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夏先良

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增長形勢仍然看好,經濟增長動力逐漸由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需求增長拉動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需求增長拉動,悲觀估計GDP增長率不會低于7.5%,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形成的進口會持續增長。這些因素匯集起來將會推動外貿形勢持續向好。預計2014年貨物進出口增長率在10%左右。
據海關統計,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值41603.3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長7.6%,比上年增速提高1.4個百分點,全年貨物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的大關。其中出口總值22100.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進口總值19502.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貿易順差2597.5億美元,同比增長12.8%。
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值5396.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7%,比上年增速提高2.4個百分點。其中服務出口總值210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6%,比上年增速提高6個百分點;服務進口總值3290.5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貿易逆差1184.6億美元。
2013年中國外貿在面臨一系列困難和國內外嚴峻社會經濟形勢下奪取如此的增長成績,而且外貿發展結構、質量、效益都有所改善,實屬不易。相比世界上許多國家外貿下滑、嚴重入超、經常項目難以實現平衡的狀況來說,中國外貿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是了不起了。
外貿體制仍不夠開放,管理管制過多。外貿發展方式轉變仍在艱難進行之中,取得的成效不夠明顯。人民幣對美元、歐元的匯率不斷升值。外貿成本持續上升,傳統比較優勢慢慢消失。
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服務貿易發展滯后問題日益嚴重,服務出口總值只有貨物出口總值的1/10。
外貿來自品牌、技術、組織、管理、制度改進等方面的新優勢不明顯。中國企業組建的自主的一體化外貿體系和網絡沒有形成。
中國產品出口市場過分集中問題依然突出,供應目標市場群體過分集中于中下層消費群,忽視海洋島嶼國家、小國、窮國市場的開發,市場多元化工作仍有潛力可挖。
2012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值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已經引起競爭者的擔憂和糾結。中國外貿在世界貿易中地位變了,貿易伙伴對中國期待和要求也會隨之而變,要求中國做出更多貢獻和讓步。
世界多邊貿易談判陷入僵局,而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的邊際收益逐年遞減,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又不順利。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受到美國加快重返亞太戰略實施挑起地區國家間海洋島嶼領土領海之爭而擱淺,甚至胎死腹中。
2014年外貿增長前景謹慎樂觀,我們既要看到面臨的國際形勢、發展難題,也要看到發展機遇和發展潛力。
從2013年外貿增長的走勢可以略微觀察到2014年的增長前景。總體來看,全年貨物貿易月環比起伏較大,尤其是進口月環比。1月和2月外貿分別受西方過圣誕節、元旦放假和我國過春節的負面影響而下降,不難理解。3月份進出口雙雙月環比大幅度回升,出乎意料,可能跟過完春節后抓緊完成新一年下達的目標任務有關。出口月環比在3月高增長后增勢下跌,5月和6月出現了負增長,此后數月除9、10月份微弱下滑都保持逐月增長勢頭。進口月環比的較大起伏受國內改革和宏觀調控的明顯影響,壓縮過剩產能和反腐敗對進口有一定影響,造成多數月份進口環比下滑。可喜的是2013年11月、12月環比雙雙持續增長態勢,反映出進口需求和出口外需的增長態勢。2014年1月、2月環比未必就是正增長,預計全年外貿前景會比2013年更好。

圖1數據來源:海關總署統計,http://www.customs.gov.cn/。
然而,在新的一年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氛圍會依然濃重,貿易摩擦會繼續出現。世界經濟形勢仍在緩慢恢復中。美國就業形勢好轉,美聯儲采取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國、歐盟成員國紛紛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受到美元資金外流的打壓。
世界政治、外交形勢異常復雜。非洲、中東的一些國家受到域外大國力量在那里博弈挑起內戰。新的一年里這種局面仍然會持續。東亞地區島嶼領土之爭會繼續僵持。這種國際緊張關系除了幫助少數軍事強國擴大軍火出口,無助于世界貿易的增長。
令人欣慰的是,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好轉,失業壓力減輕,就業形勢慢慢轉好,消費信心增強,需求開始上升。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增長形勢仍然看好,經濟增長動力逐漸由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需求增長拉動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需求增長拉動,悲觀估計GDP增長率不會低于7.5%,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形成的進口會持續增長。這些因素匯集起來將會推動外貿形勢持續向好。預計2014年貨物進出口增長率在10%左右。
解決當前外貿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依靠加快外貿、外資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成效與問題的總結分析,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有關涉外宏觀管理上推廣應用,促進對外開放,加快建立基于市場機制的政府外經貿管理體制和服務支持體系,給外經貿發展更大自由空間,促進外貿發展方式的逐步轉變。外貿型企業要緊跟快速變化的新形勢、新技術、新潮流,不斷變革和創新,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創造新優勢適應新變化。政府要做好各種引導、服務、支持,搭建平臺,做好咨詢和參謀。
優化外貿結構,刺激進口加速擴張,特別是要擴大國內沒有的外國成熟實用技術、軟件、書籍、專利、技術裝備進口,努力縮小貿易順差規模,保持外貿進出口基本平衡,繼續提高一般貿易比重,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繼續保持邊境貿易增長勢頭,重視和促進國際電子貿易,推動服務貿易上規模、上水平、上效益。
外貿發展不能只看到外貿這一個領域,而要放眼更寬廣的領域,立體地看待事物之間的聯系,要把功夫下在外貿之外。不僅要擴大國內市場開放,特別是更多服務領域的開放,引進外國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同時更加重視促進對外直接投資,更加依靠對外直接投資和海外跨國公司推動外貿發展。繼續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結算中的比重。
加快實施多層次、多樣化自由貿易區戰略,升級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水平,推動絲綢之路沿途相關國家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探討與美國達成投資保護協議以及加入TPP協議的可能性,與歐盟討論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繼續加強市場多元化、多層次化努力,重視高端消費群的市場開拓,也不要小看海洋島嶼國家、小國、窮國的長期市場需求潛力和貿易利益。
呼應對周邊國家外交政策轉變,要調整對鄰國外經貿政策,在促進雙邊貿易繼續增長的前提下努力縮小對周邊鄰國的順差規模,雖然中國單方面無法改變貿易平衡關系,但可以對鄰國更大開放市場,讓鄰國優勢產品更大規模準入,擴大從鄰國進口滿足內需,增強對鄰國親和力。
各國都極力在世界貿易規則制定和博弈中維護自身利益,制定只適合自身利益訴求的全球貿易秩序,限制他國發展利益。中國等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希望世界貿易規則過分拔高,那樣不利于落后經濟體的發展。歐美則希望把貿易規則制定到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的標準上,限制落后國家經貿發展和追蹤。一些貿易強國正在世界市場上拉邦結派跑馬圈地瓜分和割裂全球市場,經營自己的自留地和后花園,增強在世界市場上展開競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我國要積極參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既保持穩定傳承,又注重新制度新機制新平臺的建設與改革,防止個別國家破壞世界市場的整體性和瓜分、獨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