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婷,葉明鑫,陳龍杰
(福建廈門市翔安區農林水技術推廣中心,361002)
廈門市翔安區蔬菜生產與加工業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
陳藝婷,葉明鑫,陳龍杰
(福建廈門市翔安區農林水技術推廣中心,361002)
從品種布局、產業體系、設施條件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等方面解析了翔安區蔬菜產業的競爭力,剖析了翔安區蔬菜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從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規模經濟;完善區域布局,發展一村一品;建設質量追溯體系,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加強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等五方面的發展建議。
蔬菜;生產與加工;廈門市翔安區;現狀與對策
近年來,翔安區蔬菜產業發展迅猛,2011年全區蔬菜播種面積近8 467 hm2,產量超過34.4萬t,出口量超過10萬t,產值6.8億元,占種植業產值的86.26%,蔬菜加工業總產值9.13億元[1]。蔬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豐富市場供應和增加出口創匯方面作出較大貢獻,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近年來,翔安蔬菜大棚、節水噴灌等現代農業設施建設面積穩步增加,設施栽培品種全面推廣應用,促進翔安區蔬菜生產在保持產量增長的同時,品種布局得到優化提升。逐步形成了新店、內厝萬畝胡蘿卜,內厝萬畝馬鈴薯,新圩萬畝蔥蒜、千畝白菜,馬巷千畝花椰菜等集約化規模種植基地。其中每年1~4月翔安生產的胡蘿卜填補了同期國內新鮮胡蘿卜的空白,產品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及日韓等十幾個國家與地區。
①積極培育特色經濟產業 如 “一村一品”、“三寶九品百味”等,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的農產品品牌,其中銀鷺、興盛、如意等獲得國家馳名商標。
②組織成立廈門市翔安區蔬菜協會 翔安區于2007年成立廈門市翔安區蔬菜協會,協會包括33家會員單位,全部以蔬菜生產、加工、出口的農業企業組成,常年出口蔬菜超過7萬t,2011年度出口超過10萬t,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③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 目前翔安區擁有4家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龍頭企業、19家區級龍頭企業,2011年總產值超過100億元。
①逐步形成蔬菜嫁接苗和工廠化育苗模式 以如意情集團種苗繁育中心為主的蔬菜種苗產業取得快速發展,西甜瓜及茄果類蔬菜嫁接育苗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已輻射到全國各地,年提供蔬菜嫁接苗5 000萬株、穴盤苗1億株以上。
②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截至2011年底,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79 731.22 kW,其中柴油、汽油、電動發動機動力分別為 147 936.62,2 938,28 856.6 kW。農機裝備數量達2.84萬臺。節水噴灌面積超過3 867 hm2,機電灌溉面積7 000 hm2[1]。植保機械使用面積1 667 hm2,機收面積超過333 hm2。
①創建蔬菜標準園 依托如意情集團完成內厝鎮71.73 hm2農業部蔬菜標準園項目創建,通過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五化”要求,實現了100%生產資料統購統供、100%種苗統育統供、100%病蟲害統防統治、100%產品商品化處理、100%品牌化銷售和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六百”目標,項目的建設促進了我區菜籃子基地的建設和提高了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
②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試點工作 依托翔安區莊家寶、金莉園、翔香蔬專業合作社,在新圩鎮和馬巷鎮建設追溯體系試點一家、固定監測點3家,目前試點工作已運行1 a多,共開展蔬菜農殘檢測6 500多份,使用追溯碼超過4 000份,初步實現三家合作社186.7 hm2基地的農殘抽檢全覆蓋和53.3 hm2蔬菜產品的可追溯,帶動了合作社的發展。
③扶持如意情集團建設農殘檢測中心 該中心配備有超純水系統、培養箱、水分測定儀、凱氏定氮儀、脂肪測定儀、液相色譜儀、溫控種子庫、氣相色譜儀等先進設備與儀器,可檢測甲胺磷、毒死蜱、敵敵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DDT、BHC等40多種農殘項目,以及鹽度、酸度、pH值、Brix、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有機酸類等理化及營養成分分析。該檢測中心已通過國家級認定,有力地保證了公司出口及內銷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主要表現在勞動人員老齡化趨勢正在加速,“田園歸公”現象突出;菜農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從業人員占84.69%[1];農業專業技術人才、農村經營管理人才等新興職業農民培育滯后。
近年來,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增長,2011年平均數據顯示,肥料、農藥、農膜分別比10 a前上漲110.5%、17%、85.5%,部分種子如本地主栽品種坂田七寸胡蘿卜種子價格從350元/罐上漲到6 800元/罐,勞動工資從20元/d上漲到80元/d,667 m2土地租金從350元上漲2 400元以上。農資、人工和租金等投入成本的大幅上漲,導致菜農種植蔬菜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翔安區蔬菜加工只是進行簡單的分級、精選、消毒處理,以保鮮蔬菜等初級產品為主,高附加值產品極少。
目前發達國家蔬菜儲藏與加工量占蔬菜總產量的80%以上,其中精深加工占60%以上,采后蔬菜利用率高達97%[2]。翔安區蔬菜除出口品種外,基本上面向蔬菜批發市場批發銷售,較少采用采后預處理、分級和包裝措施;流通領域的現有冷鏈體系僅用胡蘿卜出口加工環節。加工、貯藏和保鮮技術與設備不足造成每年近20%的產品損失在運輸環節中。在包裝方面,我區產品大多采用10~20 kg/箱的大包裝,產品附加值較低。
翔安區人多地少,蔬菜集約化生產面積較小,生產以散戶為主,在生產中過于追求短期效益,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超標使用農藥和化肥情況時有發生,產品質量缺少可靠保證,導致出口加工企業不敢全面開拓歐洲、日本等對農殘高要求的出口市場。
