開了校企合作座談會。楊永利表示,將協同學校全力開展校企合作,積極推進在新產品研發、成果推廣等方面的合作。據悉,河北萬礦機械廠還與相關部門共同組建了“張家口市建筑廢棄物再生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步伐。
很多人認為,在外部形勢嚴峻、企業訂單不足時,大家可以稍微休息一段時間,而楊永利則認為,在訂單正忙的時候,大家急于生產,顧不上學習提高;而在訂單減少的情況下,則需要靜下心來學習提高,彌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這時候,不是沒事可干,而是要干的工作很多,這個階段是為企業升級發展打基礎的最好時期。”楊永利說。
一個三百人的企業,如何才能走出本地,面向全國甚至世界?如何做精做強?如何提高職工的收入,實現安居樂業?這是楊永利每天思索的問題。
記者走進干凈整潔的職工食堂內,看見墻上貼著一張大紅的喜報:為激勵職工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對職工賀江之子考取一類本科,獎勵5000元;對職工劉滿軍之女考取三類本科,獎勵2000元;對職工胡東之子、孫秀山之女考取專科,獎勵1000元。在同一塊板面上,公示著另一個公告:經廠部研究決定,對自愿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16名退休職工,每人給予3000元的一次性獎勵。
2008年8月,萬礦機械廠搬入位于張家口市的西山產業集聚區之后,該企業投資200余萬元建起了職工宿舍樓,隨后,又相繼建成了籃球場、乒乓球場、圖書室等健身娛樂場地;從2009年開始,凡是廠內新婚的職工,企業都會購買禮品表示祝賀。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楊永利第一時間組織全廠職工捐款16萬元捐向災區。至于慰問萬全縣東橋街道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萬礦機械廠已形成長效機制。
管理與創新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作為這家企業的領頭人,楊永利秉承著“發展萬礦,傳承百年,造福職工,回報社會”的企業宗旨,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提供優質產品,保證客戶利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實現國家、集體和職工利益的完美結合。楊永利并不避諱地指出,營銷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今后一段時間仍是萬礦機械廠面臨的重點和難點。
“當我們冷靜地正視自己的力量和規模時,干部職工達成一致共識:企業雖然規模小、人數少,但不能阻止我們‘創辦一流企業、生產一流產品、提供一流服務、滿足一切用戶’的步伐,萬礦機械廠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創立世界品牌,成為世界礦山機械設備領域內有影響力、獨具特色的企業,讓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我們還將與關聯交易企業攜手,進行更專業化的分工,走集團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望著窗外迎風飄揚的廠旗,楊永利滿懷信心地說。
【采訪后記】
在張家口這顆“京畿名珠”周圍,在萬全縣產業集聚區的這座“橋頭堡”內,奔涌著靈動的經濟節奏,造就了純樸厚道的燕趙俠風。記者在萬礦機械廠的會議室內看到這樣一條標語:“以嚴格制度規范工作,以優質產品爭得訂單”,這是楊永利對包括他在內的全體職工提出的嚴格要求;在楊永利的辦公室里,一幅“天道酬勤”的書法作品懸掛在墻上。創業的征程中,不僅有銳意前進的決心和直面挑戰的勇氣,更要有夙興夜寐的勤奮。在楊永利的帶領下,萬礦機械廠在二次創業的征程上,必將越行路越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