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燒傷是常見的一種創傷,主要是由于熱力、電流、化學物質及放射線引起,其嚴重程度主要與燒傷面積及燒傷深度有關[1]。淺度燒傷、小面積燒傷的治療過程通常較順利,但深度燒傷及大面積不僅造成機體嚴重損傷外,還可出現系統明顯的功能障礙,易并發應激性消化性潰瘍、感染、休克、膿毒血癥等嚴重并發癥,臨床治療過程往往較復雜[2];燒傷也容易遺留容貌損傷的后期并發癥,給老年患者帶來心理上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后期的生存質量。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我科多采用早期切痂植皮術改善老年燒傷患者的以后,現總結回顧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80例老年燒傷患者,均無特殊臨床表現。男59例,女21例,年齡61~78歲,平均66.8歲。燒傷總面積16%~93%,平均燒傷面積60.2%,燒傷部位:頭頸部23例,四肢35例,軀干部2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年齡61~78歲,平均66.8歲;對照組40例,年齡61~78歲,平均66.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迅速評估患者傷情,根據外科補液公式進行補液,并觀察患者基礎情況。
觀察組采用早期切痂植皮術,可在傷后一周內進行,將受傷部位的表皮組織及大部分皮下脂肪組織切除,深度應達深筋膜表面,但應將有活力的皮下脂肪及皮下大靜脈給以保留。對照組中晚期肉芽創面組患者,可將已愈合的上皮組織切除,范圍以受傷部位邊緣2 mm為宜,再將紅腫的肉芽組織刮除,分離出黏附的纖維板,并切除,達到松解瘢痕的目的,維持了局部的正常生理結構。用慶大霉素鹽水沖洗處理后的創面,取大張中厚自體皮片覆蓋受傷部位,施行植皮術后加壓、包扎并固定,常規術后護理、換藥,查看傷口恢復情況,術后10 d左右拆線。為避免受傷部位的功能障礙,拆線后可進行相應的康復鍛煉及按摩理療等。
1.3療效分析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三個月進行回訪,采用GQOLL法問卷調查,均由患者本人填寫,總分75分。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項目:①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情況、身體活動能力、睡眠、飲食等;②心理健康:認知能力、情感、情緒、精神等;③社會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婚姻狀況等。分數與患者恢復情況成正比。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采用早期切痂植皮術患者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中晚期肉芽創面刮除分區植皮術患者,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2.2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術后觀察兩組患者,觀察組40例患者,出現應激性潰瘍7例,發生率為17.5%(7/40),創面膿毒血癥4例,發生率為10%(4/40),急性腎衰竭1例,發生率為2.75%(1/40);對照組40例患者,出現應激性潰瘍14例,發生率為35%(14/40),創面膿毒血癥10例,發生率為25%(10/40),急性腎衰竭例5例,發生率為12.5%(5/40)。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燒傷患者應用早期切痂植皮術可以起到使受傷部位早期愈合的目的,減少瘢痕的產生,促進機體恢復正常功能[3]。早期切痂植皮術通常在燒傷后3 d內進行效果最佳,中小面積燒傷患者,在患者病情穩定的條件下,可立即施行早期切痂植皮術;大面積燒傷患者或者患者病情危重時,應先給予抗生素、補液、抗休克及對癥治療,待病情穩定,擇期行切痂植皮術,但手術時機應嚴格控制在傷后1周內,主要因為新生肉芽組織及血管的生長時間一般在1周內,過早切痂有導致出血可能,同時增加術后感染的機會。本實驗數據表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患者燒傷后機體損傷較大,同時遺留疤痕,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降低了老年人生活質量,本實驗觀察組患者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早期切痂植皮術的治療效果好于中晚期肉芽創面刮除分區植皮術,可能與治療開始時間較早,治療效果明顯,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使老年患者身心健康恢復得到有效治療,提高了生存質量。
[1] 朱太君.深度燒傷早期植皮治療分析.亞太傳統醫藥,2011,07(12):166.
[2] 彭堅.術前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釋結合控制性降壓在嚴重燒傷患者早期切痂植皮術中的應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2,41(03):364.
[3] 姚立.燒傷并存吸入性損傷患者早期切痂植皮術的麻醉護理配合.護理學雜志,2011,2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