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 遼寧沈陽 110122)
在籃球比賽中一個隊中鋒的進攻能力可以體現一支球隊的水平,不言而喻,離籃筐越近投籃的命中率就越高。中鋒球員的進攻水平通過籃下強攻能力體現出來,這是中鋒球員最具攻擊性攻擊策略,在籃球比賽中,兩強相爭勇者勝,主要拼的就是籃下的實力,籃板的爭奪權,哪一方能在籃下得逞,那一對就更甚一籌,哪一方就能控制比賽節奏,誰就掌控比賽的主動權。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結合觀看中國隊與同組的比賽錄像,深入地對中國隊和同組各隊中鋒球員的進攻能力進行比較分析,找出中國隊和同組各隊中鋒之間進攻能力的差距,著重從中國男籃中鋒進攻能力這個特殊角度,探討所存在問題和癥結,為中國男籃今后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與同組的西班牙、澳大利亞、巴西、中國、英國的核心中鋒球員作為本文研究對象。
根據本次研究的需要有目標的閱讀了相關文獻資料,如國內各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體育著作等,借鑒了其中一些對本論文有指導性作用的研究和方法。
用Excel 2003的方法,對國內外核心中鋒的進攻能力進行對比與分析,提出我國核心中鋒存在的問題。
觀看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與同組所有比賽的錄像。
歸納反饋資料,演繹推理主要特征,分析中國隊與同組中鋒球員進攻能力存在的差距。
得分是籃球競賽的最終目的,得分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一個隊的實力。在得分方面對一名中鋒隊員來說,得分體現著一名中鋒在隊伍進攻中的價值。眾所周知,中鋒是距離籃筐最近最有威脅力的一個位置,所以中鋒在得分能力方面的好與壞將決定一個隊伍進攻的關鍵。中鋒在得分中將會有最大的威脅力威脅著對手,作為一名出色的中鋒要懂得最基本的進攻方式,更要利用其方式體現一名中鋒存在的價值。
從表1可以看出,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與同組的中鋒打法各不相同,同組各隊的中鋒得分能力差距較大。中國隊與同組的中鋒場均得分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一場籃球比賽中中鋒隊員二分球的得分比重占總得分的比重最大。二分球的得分能力大小是其總得分的最重要手段。而且結合觀看比賽錄像發現,中國隊的中鋒的身體略顯單薄,對抗在三分球出手次數方面也比同組其他隊要少,得分能力是中鋒隊員根據場上的防守情況,利用同伴的配合或者合理個人技術,創造出合理的得分機會并將球投中的能力。二者得分能力的比較分析說明中國隊的中鋒的對抗能力和擺脫對手近區搶位的能力較差。得分是籃球競賽的最終目的,得分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一個隊的實力。中國隊內線儲備遠不及同組各隊,身體素質不如同組各隊的中鋒球員。中國隊在中鋒位置的訓練不僅要學習同組各隊,更要借鑒同組各隊的訓練方法,得分全面化、位置的全面性,這些才是當今籃壇發展的主流。罰球命中率并無差異甚至要強于對手。這說明在罰球能力方面中國隊中鋒已經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基本功。

表1 中國隊與同組中鋒球員得分能力均值比較分析表

表2 中國隊與同組中鋒球員搶前場籃板球能力均值比較分析表

表3 中國隊與同組中鋒球員進攻造犯規能力均值比較分析表

表4 中國隊與同組中鋒球員策應能力均值比較分析表
當今世界籃球運動發展的實踐證明,得籃板得天下。在籃球比賽中,籃板球成為比賽勝負的重要關鍵,作為中鋒球員更應該懂得如何搶好前場籃板球。在進攻中每次搶到一個籃板球,意味著隊伍又增加一次進攻的機會,大大的增加了一個隊伍的得分機會,為取得比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前場籃板球的爭搶難度遠高于后場籃板球。所以在搶前場籃板球時,應將對手利用身體擋在外面占據位置。在搶到前場籃板球時應直接投籃或者補籃。如無法做出直接得分動作將球分出重新組織進攻。前場籃板球對比賽的勝負更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前場籃板球的數量會成為比賽關鍵,很容易決定比賽的勝負。
