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娟 張秋實 張振東
腦梗死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是神經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約一半患者遺留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1]。相當一部分患者在急性期治療結束后留有嚴重的后遺癥。腦梗死恢復期是指發病2周或1個月至半年以內。多數恢復期患者使用一些中成藥及部分口服西藥確有一定效果,但是往往不太理想。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表明,補陽還五湯聯合拜阿司匹林對腦梗死恢復期治療及預防復發有明顯的效果,是恢復期腦梗死的常用藥。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且排除有出血傾向等抗凝藥物使用禁忌。無嚴重心肝腎損害,無藥物過敏史。均經CT臨床確診,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補陽還五湯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組40例;拜阿司匹林對照組40例。治療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6.41±12.65)歲;對照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7.23±13.15)歲;所有患者病程均在20 d~3個月之間。所有病例中合并糖尿病38例,高血脂32例,高血壓29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根據兩組患者不同臨床癥狀,對癥給予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療。治療組:補陽還五湯,黃芪100 g,當歸15 g,赤芍10 g,地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紅花10 g,加減,痰多加半夏、竹茹,語言不利加遠志菖蒲。1劑/d,水煎服,每服5 d休息2 d。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空腹服用。對照組: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空腹服用。以上兩組連續用藥4周,進行療效評定。
1.3療效評定標準 肢體功能評價采用簡式(Fug12Meyer)評分法[2]評價。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AS)評價,按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1995)的標準評價[3]。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用軟件SPSS 15.0進行統計,比較兩樣本均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肢體功能評價(FM),神經功能缺損評分(A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兩組FM評分均有升高,治療組治療4周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AS評分均有降低治療組治療4周后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FM,AS,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M,AS評價見表1。以上在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肢體功能評價、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
腦梗死是常見的中老年疾病,在急性期過后,多數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口眼歪斜等癥狀。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數的增加,本病發病呈逐年增加趨勢,并且向年輕化發展,而且一旦發病后復發的危險大大提高[4]。腦梗死屬于中醫中風的范疇,發病根本為機體正氣虛衰,臟腑陰陽失調,故到恢復期多出現氣虛征象,因氣虛,推動無力而出現血瘀,導致脈絡閉阻,經脈失養,病久難復。
補陽還五湯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是治療中風的益氣活血代表方,主治正氣虧虛,脈絡瘀阻之中風后遺癥。方中重用黃芪大補元氣,令氣旺以促血行,當歸活血祛瘀而不傷正,赤芍、桃仁、紅花、川芎活血化瘀,行氣通經,地龍通經活絡,合而用之可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目前補陽還五湯對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研究已日漸深入,研究對象從傳統的后遺癥恢復期患者,轉向急性期患者并擴大到預防復發和提高生存率的研究。大量實驗表明,補陽還五湯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抗血栓與抗動脈硬化及擴張腦血管,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降血脂,減少缺血后神經細胞凋亡的作用[6]。
拜阿司匹林可使血小板的環氧化酶乙?;瑥亩鴾p少血栓素的生成,對血栓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產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從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7]。拜阿司匹林能改善腦梗死患者的血管內皮狀態,降低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改善神經功能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最終改善疾病的預后,提高療效。
本文通過應用補陽還五湯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恢復期腦梗死的臨床實驗結果,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肢體功能評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補陽還五湯和拜阿司匹林,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協同發揮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缺血區的血流量,改善腦能量代謝,抑制神經細胞凋亡,達到改善中樞神經功能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預防復發,值得推廣。
[1] 王維治.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6.
[2] 中華神經科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通過評分標準.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29(6):381.
[3] 方定華,陳曉梅,李漪.腦血管病臨床與康復.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48-166.
[4] 王伊龍,欒景,王擁軍.腦卒中二級預防的藥物治療證據.繼續醫學教育,2005,19(1):31.
[5] 錢英.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近況.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3):195-196.
[6] 黃小平.補中益氣湯治療腦梗塞的系統評價Mete-分析.臨床實踐,2009(3):143-145.
[7] 吳敵,馬銳華,王伊龍.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的藥物依從性調查.中華內科雜志,2005(44):50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