繼續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扶持,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鼓勵龍頭企業實施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培育一批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積極推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加工基地集聚,形成集聚效應,提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周邊地區和生產基地的帶動作用。通過承擔省級農民創業園建設(2013-2015年)任務,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蔬菜生產設施,出臺稅收減免、設施農用地審批、農業用電優惠和鼓勵品牌創建等政策措施,引進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個人參與省級農民創業園的創建,促進蔬菜這一主導產業的發展,鼓勵蔬菜生產、加工企業積極推廣應用新優品種,提升蔬菜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翔安區蔬菜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
根據《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利用華南地區冬春優越的氣候條件,在現有的萬畝胡蘿卜、千畝蔥蒜、千畝花椰菜的布局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蔬菜生產布局,引導蔬菜主導產業向新圩和內厝兩個農業主產鎮轉移,鼓勵發展一村一品,推進我區特色農業的發展。
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開辟放心農資供應渠道,依托翔安區供銷合作社建立代銷網點,發揮供銷合作社農資供應主渠道的作用,統一店面裝修,統一供貨。這樣只要管好供銷合作社這個源頭就能保證放心農資的有效供應。建立蔬菜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提高農業生產者的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推動蔬菜標準化生產,提升蔬菜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保障蔬菜質量安全。
充分利用廈門口岸優勢,建設和完善區域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物流中心。扶持一批民營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生鮮超市、社區菜市場的建設。培育一批省級、國家級營銷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建設,進一步完善營銷網絡。
通過貫徹“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詈汀邦A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為實現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產業安全和防控策略由主要依賴化學防治向綜合防治和綠色防控轉變和防控方式由分散防治向專業化統防統治轉變,在全區主要蔬菜基地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通過配置性誘劑、殺蟲燈、防蟲網等防控設施,綜合使用測土配方施肥和健體栽培技術,篩選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逐步提高農藥減量控害效果的任務,提高翔安區蔬菜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1]廈門市翔安區發展和改革局,翔安區統計局.2012年廈門市翔安區統計年鑒[M].廈門:廈門翔安區統計局,2012.
[2]趙海燕,中國蔬菜加工業的現狀及其發展策略[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3):9-11.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in Xiang'an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CHEN Yiting,YE Mingxin,CHEN Longjie
(Xiang'an District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Water,Xiamen 361002)
We introduce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vegetable cultivation in Xiang'an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ivar layout,industry system,facility condition and quality security system,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vegetable industry in Xiang'an,at the same time,we gave five suggestions,including developing scale production of vegetable processing industry,improving the area layout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perfecting quality traceability system,improving marketing network,and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Vegetables;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Xiang'an district;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S-1
A
1001-3547(2014)10-0072-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4.10.025
陳藝婷(1982-),女,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良種推廣,電話:13696908500
葉明鑫(1974-),男,通信作者,高級農藝師,
電話:13859942011,E-mail:a7889810@126.com
201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