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煜+楊婧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一味地追求發展和創新,必然給職工帶來一定的壓力。壓力過大便會使職工出現疲乏、焦慮,甚至身心衰竭等職業倦怠現象。注冊會計師屬于職業倦怠易發人群。因此,職業倦怠是注冊會計師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會計研究的新領域。本文通過對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危害、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相應對策,以減少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現象。
關鍵詞:職業倦怠 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 危害 影響因素 對策
一、職業倦怠概述
(一)職業倦怠的基本內涵
倦怠,原指精疲力竭或因過度消耗精力、資源而變得枯竭。1974 年,弗魯頓伯格首次在應用心理學領域提出“職業倦怠”一詞,并用其描述那些服務于助人行業的人們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
一般認為,職業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隨于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職業倦怠主要有以下表現:經過時間的持續,或者因個體身心的極度疲勞,出現一系列身心不適的癥狀;情感耗竭,工作情緒低落,職業或成就感淡漠;喪失工作動力和工作熱情,導致工作效率低下;身心疲憊和情緒不安達到極限,個體由此進入抑郁前期癥狀,喪失職業自信,拒絕工作。
(二)職業倦怠的成因
關于職業倦怠的產生根源,有外因和內因之分。
1.職業倦怠外因。個人所處的工作場所內部環境的狀態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員工在工作中受到周圍的人和組織內外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制約,調節身心以適應環境并處理好相關的人和事是職工把工作做好的前提。工作環境的不良刺激產生的壓力,是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職業倦怠也可能是來自于職業工作崗位方面的壓力,指的是員工擔任的工作本身所固有的東西。比如,個人的工作性質和范圍,涉及的任務和工作量,以及工作場所的環境等。
2.職業倦怠的內因。即員工自身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缺乏應有的專業素質。員工缺少一定的專業技能作為工作的基礎,就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從而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易產生職業倦怠。(2)職業責任感淡化。從事一種職業意味著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是社會義務、使命、任務的具體體現。沒有職業責任感就不會堅守職業道德,很容易對工作產生厭惡感。(3)無正確的職業榮譽觀。職業榮譽是員工工作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褒獎以及職工對自己職業的肯定和欣賞。沒有正確的職業榮譽觀就不可能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義務和職責,不可能用正當的手段積極地爭取職業榮譽,更不可能有職業幸福感和自豪感。(4)缺乏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員工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成就事業的強大推動力。若員工缺乏職業理想或職業理想發生動搖時,無論身處什么環境,都會心灰意冷,不思進取,喪失斗志,缺乏進取心,甚至虛度年華。
3.職業倦怠的危害。職業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1)對職工身體的傷害。職業倦怠首先帶給員工情緒上的困擾,并逐漸發展為一種消極、感傷的心境,嚴重損害和威脅著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員工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2)影響單位的可持續發展。由職業倦怠帶來的員工敬業精神不強、工作熱情下降、對工作敷衍等,必然影響其能力水平的發揮,造成工作效率低和資源浪費,不利于工作質量的提高,進而影響單位的發展。(3)不利于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社會風氣是每個社會成員和各行各業道德風尚的集中表現,是社會風氣的主流。職業倦怠使員工精神萎靡、工作缺乏動力和激情,對周圍的人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
二、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
(一)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內涵
綜上,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是指注冊會計師不能順利應付工作的一種過激反應,是其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其典型癥狀是對職位熱情和興趣的喪失和對周圍人感情的冷漠。在多方壓力下出現情感耗竭是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核心,處于這一階段,情緒處于極度疲勞的狀態。如果這種疲勞的情緒狀態長期持續下去,注冊會計師就會逐漸產生消極情緒,對同事、客戶等周圍的人和工作表現出淡然、冷漠的態度,無法在工作中盡職盡責。
2000 年,Fogarty 等人在研究中第一次明確引入了與其他職業相類似的職業倦怠概念與維度,并將其納入壓力模型之中,成功地將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與角色壓力融合在一起,認為角色壓力直接導致了職業倦怠,而注冊會計師行為與態度的不良后果受職業倦怠的直接影響。這一研究成果為我們建立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理論框架提供了有益借鑒。
(二)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危害