表2可以看出,中國隊的中鋒搶前場籃板球的均值為12.4次,而同組西班牙16.1次、澳大利亞16.4次、巴西17.8次、英國19.5次,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隊相比其他各隊中鋒前場籃板球次數存在很大差距。進攻球員搶到本隊未中的球稱為搶前場籃板球。當今世界籃球運動發展的實踐證明,得中鋒者得天下。從進攻的角度講,中鋒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前場籃板球是中鋒最好的進攻。而且在比賽中可以發現,中國隊的中鋒球員在搶前場籃板球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完全把精神集中在球上。在搶奪前場籃板球過程中,不能夠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搶前場籃板球上,缺乏“搶”的行動,“沖搶”的移動速度慢,缺乏連續起跳的能力。在身體素質上與西班牙巴西兩隊中鋒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這也正是不足之處;失掉了很多搶奪前場籃板球的機會,這也正是中國隊的中鋒在平時訓練中要解決的問題。
在二次進攻方面通過表2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隊遠遠低于其他4支隊伍,而二次進攻更能體現出一名中鋒球員在進攻意識上的主動性。表2中可以看出,中國隊在二次進攻數據低于其他各隊。主要原因在于中鋒搶到前場籃板球很少主動進行進攻而是將球傳給后衛重新進行組織。在西班牙與巴西兩支隊伍中中鋒搶到籃板球第一目的為得分,在無法得分的情況下,才會重新組織進攻。中國隊中鋒球員籃下二次進攻意識較差,遠不及其他4支隊伍。
造犯規能力是中鋒球員經驗的體現。在進攻中越接近籃筐的越有威脅力,從而也容易造成對手犯規,輕易得分。中鋒這個位置正好是比賽中最接近籃筐也是最有威脅力的一個位置,在籃下強攻中多數能造成對手犯規。中鋒在籃下造成對手犯規的威脅力將給對手造成無形的壓力,也體現了中鋒球員個人實力的價值。
從表3可以看出,中國隊的場均造犯規為1.5次,同組各隊中鋒的場均造犯規為4.8次,二者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中鋒進攻中更接近籃筐從而更能輕易造成對手犯規為自己隊伍增加更多的得分機會。而且通過錄像我們也可以發現,中國隊的中鋒球員進攻形式較為單一,在遇到強對抗時進攻威脅力不大,中距離的投籃較多,都是以犧牲一定的籃下距離為代價,給對方防守威脅力不大,造犯規能力不強。并沒有像同組各隊中鋒那樣在要到位置之后采用貼身強攻,直接把防守隊員壓縮到籃下,產生了極大的進攻威脅,造成對方犯規。例如,中國隊在與西班牙比賽中中國隊中鋒進攻主要以投籃為主,而西班牙中鋒多以籃下強攻為主,更有利的對對手造成威脅。中國隊的中鋒應該多向同組各隊的中鋒學習,應在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中多加嘗試背對籃的腳下移動練習,增強對抗性訓練。
策應能力是一名中鋒的必備技能,一個出色的中鋒策應能力要求非常高。戰術的應用多以策應為主,更要求中鋒的傳球意識非常高。在策應中很容易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從而輕易得分。策應又分為高位策應和低位策應。在籃球比賽中中鋒球員利用身體為隊友做掩護幫助其完成一次順利的進攻。中鋒的策應能力體現著一支隊伍的整體進攻,更是體現一個中鋒的團隊合作能力的表現。
助攻籠統定義為通過傳球幫助已方隊友完成進攻得分,在一直隊伍中助攻次數的多少將體現著一直隊伍傳球意識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助攻傳球是籃球比賽最具有攻擊性的傳球,助攻傳球的次數反映球隊得分的能力,同時也反映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球員在傳球中應做到人到球到,一個好的隊伍是需要球員之間的互相協作互相配合來完成每一次進攻。
