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東
教師要潛心研究作業,讓作業開發學生的潛能,最終實現創新教育的目標,因此,作業需要精心設計、有的放矢,并充分體現實踐性、層次性、目的性和創新性。
一、明確作業類型
1.課后復習作業
課后復習作業,即教師上完一節課后布置的作業。這類作業主要來源于教材的課后練習和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選擇的習題。這類作業中的題目知識面較窄,針對性較強,難度較小。課后復習作業中的題目屬于基礎題,只有認真完成這些基礎題,才能完成綜合性較強的題目。
2.拓展性作業
拓展性作業,即在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布置的作業。這類作業中的題目綜合性較強,具有一定難度,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能加深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
3.自主選擇性作業
由于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應分層次為學生布置難度水平不同的作業,即自主選擇性作業。這類作業中的題目能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既滿足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的需求,又滿足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的需求。
4.預習性作業
預習性作業,即按照學習計劃,由學生預先自學教材而完成的作業,它是學習嶄新知識的基礎。其實,預習性作業完成的質量直接影響相關的課堂教學。在完成預習性作業時,我對學生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反復研讀教材,理科重點看例題,文科重點看需要記憶的知識;二是把重點、難點內容標上記號,針對不理解的內容,可向家長和教師請教。
二、提升作業質量
為了提升作業質量,我們應努力做好四個工作。
1.作業的布置
一是布置作業應目的明確,并有較強的針對性;二是作業的難易度要適宜,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三是作業的形式要多樣,應減少機械抄寫的作業。
2.作業的數量
其一,作業的數量應適中,不應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每個學科的課后作業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另外,要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選擇學習和拓展學習的時間。其二,在期中、期末等復習考試期間,為了強化知識訓練和提升考試成績,教師有意或無意地加大了學生的作業量,這既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又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3.作業的批改
一是教師應認真、及時批改作業,特別是課后基礎性作業,教師應做到全批全改;二是教師的批改要規范,并須注明批改日期;三是教師應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適當寫上具有激勵性質的評語;四是教師應建立學生錯題集,并仔細分析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既要做好記錄,又要及時指導。
4.作業的上交
一是學生不得抄襲作業,并按規定時間上交;二是教師既要允許學生有差異地完成作業,又要激勵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作業;三是對作業完成不規范的學生,教師既要引導他們自覺改正,又要鼓勵他們在下次作業時按規范要求完成。
三、完善評定方式
1.等級與評語(留言)相結合
等級與評語(留言)相結合,即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將等級劃分與評語(留言)相結合。這種方式既能啟發學生的心智,又能張揚他們的個性,還能體現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
(1)啟發學生的心智
等級與評語(留言)相結合的評定方式有益于啟發學生的心智,開發他們的潛能,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靈活地解決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2)提高學生的思維
等級與評語(留言)相結合的評定方式可使學生對作業中的題目進行深入探究,從而提高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敏捷性,最終使他們找到正確、科學和簡單的解題方法。
(3)激勵學生的斗志
等級與評語(留言)相結合的評定方式會在學生心中化成無形的動力,激勵他們的斗志,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另外,當學生感受到被贊美的喜悅后,他們的心理狀態會更積極,會把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2.等級與符號相結合
等級與符號相結合,即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將等級劃分與符號相結合。這種方式既能使學生主動思考,又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既能構建技能、思維和態度三者合一的立體評價結構,提示、引導和鼓勵學生,又能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真正達到讓學生輕松學習的目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個。
(1)“正”字批改
為了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采用“正”字批改的方式。用“正”字進行批改時,可增加一些設計形式,例如,將“正”字拆分為五個筆畫的五種符號。當學生把錯誤糾正之后,可自己將“正”字中缺少的筆畫補充完整,這樣,既增加作業批改的學生參與度,又使學生主動反思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最終及時實施自我評價。另外,教師可在“正”字的左上角用數字1、2表示學生學習的積極程度。例如:用“正1”表示學生的作業書寫格式基本與教師的要求相符,但還有進步空間;用“正2”表示學生的作業書寫格式符合要求,字跡清晰,頁面整潔。
(2)“△”符評價
為了對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態度進行評價,教師可采用“△”符評價的方式。例如,教師可在“正”字旁邊,用“△”符表示學生思維較活躍,但解題思路應更清晰。當然,教師也可單獨采用“△”符表示學生思維方法的靈活、獨特與新穎。
在實際的作業批改中,教師可綜合運用上述方法。例如,學生小王的作業錯了一道題,教師在其作業本上使用紅筆寫上“正”字的第一畫,并寫下這樣的留言:“學生小李這道題做得比較好,不僅解題思路有新意,而且解題步驟更簡潔。你可以向他請教一下。”當學生小王將錯誤糾正后,他就可以在原來的符號(“正”字的第一畫)上補上一畫。待下次交作業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小王的糾錯情況和學習態度,采用綜合的評價符號鼓勵他。
在作業批改過程中,師生的共同參與不僅能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更能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揚長避短;師生共同描畫批改符號,既能提高學生健康、積極的競爭意識,又能培養他們的多向性思維,還能使他們學習的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嶄新的作業批改方式既讓學生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又讓他們找到簡捷的學習方法,還讓他們逐步增強自我反思、自我糾正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最終為學習提供動力和源泉。另外,教師應注意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作業的設計和評價等方面推陳出新,以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最終引導他們在課內與課外進行具有創新性的學習活動。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宸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