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1)危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職業倦怠會在生理、精神上使注冊會計師產生挫敗感,使注冊會計師不能及時有效地調節自身情緒,易產生自我懷疑、焦慮、壓抑、苦悶、厭倦、怨恨、無助等消極情緒。(2)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的可持續發展。從會計師事務所行業整體來看,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會使其工作能力下降并降低行業的整體形象,不利于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審計市場的健康發展。(3)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職業倦怠使注冊會計師在人際關系上變得疏遠,退縮,摩擦增多,情緒充滿憂郁和攻擊性,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并影響社會的穩定。(4)降低財務報表的有用性,不利于社會經濟發展。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倦怠會使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無法起到經濟監督的作用,必然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三)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根源
注冊會計師的心理狀態感知程度直接影響其工作動機和工作績效,而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根源離不開職業本身特征帶來的壓力和注冊會計師的人格特質等個人因素。其中工作特征(Job characteristics)是指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1.外部根源。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外部根源主要是指來自工作本身的特征、公眾期望、法律責任等的壓力。概括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外界誘惑與獨立性的矛盾。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要求其具有獨立性,不可受經濟利益或感情因素的影響。注冊會計師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權力,在審計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面臨著說情、送禮、宴請等壓力和誘惑,必須有足夠的自制力去抵制才能保持獨立性,才能對財務報表進行客觀、公正的考察和判斷。(2)業務知識更新快。目前,我國處于會計理論與方法大變革時期,審計方法與技術試圖與國際化接軌,注冊會計師原有的知識結構、審計手段和方法已不適應審計任務的需要,知識經濟下,不僅要求注冊會計師要具有較高的會計、審計、財務等知識,還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等專業知識,這需要注冊會計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習大量新知識與新方法。長期的超負荷學習與工作,身心的極大投入也使注冊會計師更易發生職業倦怠。(3)公眾期望大。隨著經濟的發展,潛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社會公眾越來越多地關注企業的財務報告,他們需要通過財務報告的分析來作出經濟決策,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這無疑加重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與壓力。(4)風險性大。由于審計的失誤而使財務報告使用者蒙受損失,注冊會計師就有可能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相應的法律責任,而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內容繁多、復雜,發生錯報風險很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逐步擴展,對其的法律訴訟大量增加,這無疑會極大增加注冊會計師的壓力,增加其疲憊感。(5)各關聯方的利益權衡。經濟上依賴于委托人與代理人的注冊會計師在制度上被要求獨立于他們,當一些被審計出來的問題比較大、可能涉及到責任追究時,被審計對象往往對審計加以限制、施加壓力或進行賄賂,妨礙注冊會計師工作。如何積極與被審計對象溝通、協調,取得理解和支持,是審計人員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對審計人員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驗。(6)工作任務重,時間緊。注冊會計師職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提供服務往往具有時間限制,從而造成會計業務具有明顯的“淡季”與“忙季”之分,在業務繁忙時,時間壓力與工作繁重是造成注冊會計師工作壓力的基本原因。注冊會計師若沒有科學的時間管理工具對各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和審計時間進行進一步的管理,極易形成審計時間管理的疏忽,造成審計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2.內部根源。造成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內在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職業道德。缺乏職業道德的注冊會計師往往會缺乏職業理想。而職業理想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就事業的強大推動力。注冊會計師在擁有權利的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職業責任感淡化使注冊會計師不能安心本職工作,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本職工作,無正確的職業榮譽觀,這些都會導致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倦怠。(2)學習能力。如果注冊會計師學習能力差就無法適應會計制度變更和教材的更新換代、無法擴展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并豐富知識結構,沒有過硬的知識儲備做基礎就無法順利在工作中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容易遇到困難和壓力,易產生職業倦怠。(3)個體差異。注冊會計師的個體差異是指個體間與生俱來的、客觀存在的差異,主要從性別、工作年限、性格和身體素質四個方面體現。性別方面:男性相對于女性而言,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肢體兩個維度上都更不容易出現職業倦怠,但在個人成就感方面,男性注冊會計師的自我消極評價更勝于女性注冊會計師。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較長的注冊會計師年齡較大,面臨著退休、家庭、贍養子女等一系列問題,焦慮、抑郁等情緒就會隨之產生。且由于長時間進行審計工作,對審計流程、審計方法比較熟悉,長期重復性的工作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而剛參加審計工作的注冊會計師,對工作存在新鮮感,樂于迎接工作中的挑戰,能以積極心態面對困難,所以倦怠水平較低。性格方面:過于積極或消極的性格都不利于注冊會計師遠離職業倦怠。好高騖遠、不能客觀認識和評價自我的注冊會計師,往往對自己期望過高而忽略現實,當抱負無法施展時,常常會產生職業倦怠;自怨自艾、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注冊會計師,由于意志消沉,工作沒有動力,也易產生職業倦怠。另外,意志力堅強、性格開朗的注冊會計師往往能克服、解決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難并易于與同事、客戶、上司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不易產生職業倦怠。身體素質方面:工作中,注冊會計師從心理和生理上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做“本錢”。身體素質差,往往使注冊會計師在繁重、復雜的工作面前力不從心,極易產生職業倦怠。
