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軍
(萍鄉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萍鄉337000)
鹽酸異丙嗪是臨床治療支氣管肺炎、腹瀉、哮喘、食物過敏等疾病的常用藥物,作為吩噻嗪類抗組胺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病癥,但也可能產生不良反應[1]。筆者對異丙嗪治療的1500例支氣管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觀察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鹽酸異丙嗪治療的1500名支氣管肺炎患者,排除其他藥物影響、其他先天心、肝、腎、神經系統等病史,均無鹽酸異丙嗪藥物成分過敏史,其中男798例,女702例,年齡0.5~70歲,平均年齡(41.35±7.62)歲。患者入院后對其疾病情況進行診斷后給予相應的治療,其中肌內注射620例,緩慢靜脈推注60例,口服820例,患者注射后觀察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給予相應的緊急處理;對患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接受治療的1500例支氣管炎患者中,20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男性9例,女性11例。其中步履艱難、坐臥不安患者7例,面色發熱、潮紅、心率加快患者7例,哭鬧不止、狂躁、吐字不清6例,給藥方式分別為肌注5例,靜脈注射14例,口服1例。其中13例患者觀察5h后臨床癥狀得到顯著緩解,7例患者靜脈推注地塞米松或者肌注安定鎮靜,治療2個小時后恢復安靜。
鹽酸異丙嗪能夠對毛細血管壁、平滑肌等組織H1受體形成阻斷作用,并產生拮抗,對咳嗽及支氣管痙攣等有著緩解作用。但在采用鹽酸異丙嗪治療支氣管肺炎時,一般劑量治療效果并不顯著,無法立即起到平喘、迅速止咳的功效,而大劑量用藥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增加。最常見為眩暈、嗜睡及口干等不良反應,患者一般通過休息后可自行緩解,日常生活受到的影響較小。興奮、煩躁及多動等中樞興奮作用較為少見,還有少部分患者治療后可出現抽搐發作、癲癇、古怪行為及手腳動作笨拙等,病癥嚴重者可出現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發熱、面色潮紅、頭部肌肉痙攣性抽動、雙手震顫等,患者生命受到較大的威脅[2]。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后可注射毒扁豆堿、地西泮等藥物,必要時可給予靜脈輸液、吸氧治療[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其中給藥方式不同患者的發生幾率亦不相同,這可能是由于靜脈給藥時,藥物濃度過高,進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總之,鹽酸異丙嗪引起的不良反應需要引起臨床的注意,這就要求臨床醫生綜合患者的情況,給予合理的藥物配伍及給藥方法,同時加強對患者給藥后的觀察,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當出現不良反應后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急救,從而避免嚴重后果。
[1]婁志紅,張秋生,姜連閣,等.HPLC法測定氨酚異丙嗪注射液中鹽酸異丙嗪的含量和有關物質 [J].中國藥事,2013,27(11):1207-1210.
[2]陳嘹,楊貴芬,王瑩.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與鹽酸異丙嗪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4):46.
[3]榮興旺.二羥丙茶堿聯合小劑量鹽酸異丙嗪治療支氣管哮喘療效觀察 [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