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蒲啟建
導讀:四川射洪縣在充分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成功探索出冬蘿卜—春蘿卜—夏玉米糧經復合高效栽培模式,本文主要介紹冬蘿卜高產栽培技術,該縣外銷商品蘿卜主要選亭玉、新雪蓮等韓國品種,最佳播種期9月上旬,幼苗呈雞毛葉時及時破膜,肉質根膨大期不能缺水,一般12月上旬收獲,667m2產量6000 kg。
射洪縣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近幾年在充分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蘿卜生產,成功探索出冬蘿卜—春蘿卜—夏玉米高效栽培模式,蘿卜年種植面達到1400 hm2以上,產量達到120萬t以上,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山東等10余個省市,成為我縣外銷量最大的商品蔬菜,現以冬蘿卜為例介紹其栽培技術。
為了達到最好的商品性和產量,應選擇土層深厚、透氣性好、富鉀富鈣、排水通暢的涪江流域沖擊壩砂壤土種植。土壤黏性太重,排水不良易引起蘿卜肉質根分叉且表面粗糙。砂性過重的地塊易引起蘿卜空心,質地硬化,并帶辣味或苦味,影響品質。射洪縣涪江流域最適宜蘿卜種植的土壤約2000 hm2。
射洪縣外銷商品蘿卜主要選擇韓國品種,主栽冬蘿卜品種有亭玉、新雪蓮等,其肉質根全白,根長35 cm左右,長圓形,表皮光滑,肉質致密,品質佳,商品性好。667m2產量6000 kg左右,全生育期90天左右。
翻耕前10天,每667m2用10%草甘膦750 mL或20%百草枯150 mL對水50 kg滅除雜草。如果是連作地,要將前作留下的殘枝落葉及雜草清除干凈,土地翻耕前667m2均勻撒施45%比利夫(N、P、K含量各15%)三元復合肥70 kg,然后用大馬力機械將地整平整細,要求翻耕深達到30 cm以上,再用機械起壟作廂,要求廂距50 cm,廂高30 cm。人工在廂面開溝施肥,在施肥溝里667m2施45%比利夫三元復合肥30 kg,然后將施肥溝填平待播。
韓國蘿卜是喜冷涼的蔬菜,種子在3℃以上就可發芽,出苗后的蘿卜幼苗能耐受-3~-2℃的低溫,也能耐受25℃左右較高的溫度,我縣冬蘿卜最佳播種期為9月上旬。用簡易定距打窩器在廂面上打窩,窩距20 cm左右,種植密度6600窩/667m2,每窩播種2粒,667m2用種100g左右。
播后及時蓋種并蓋上白色地膜,種子出苗呈現雞毛葉時破膜,用鋒利竹片在膜上劃一個“十”字形口子,讓幼苗露出膜外,然后用土壓實植株周圍地膜。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在蘿卜肉質根膨大期更不能缺水,但田溝內也不能有積水,防止根系生長不良引起植株死亡或肉質根腐爛。由于底肥充足,地膜覆蓋蘿卜播后一般不需要追肥。
蘿卜蟲害主要有蚜蟲、大小猿葉甲,可用10%吡蟲啉2000倍液防治蚜蟲,用樂斯本(毒死蜱)1000倍液防治大小猿葉甲;防治蘿卜黑腐病可用代森鋅或多菌靈拌種,出現病株時667m2用農用鏈霉素500倍液防治。
冬蘿卜采收期彈性較大,待蘿卜充分膨大,長度達到35 cm左右、直徑達到6 cm左右開始收獲。我縣一般在12月上旬收獲,也可根據市場行情適當推遲收獲期,采收后及時清除多余葉片(一般留5 cm葉柄),待蘿卜清洗后裝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