籃球比賽中隊員之間合作進攻中的配合都需要每一個隊員傳球來配合完成。策應能力更多的體現了一個中鋒在團隊合作中的價值。策應能力中要求一個中鋒要有一個好的傳球意識,好的傳球可以為同伴創造直接得分的機會,有效地傳球可以減少失誤,掌握球權。中國隊與同組中,中國隊中鋒場均失誤10.7次,同組各隊中鋒的場均失誤10.9次。但是從觀看比賽錄像中發現中國隊的中鋒持球進攻次數較少,也是失誤次數少于同組各隊中鋒的原因之一。助攻傳球是籃球比賽最具有攻擊性的傳球,助攻傳球的次數反映球隊得分的能力,同時也反映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從表4可以看出中國隊的中鋒的場均助攻次數為2.9次,而同組各隊中鋒的場均助攻次數達到3.1次。中國隊在比賽時應提高技戰術的配合,增加助攻的次數,而提高傳球技術是獲得助攻效果最好方式,中國隊的訓練中要對此問題多加訓練。中國隊的每場平均策應數為2.13次,同組各隊中鋒的每場平均策應數為5.13次,二者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些也能夠說明中國隊的中鋒的策應能力與同組中鋒的策應水平存在差距。從比賽錄像中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同組各隊各球員傳球速度快,球的落點準確及時,個人攻擊能力和傳球較好地結合,移動中也能傳出較好的妙傳,在比賽中經常能看到中鋒球員持球在罰籃線處作掩護,為其他隊友傳球幫助完成一次順利的進攻。出現包夾、協防的情況,往往籃下的進攻隊員能夠輕松地得分。中國隊球員的策應能力與同組球員差距較大。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中國隊的中鋒全面的進攻能力,在訓練中多注意傳球時的落點、線路、傳球方法,就是指在廣闊的視野范圍內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賽中,把防守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不利位置上來,為同伴進攻得分創造良好的條件。如何能夠更好地結合自身的攻擊,創造好的傳球時機也是今后中國隊的中鋒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高的。
(1)中國隊中鋒球員內線得分能力較差,球員的助攻能力較差,罰球能力強于同組各隊中鋒球員。
(2)中國隊的中鋒球員進攻形式較為單一,在遇到強對抗時進攻能力差,中距離的投籃命中率較低,威脅力不大。
(3)中國隊的中鋒的策應能力與同組中鋒的策應水平相比較較差。
(1)中國隊在中鋒位置的訓練要像世界一流強隊學習。得分全面化、位置的全面性,這些才是當今籃壇發展的主流。
(2)中國隊在訓練過程中要提高戰術配合質量,增加助攻的次數,而掌握提高傳球技術,中國隊的教練員在平時訓練時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3)在訓練和比賽中多加嘗試背對籃的腳下移動練習,增強對抗性訓練。
(4)通過激烈的比賽,不斷提高組合技術的運用能力和動作質量,積累比賽經驗。在高度緊張激烈、千變萬化的臨場等情況下,保持穩定的情緒,不僅自己能進攻,還能組織全隊進攻。
[1]金賽英.NBA各隊主要進攻戰術打法特點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1569-1571,1583.
[2]王曉東.對籃球技戰術分類體系演進與重構的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5(2):52-54.
[3]李江英.試探籃球移動進攻戰術的教學與運用[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1998(2):39-41.
[4]吳金元,李小燕.從第27屆奧運會籃球比賽看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的差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4):544-546.
[5]謝倫立,王世安.籃球比賽進攻速度與進攻成功率的辯證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7(2):90-93.
[6]柏楊.中國男籃奧運會比賽情況的分析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1(1):20-22.
[7]孫義良.從14屆世錦賽看世界男籃的發展趨勢與中國男籃的不足[J].湖北體育科技,2003(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