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濤,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碩士生

電影《失戀33天》海報

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海報
“光棍節”這個很洋氣的名字,恰恰是當今社會中單身男女們每逢到了年底的11月11日這天前后,就會熱議起去電影院看哪部電影的話題。2011年11月11日注定是個不平凡的日子。6個“1”重逢的幾率百年一次,也讓無數單身男女比往年的光棍節多了些許期待和興奮,各行各業也瞄準了這個百年不遇的商機。而在電影市場中悄然殺出一批批的“黑馬”,《失戀33天》就是這些黑馬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幾天內一躍成為最火爆票房和全社會青年男女最熱話題,隨后在2013年11月11日上映的《我想和你好好的》再一次升溫,讓這個“光棍節電影”成為商家賺錢的好時機,也是各院線電影大豐收的好彩頭,同時也是我們對如今電影發展各方面分析的一個熱門話題。
《失戀33天》講述了一個叫黃小仙的普通姑娘因相戀7年的男友失戀后尋找心靈治愈的故事。黃小仙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婚慶公司尋得工作,為了生活不得不應付難纏的客戶,同時也擔心被炒魷魚。本還擁有男朋友陸然,沒料到他與閨蜜馮佳期相好,剎那間她遭到生命中最好的兩個朋友的背叛。在33天中,她從悲慟崩潰,到開始尋找生活和愛情的信念,再到重新樂觀而堅強地面對人生。劇中的黃小仙正代表了今天的普通年輕人:在愛情中受傷,在愛情中成長,在愛情中學會更好地愛和被愛,《失戀33天》在這個寒冷的初冬溫暖了我們。
《我想和你好好的》同樣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一對小年輕,喵喵是一個演員,由于特殊的專業學習和職業培養,導致了戲里戲外無法區分的這樣一種性格,這種性格似乎是一種病態社會中影響下的縮影,像是大都市里每一個普通小卒的隱射。喵喵經歷過各種波折的感情經歷后,對老天為她和蔣亮亮的冥冥中安排,由于自己太在意對方深怕失去對方,加之自己養成的無法出戲的性格特點以及處理感情的方式,讓蔣亮亮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于是兩人在猜忌中學會了寬容、大度、真誠的去好好的愛著彼此,《我想和你好好的》在這個并不太冷的初冬感動了我們。
兩部作品同樣取材來自于“80后”真實故事,傳遞勇氣和真愛故事發生在當下的北京。王小賤是一個愛干凈、有潔癖的大齡“剩男”。正如他的綽號一樣似乎他的生活以及做事就圍繞著一個“賤”字,他代表的其實就是無數在中國一線城市頑強奮斗的年輕人,沒有背景、金錢、資質的“打工族們”舉步維艱,甚至磨滅理想、迷失方向,痛苦掙扎后失去繼續奮斗的勇氣。我們在《失戀33天》中可窺當下中國“80后”年輕人的生存現狀。大學意味著什么,畢業等于失業,自立自強卻找不到出路,校園戀愛終究敗給時間和現實,愛情和金錢究竟應該如何選擇。“80后”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并不是網上流傳的“80后”是垮掉的一代,他們的成長也正是中國30年騰飛的見證和折射。
在人物設計上有所不同的是《我想和你好好的》作品中的兩位主角喵喵和蔣亮亮,80后大齡青年,但是他們在社會中的職業確是多少少男少女們追求的職業,一個是廣告策劃,一個是影視劇演員。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亮亮把志向定在四方,生活中無拘無束,抽煙酗酒泡夜店,當然還不忘能夠前途明亮。喵喵戲里戲外都希望生活中的自己收獲到如影視劇本中大圓滿的喜劇效果,自己年輕漂亮并且事事順暢,最關鍵的是有個愛自己一生永遠不變的男人守候在身邊,因此導演設計了亮亮這樣一位高大帥氣的男子為他保駕護航,就是在這樣一種戲里戲外無法割舍的情況下,愛情的力量為這對小情侶照亮了方向,愛情的可貴在他們身上體現得尤為重要。就當社會中的少男少女們還在夢一般的理想世界中追尋時,亮亮在影片中為我們傳達的故事不僅告訴了我們他們一度追尋的那樣美好的角色地位在現實生活中的空虛和無助,而且更重要的是為“現實”二字理清了最重要的東西。對于現實那就是每個處于這個年齡段的人們都會遇到在影片中細節刻畫上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珍惜這份屬于自己的愛情是最可貴的。比起那些花花世界的虛無縹緲來說,真正意義上有一個人陪在自己身邊是最幸福的。講述一個“接地氣”的故事,可能是票房成功的重要因素吧。
如今,微時代的來臨,微信、微博等新技術發展和網絡資源的泛化,帶來各種信息傳遞交融的時機。社會中的中堅力量“80后”“90后”已到而立之年,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他們的發展與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青春主題的影視作品不應該一味塑造王子公主的夢幻城堡,以矯揉造作的愛情童話騙取眼淚和票房,更不應該一味模仿韓劇、日劇、美劇,而應該直面當下我國現實,多塑造如黃小仙和王小賤以及喵喵和亮亮這類現實的小人物,并以這類小人物為原點尋找故事來告知社會和同齡人真實的現狀并引發反思,而這種反思的交流,這種信息的傳達需要在一個大的語境之下,進行有效的信息整合,更需要一個很好的平臺去搭建這種正能量愛情的傳遞。
《失戀33天》在商業運營模式上首先改編自網絡人氣小說,大膽起用了新人,用新面孔博取銀幕新感覺,年輕化的陣容讓影片清新跳躍。實力派當紅演員加盟領銜主演以及友情客串都為影片增色。其中最重要的是為2011年11月11日“光棍節”的商業定制模式直接導致了票房火爆。“光棍節”是年輕人自定義的節日,年輕人對這種大眾狂歡式的非傳統節日的熱愛,除了希望找到歸屬感,更多則希望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因此,從《失戀33天》很好的商業策劃效應中,各大院線和商家也紛紛找到了契機點。《我想和你好好的》同樣采用這樣的商業模式,很早的進入前期宣傳,憑借馮紹峰和倪妮這兩位在近年來影視劇作品中爆紅的帥男靚女吸引觀眾眼球,可以說已經成功了一半,憑借兩位在微信息中的熱議程度足以提高這部作品的期待值。運用微博等新興傳播媒介,以“全媒體”傳播時代的創意思維,不僅在實際商業運作上運用這種媒體技術,還在影片中采用,以這個時代所體現的后現代文化精神作為觀照,言語行為中解剖現代都市男女的性格心理“病灶”,“生活的真相”在語言和肢體語言中讓觀眾膛目結舌,引起種種熱議,充分展現了草根階層的時尚炫酷和自嘲精神,在這番了解和解讀中明白真正的力量在何方。
“華語影壇”這樣以小成本投資和清新的藝術風格的影片不斷出現銀屏并且獲得了電影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成功,分析其成功的因素,不僅希望在“大片壟斷”的格局下,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探討一種必要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讓觀眾能夠領略到作品的藝術真諦,尤其是愛情電影中愛情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