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二紅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在終末期腎臟病的致病因中僅次于各種腎小球腎炎居第2位[1]。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攀升,DN的發病率也不斷提高。DN患者機體代謝紊亂狀況非常復雜,因此臨床治療上較其他腎病更加困難。有研究報道,DN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胰激肽原酶(TPK) 能夠提高激肽系統的活性,能延緩和減輕DN的進展。作者現通過臨床治療實例,研究TPK治療DN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入選的96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患者均于2010年09月~2012年12月期間在本院進行住院治療,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齡36~72歲,中位年齡49.6歲;病程2月~10年,平均(3.5±1.2)年;DN依據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進行DN分期:Ⅲ期81例,Ⅳ期15例。本組嚴格排除合并原發性腎病丙級、心功能不全、酮癥酸中毒及近期內服用過腎毒性藥物者。將患者均分為兩組,常規組進行常規對癥治療,研究組進行常規治療+胰激肽原酶(TPK)治療,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服用降糖、降壓、降脂藥物,血糖過高者睡前肌內注射NPH,血糖控制標準為: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分別低于7 mmol/L、10 mmol/L。血脂異常者服用貝特類或以他汀類藥物降血脂;應用鈣離子拮抗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控制患者血壓在正常水平內(血壓<140/90 mmHg)。治療2周后,研究組加用TPK(通用名稱:胰激肽原酶腸溶片;生產企業:四川順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174)治療,肌內注射TPK 40U/次,1次/d。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監測患者血鉀、血鈉、腎臟功能、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壓(舒張壓DBP和收縮壓SBP)狀況,總結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事件。

兩組治療前在血壓、腎功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24 h UAER隨著治療進展均較治療前明顯減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研究組24 h UAER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組別間治療前后主要觀察指標比較
胰激肽原酶(TPK)是從動物胰腺中提取的一種蛋白水解酶,由18種氨基酸和4種糖所組成,其主要成份為胰激肽原酶,它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從而有效擴張血管,提高腎血流量,改善機體微循環,調節血壓至正常水平。此外,TPK還具有活化因子的作用,它能激活纖溶酶原,提高纖溶系統和膠原水解酶活性,從而起到防血凝、抗血栓形成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重要生理作用[2],有效改善患者體內血壓、血脂及動脈粥樣硬化狀況,從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TPK是當前臨床治療糖尿病、DN及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
DN患者較健康人群而言,機體內胰激肽原酶系統的活性較差,應當適量的加以補充,以有效改善腎功能。本文選取的96例DN患者均嚴格排除了因蛋白質攝入量的差異或者機體控制血糖的差異等原因引起的尿UARE變化,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為因素對TPK藥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進行TPK治療后,研究組的24UARE水平顯著降低,說明TPK能夠有效逆轉DN患者腎組織內激肽的減弱,而且臨床觀察發現患者的電解質及腎功能均無變化,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證明了TPK治療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可以長期應用于DN的臨床治療。
目前關于TPK治療DN的慢性并發癥的研究已有相關報道[3],作者認為,DN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DN的誘因眾多且相關間互相影響,因此對DN的治療應當強調個性化和綜合性。DN有一定遺傳易感性,即使血糖控制效果良好,也會因為長期病程而導致DN的進行性加重,因此一定要在DN的早期可逆階段進行系統的TPK干預,這對促進DN患者的康復而言非常重要,應當加以重視。
[1] 陳堅梅.胰激肽釋放酶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12(02):156-158
[2] 吳石白,朱西娥.胰激肽釋放酶對治療糖尿病腎病白蛋白尿20例臨床觀察.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7(4):237-238.
[3] 袁申元,朱良湘,付漢清,等.胰激肽釋放酶對糖尿病人微循環的研究.實用糖尿病雜志,2012,6(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