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忠,陳東祥,馮勇軍 (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湖北 荊州 434007)
術后胃癱多發生于胃手術術后,主要表現為胃流出道非機械性梗阻、胃排空延緩,腹部非胃手術術后亦可發生胃癱,但發生率相對較少[1]。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腹部非胃手術后胃癱18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本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6歲。其中結腸癌根治術后7例,胰腺體尾部癌行胰體部附加脾切除4例,開腹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3例,開腹膽囊切除2例,闌尾切除術后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術后1例。
本組病例中,8例在術后3~6d胃引流量逐漸增多,患者無明顯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門排氣;胃管抽液體每日量600~1600ml,持續引流至痊愈后拔除。10例在術后7~8d改飲食為半流質時出現中上腹飽脹、反復大量嘔吐,腸鳴音減弱,體檢時發現胃振水聲。本組全部病例采用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典型征象為胃擴張,蠕動減弱,排空延遲;12例接受胃鏡檢查,表現為胃內大量潴留液,未見胃蠕動,無胃流出道機械性梗阻。診斷參考Bar-Natan標準[2]。
全部患者均采用非手術治療方式。①持續性胃腸減壓,禁飲禁食,保證胃得到充分休息;3%溫高滲鹽水200ml加地塞米松5mg洗胃,2次/d;甘露醇150ml聯合地塞米松5mg靜脈點滴,1次/d,連續3d,以利于消除胃壁水腫。②促進胃動力藥物的應用:經胃管注入嗎叮啉,3次/d,10mg/次。紅霉素針50萬u,1次/d,靜脈滴注。③早期運用中藥復方承氣湯加四君子湯內服或灌腸,每日1次胃復安針10mg加維生素B1100mg,雙側足三穴注射。④常規使用抑酸藥,腹脹者使用生長抑素,維持至胃液減少到600ml/d可停用[3]。⑤加強營養支持:給予患者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以改善其營養不良,促進組織器官功能迅速恢復[4]。常規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及電解質紊亂。⑥胃鏡檢查:非胃手術后可盡早行胃鏡檢查,本組治療2周胃癱癥狀無明顯緩解者15例中有12例行胃鏡檢查。
本組18例患者均采用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患者均于2~4周內恢復胃動力,最短8d,最長28d,無1例再手術,全部治愈;胃鏡檢查相對于非胃鏡檢查的患者可加快胃功能恢復。
腹部非胃手術術后胃癱誘發的因素較多[5-6],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精神、神經因素;②麻醉因素;③胃腸肽類激素可延緩胃排空;④貧血、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等;⑤術后胰高血糖素血癥、高血糖、應激、炎癥反應等;⑥高齡、手術時間長等,但發病機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本組全部病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表現為典型征象胃擴張、蠕動減弱,排空延遲。其中行胃鏡檢查12例,表現為胃內大量潴留液,未見胃蠕動,無胃流出道機械性梗阻,符合Bar-Natan診斷標準。腹部非胃手術術后胃癱診斷并不困難。
本組患者均采用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全部治愈。①常規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及電解質紊亂,使用抑酸藥,加強營養支持,同時消除患者緊張和恐懼心理。②胃腸減壓、禁飲食,使胃充分休息,有利于胃動力恢復。一旦胃癱診斷明確,應及時插入胃腸減壓管,密切觀察引流及病情恢復情況,如出現腸鳴音,有通氣現象,胃液24h少于200ml時,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胃恢復蠕動,可考慮拔除胃腸減壓管開始進飲食。③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靜滴及3%溫高滲鹽水洗胃以減輕胃水腫,有利于胃動力恢復。④早期運用中藥復方承氣湯加四君子湯內服或灌腸,胃復安針加維生素B1雙側足三穴注射等治療可促進胃腸動力。術后胃癱中醫認為是腹部手術后脾胃受損,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脈絡損傷,氣滯血瘀,中焦受阻所致,因而出現腹脹、惡心、嘔吐及呃逆[7]。依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原則,藥用復方承氣湯生大黃、厚樸,枳實、炒萊菔子通腑行氣促進胃蠕動功能恢復,四君子湯黨參、生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厚樸能明顯改善胃腸運動[8]。方中主要藥物互相協調,促進術后胃排空和胃腸功能恢復。⑤常規運用促胃腸動力的藥物,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有胃復安、嗎丁啉、西沙必利和紅霉素,理論上有效,但單一應用促胃腸動力藥物治療術后胃癱效果實際上不理想,原因不清楚。⑥胃鏡檢查既可作為診斷方法了解有無消化道機械性梗阻,又可注氣擴張胃腔,機械刺激胃壁平滑肌,并使近端壓力局部增高,激發了有效蠕動的形成,使胃肌電活動恢復正常[9],恢復胃動力。本組12例行胃鏡檢查,其中10例檢查后2~3d癥狀完全緩解或好轉,其中6例當天緩解進食;2例于2d后再次胃鏡檢查后緩解。因此胃鏡刺激對術后胃癱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腹部非胃手術術后胃癱可以早期和重復進行胃鏡檢查。胃電起搏是通過外科手術將起搏裝置植于胃的漿膜下,通過電刺激使胃的慢波頻率恢復正常[10]。研究表明,胃電起搏對于難治性胃癱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11],由于作者所在醫院尚未開展,故難以評價,基層醫院亦難開展,目前臨床推廣價值不大。
盡管目前腹部非胃手術術后胃癱的診斷并不困難,但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治療方法也很多,單一治療方法效果均不理想,采用中西醫結合非手術的綜合治療方法效果較好,尤其要重視減輕術后胃壁水腫的治療及胃鏡適時的使用,早期運用中藥內服或灌腸,避免盲目地再次手術。
[1]肖隆斌,吳文輝,許峰峰,等.結直腸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的治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14(10):794-795.
[2]Bar-Natan M,Lanson GM,Stephens G,et al.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gastric surgery[J].Am J Surg,1996,172(1):24.
[3]向進見,田夫,李明忠,等.腹部手術后胃癱40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1):90-91.
[4]張興海.腹部手術后胃癱綜合征5例臨床分析 [J].臨床醫學,2010,30(2):57-58.
[5]朱懋光.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21例分析 [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9):2120.
[6]宋勇,王榮,王曙逢,等.腹部手術后胃癱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綜合臨床,2007,23(4):357.
[7]胡灝,蘇永權,盧廣明,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腹部非胃手術后胃癱14例[J].中醫藥導報,2008,14(7):69-70.
[8]次秀麗,王寶恩,郭昌燕,等.腸電活動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1999,6(3):154.
[9]張韶光,原祿雙,郭世洲,等.腹部非胃手術術后胃癱的診治[J].中國醫藥導報,2008,5(7):41-42.
[10]王征新.腹部手術后胃癱診治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8):1008-1009.
[11]Mc Kenna D,Beverstein G,Reichelderfer M,et al.Gastricelectrical st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me dically refractory gastroparesis[J].Surgery,2008,144(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