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虹,劉天春,周莉 (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湖北 荊州 434000)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有著緊密的關聯。在心血管疾病的眾多并發癥中,心衰更是糖尿病患者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糖化血紅蛋白G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標,是判斷糖尿病控制水平的相對的金標準[1]。血漿BNP(BNP)水平是反映心功能狀態的強有力的客觀指標,對心衰的診斷、嚴重程度和療效的評價有重要價值。通過對本院138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兩種指標進行檢測,并進行相關性分析,希望能找到這些檢測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對患者的病情做出更合理的建議。
選擇2009年12月至2014年2月資料完整的糖尿病患者138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病史12個月以上,本研究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實驗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63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齡46~77歲。慢性心衰診斷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 (NYHA)分級標準,NYHA心功能Ⅱ~Ⅳ級,心衰病史12個月以上;對照組:糖尿病未并發心衰的患者75例,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齡42~77歲。NYHA心功能I級。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腦、肺、腎及血液系統疾病,性別、年齡及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美國Biosite Diagnostics Incorporated公司Triage BNP診斷儀和檢測板,BNP試劑、質控品及校準液由美國Biosite Diagnostics Incorporated公司提供。HbAlc檢測儀及配套試劑盒均由美國伯樂公司提供。瑞格列奈來自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61。注射甘精胰島素來自賽諾菲安萬特 (北京)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20060062。
所有患者在停止原有口服藥的基礎上。口服藥物瑞格列奈起始治療劑量為0.5mg,2次/d,餐前即刻服用。并于每晚22∶00(臨睡前)注射甘精胰島素10u,而后根據患者血糖 (FBG)控制情況調整注射甘精胰島素的劑量,FBG>7.0mmol/L,增加3u,每天調整1次,持續1個療程14d,直至血糖控制良好,FBG <7.0mmol/L[2-3]。
用藥第0、7、14天時分別檢測患者血漿的FBG、GHbA1c以及BNP水平。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兩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資料均作正態性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作自然對數轉換后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來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用直線相關回歸分析 (pearson分析),相關性用r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的第0、7、14天,分別檢測患者的FBG、GHbA1c以及BNP值,結果表明,用藥前,實驗組FBG、GHbA1c以及BN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治療第7天,兩組FBG水平沒有顯著差異 (P>0.05),實驗組GHbA1c以及BN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3;治療第14天,兩組FBG、GHbA1c沒有顯著差異 (P>0.05),實驗組BN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2 治療前患者GHbA1c和BNP水平

表3 治療7d時患者GHbA1c和BNP水平
GHbA1c和BNP的相關性分析。剔除與本實驗中如年齡、體重等于患者檢測指標相關性不顯著的因素,所有數據均為非正態分布,進行自然對數轉換后,進行回歸相關模型分析,BNP作為X值,將其對應時期的GHbA1c作為Y值。r值為其線性相關系數,r≥0.6時強相關,0.6≥r≥0.4時中強相關,0.4≥r≥0.2時弱相關,0.2≥r≥0時非常弱或者無關。結果表明,實驗組BNP與GHbA1c又用藥前的強相關,用藥中和結束時的弱相關 (P<0.05);對照組基本都是弱相關或者無關 (P<0.05),見表5。

表4 治療14d時患者GHbA1c和BNP水平

表5 不同治療時間GHbA1c與BNP相關性
糖尿病是困擾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糖尿病患者中心衰的發病率更是高于普通人群,有資料顯示全球有約44%的心衰患者都有糖尿病[4]。
GHbA1c檢測是反映既往2~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標,用于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以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臨床依據[5]。英國的前瞻性研究證實,GHbA1c每下降1%,糖尿病患者發生死亡的幾率降低21%,發生心肌梗死的幾率下降14%,美國糖尿病學會 (ADA)已經將GHbA1c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并將診斷切點定為t>6.5%[6]。但是GHbA1c作為糖尿病的診斷和血糖監測的指標,因為不同種族等導致的差異,仍存在一些爭議。盡管如此,GHbA1c作為糖尿病的檢測指標已經不容置疑。BNP水平是公認的界定心力衰竭危險程度的準確標尺。使用BNP評定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竭的準確率要比普通儀器檢測高出許多,具體準確率由以往的70%上升為88%[7]。本研究通過注射甘精胰島素聯合口服使用瑞格列奈,對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GHbA1c和BNP水平進行分期檢測,研究其對兩組患者的GH-bA1c和BNP水平的影響,并分析不同時期GHbA1c和BNP之間的相關性。
有眾多研究表明[8-10],甘精胰島素聯合口服使用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能顯著降低血糖和GH-bA1c水平。甘精胰島素通過與白蛋白的可逆性結合,減緩甘精胰島素的吸收,從而延長了胰島素的作用時間,達到降血糖的目的。本研究中,通過甘精胰島素聯合口服使用瑞格列奈治療,顯著降低了兩組患者的血糖和GHbA1c水平,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一致,單純糖尿病組BNP水平并未有顯著影響,但是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BNP水平顯著降低,可能心衰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對GHbA1c和BNP不同時期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對照組GHbA1c和BNP水平一致呈現不相關或者相關性弱的狀態,說明通過甘精胰島素聯合口服使用瑞格列奈治療單純糖尿病人,不會影響BNP水平。而實驗組在開始治療前,GHbA1c和BNP表現出強相關,r=0.66,第7天呈現中強相關r=0.49,第14天用藥結束時表現弱相關r=0.37,相關性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有研究顯示,當GHbA1c超過7%時,與2型糖尿病人因心衰而住院的幾率呈現強烈的正相關[11]。本研究中 GHbA1c均值均在7%以上,結果反映出GHbA1c水平越高,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BNP水平也會相應越高。
糖尿病聯合慢性心衰患者,GHbA1c水平越高,其BNP水平也會相應越高,病人心衰的等級也可能相應增加,會增加病人住院的幾率。因此可以通過控制GHbA1c水平來減低因心衰住院的幾率。
[1]Hadjadj S,Duengler F,Barriere M,et al.Determination of GHbA1c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of the DCA 2000 device with the HPLC method [J].Diabetes Metab,2005,31(3 Pt 1):290-294.
[2]李百云.56例2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分析[J].藥物與臨床,2013,20(33):83-84.
[3]董坤倫.甘精胰島素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3,11(4):110-111.
[4]Adams KJ,Fonarow GC,Emerman CL,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 in the United States:rationale,design,an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from the first 100,000 cases in the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National Registry(ADHERE)[J].Am Heart J,2005,149(2):209-216.
[5]Weykamp C,John W G,Mosca A.A review of the challenge in measuring hemoglobin A1c[J].J Diabetes Sci Technol,2009,3(3):439-445.
[6]Gillett MJ.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role of the A1c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Diabetes Care 2009 [J].Clin Biochem Rev,2009,30(4):197-200.
[7]徐利平,于水清.有關BNP與心力衰竭的探討 [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58-159.
[8]李鴻娟.國產瑞格列奈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8):154-156.
[9]黃尹力,陳笑冰.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療效及安全性[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10):964-965.
[10]韓建武,孫慰軍.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3,34(14):2254-2255.
[11]Glogner S,Rosengren A,Olsson M,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and 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 in 83 021 persons with Type 2 diabete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Swedish National Diabetes Registry [J].Diabet Med,2013,21(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