三、 注冊會計師遠離職業倦怠的基本措施
注冊會計師作為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如何走出困境,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根據本文中對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危害、產生根源的分析和研究,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注冊會計師應從自身出發,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減緩甚至消除誘發職業倦怠的內部因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強化自己:(1)加強專業勝任能力。注冊會計師應該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時俱進,將新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信,從而減少因對自身工作能力的懷疑而產生的職業倦怠。另一方面,專業素質的提高可以減少工作量,有助于注冊會計師消除職業倦怠。(2)提高職業道德水平。職業道德的提高對職業倦怠的減緩有積極作用。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能力和主觀能動作用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審計工作質量及審計意見準確性的高低,只有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才能增強自身的責任心,自覺地按照職業道德要求規范自身行為,也為審計意見質量提供重要保障。(3)強化身心素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冊會計師要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免疫力。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應對艱巨的工作任務;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壓力,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富有建設性的方式來對待問題,不因對自我的過高期望而產生職業倦怠,勇于面對挫折。
(二)會計師事務所應對注冊會計師的工作進行“人性化”調整
會計師事務所應針對注冊會計師工作的特點、壓力來源和個體需求,適當調整“人性化”工作時間和獎勵方式,增加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滿意度。(1)減少工作負荷,增加自由度。針對注冊會計師的工作與時間壓力,事務所可以實行較為靈活的彈性工作制并安排假期平衡注冊會計師事業與家庭的精力分配,實施員工援助計劃和改善健康計劃,進行壓力管理培訓等。張弛有度、自由的工作節奏有利于注冊會計師在工作中自我調節,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2)關注社會需求,完善激勵制度。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請心理學專家、社會學家以及研究職業倦怠的專業人士針對注冊會計師專門設計出有關職業倦怠表現、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調查問卷(最好把問題量化),并對注冊會計師進行階段性測試,再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情況并根據其需要,調整并完善激勵方式,滿足其有關需求。(3)注重企業文化,提高職業道德。會計師事務所應該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完善來強化注冊會計師歸屬感和職業自豪感,增強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滿意度及對組織和團隊的情感依賴,這樣才有利于注冊會計師從內心真正熱愛自己的職業并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
(三)改善外部環境
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審計工作的各關聯方應理解并支持注冊會計師的工作,為其提供更為寬容、和諧的工作氛圍,緩解其壓力。
四、小結
注冊會計師是職業倦怠的易發人群。本文首先對職業倦怠的定義、危害等進行簡單論述;其次,結合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特點和所受壓力,對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進行定義并分析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危害和產生的原因;最后,針對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內外根源提出建設性意見。本文旨在加強注冊會計師對職業倦怠的防范意識,并呼吁人們理解、支持注冊會計師的工作。J
參考文獻:
1.Freudenberger H.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159-165.
2.Westcott S.Beat Back Burnout[J].Black Enterprise,2006,36(13):116.
3.徐洪波.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的內容與危害[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7,(11).
4.崔宏.會計職業倦怠研究回顧與展望[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9).
作者簡介:
陳煒煜,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供應鏈管理;審計。
楊婧,女,北京物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