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
近年來,腫瘤發生率越來越高,宮頸癌是女性患者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也呈增長趨勢,并逐漸向年輕化發展[1]。有報道顯示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密切相關,研究顯示,有15%~28%的HPV感染患者,在感染2年內轉變為宮頸鱗狀上皮病變,且HPV病毒含量及類型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聯[2]。因此通過對HPV病毒的檢測,有利于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可減少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發生。為探討HPV感染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之間相關性,作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112例有性生活史、并接受TCT檢查、結果提示中度及以上的炎癥、接受宮頸癌篩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分布在32~62歲之間,平均年齡(48.23±4.53)歲,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已婚者103例,未婚者9例。
1.2研究方法
1.2.1液基薄層細胞檢測(TCT檢測) ①標本采集:所有受檢者均通過戟型刮板插入宮頸管內,做圓周旋轉,刮出宮頸口及宮頸上皮細胞,保存至裝有Thinprep保存液的瓶子內,制作直徑約為2 cm的薄層細胞涂片,95%的酒精固定,進行巴氏染色。② 采用TBS分類法進行細胞學診斷,該方法根據病理主要分為正常細胞、鱗狀上皮輕度不典型鱗狀細胞、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Ⅰ級、鱗狀上皮輕中度及重度不典型鱗狀細胞、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Ⅱ、Ⅲ級,鱗狀細胞癌等。
1.2.2宮頸活檢 宮頸活檢即及子宮頸出活體組織檢查,對外陰、陰道、宮頸等處進行消毒,消毒后采用特制活檢鉗,鏡下能見到病灶的直接在病灶處取組織,不能見到明確病灶的,鏡下,在宮頸管口鱗柱交界處3、6、9、12點等多處取材,或者采用刮板在頸管處做搔刮,將所取組織放在10%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送至本院病理科做切片,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分析,做病例診斷。分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級、Ⅱ級、Ⅲ級以及宮頸內膜癌四類。
1.2.3陰道鏡檢查 對于臨床可疑病例或者細胞學檢查有異常的患者,應建議行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可以直觀的看到患者的子宮頸、生殖器,了解患者子宮內膜上皮及血管的變化,觀察鱗狀細胞交界和移行帶出的變化,評價宮頸是否有病變,還可了解病變的嚴重程度。必要時還可行陰道鏡切片檢查,可行病理診斷,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1.2.4高危型HPV-DNA檢測方法 對于HPV-DNA的檢測,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核酸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基因芯片技術、雜交捕獲技術等。對于月經正常的婦女,最佳檢查時間是行經后10~18 d。受檢者需檢查前24 h禁性生活,3 d內陰道不可行沖洗、用藥,不可用碘液擦拭。所有患者在檢查時均使用一次性宮頸脫落細胞采集器,在宮頸處4~5周旋轉收集上皮細胞樣本,至樣本管內攪拌10余次后送病理科行病理檢查。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實驗數據均采用SPAS15.0系統進行統計分析,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所有實驗結果,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HPV值的差異 比較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組與宮頸炎癥組患者的HPV值的差異,結果顯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組患者的HPV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組與宮頸炎癥組患者HPV值
注:與宮頸炎癥組患者相比,aP<0.05
2.2各病種HPV陽性率的差異 比較宮頸常見病種中HPV陽性率的差異,結果顯示,宮頸癌組患者的HPV陽性率為100%,顯著高于其他組,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各病種HPV陽性率的差異
注:與其他組相比,aP<0.05
惡性腫瘤現在越來越常見,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有乳腺癌,直腸癌等,據統計顯示,宮頸癌現已經是全球婦女中排列第三的惡性腫瘤,其在發展中國家已位居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3]。2008年,研究顯示,全球新增宮頸癌病例有52.98萬,死亡病例有25.51萬人,其中有85%的新發病例是在發展中國家[4]。腫瘤的治療最主要還是重在于預防,因此早期發現對于治療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對于宮頸癌的篩查主要有TCT檢測、宮頸活檢、陰道鏡檢查等。隨著宮頸癌篩查工作的開展,有研究顯示,發達國家的宮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5]。因此開展宮頸癌篩查勢在必行。宮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存在明顯地區性,我國宮頸癌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農村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城市,地區發病及死亡率也高于平原地區[6]。江西、湖北、陜西等地區是我國宮頸癌常見的地區。HPV是女性常見的感染源,高危HPV的檢測,在預測治療失敗方面有較高的敏感性[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高危HPV感染的檢測陽性率顯著高于炎性感染患者,且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的高危HPV值也明顯高于炎癥組,由此可見,HPV感染與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生存在很大的關聯性,臨床通過檢查HPV,對于宮頸癌的早期發現,及宮頸癌前病變的及時處理,有很重大的臨床意義。通過對女性普查HPV,將有利于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并可以最大可能做到宮頸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利于抓住治療時機,加強已發病例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缺陷,觀察標本有限,部分患者未能完善隨訪,因此為了解其具體相關性,需要進一步系統的進行調查研究。
綜上所述,HPV的感染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發現HPV感染,及時糾正癌前病變,對于早期阻止病情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于宮頸炎患者檢測有HPV感染的患者,定期行宮頸脫落細胞及HPV感染的檢測,對于預防病情惡化至關重要。
[1] 褚宏雁.HPV感染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相關性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4):153-154.
[2] 范巖峰,李健,許榕仙,等.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相關危險因素的探索研究.中國醫師雜志,2011,13(4):447-450.
[3] 施麗娜.高危型HPV檢測聯合TCT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中國婦幼保健,2010,25(6):840-842.
[4] 謝建渝,余娟,董國強,等.762例婦女宮頸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研究.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0):2533-2535.
[5] 譚躍,陳鵬志.HPV-DNA檢測和液基細胞學檢查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分析.當代醫學,2012,18(21):14-15.
[6] 黃佩芬,陳蓮芬,甘釗杏,等.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中國當代醫藥,2013,20(9):54-55.
[7] 黃桂鳳,周霓,莫秀英,等.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相關性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1,09(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