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平,張玲 趙廷寬,郭華雄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病理科,湖北 荊州 43402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其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居于第2位。宮頸癌由宮頸上皮內瘤變經約10年時間的持續發展演化而來,只要在病變的某一階段發現并阻斷,即可中止其演化。這一理論為宮頸癌的篩查提供了依據,從巴氏涂片篩查開始,篩查方法的應用大大降低了宮頸癌的發生率。采用液基細胞學檢查的方法,檢測健康體檢宮頸細胞學標本8216例,并對細胞學異常者在陰道鏡指導下進行組織學活檢,評價液基細胞學在健康體檢中對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宮頸細胞學標本均來自我院健康體檢中心,共8216例。受檢人群年齡19~76歲,年齡段分布為:<20歲256例,20~29歲1765例,30~39歲1945例,40~49歲1934例,50~59歲1890例,≥60歲426例。
1.2.1 標本采集和制備 用宮頸采樣刷收集宮頸外口和宮頸管內脫落細胞,連同取樣刷頭轉入保存液瓶中。經膜式液基細胞學制片系統進行薄層制片,常規巴氏染色,鏡檢。
1.2.2 細胞學診斷方法 采用國際通用TBS診斷方法[1],按診斷標準分為未見上皮內病變和癌細胞(NILM),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 (ASC),低度鱗狀上皮細胞 (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細胞 (HSIL),鱗狀細胞癌細胞 (SCC),腺上皮細胞異常 (AGC)。
1.2.3 陰道鏡下活檢及組織病理學檢查 對于細胞學異常結果,行陰道鏡檢查,必要時取活檢,活檢結果與細胞學異常結果進行對照。
在8216例健康體檢人群中,細胞學發現異常104例,總陽性率為1.26%。其中檢出有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 (ASC)80例,低度鱗狀上皮細胞 (LSIL)16例,高度鱗狀上皮內細胞 (HSIL)4例,鱗狀細胞癌細胞 (SCC)3例,腺上皮細胞異常 (AGC)1例。標本不滿意12例,占0.15%。異常結果在各年齡段分布:<20歲2例,20~29歲19例,30~39歲37例,40~49歲35例,50~59歲9例,>60歲2例。主要分布在30~50歲年齡段,共計81例。
在細胞學異常的104例中,有87例進行了陰道鏡指導下進行活檢。17例無組織學對照結果,均為ASC病例。進行活檢的63例ASC病例中,23例為陰性或者炎癥,24例為子宮頸上皮非典型增生(CIN)Ⅰ級,6例為CINⅡ~Ⅲ級;16例LSIL病例中,1例為陰性或者炎癥,10例為CINⅠ級,5例為CINⅡ~Ⅲ級;4例HSIL均為CINⅡ~Ⅲ級;3例SCC均為鱗癌;1例AGC為腺癌。
宮頸癌篩查是女性健康體檢中的重要項目,如何選擇一個高效的篩查方法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傳統的巴氏涂片篩查法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以來,為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病率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認為是腫瘤防治領域中最重要成就之一。近年來研究發現傳統的宮頸巴氏五級分類法細胞學有較高的假陰性率和局限性[1]。造成假陰性的因素有許多,主要集中在取材、制片和診斷方面。如:病變細胞沒有被取到;取材器上的病變細胞沒有被轉移到載玻片上;涂片質量差,過厚,不均勻;過多的黏液、血液或炎細胞導致不正常細胞被遮蓋;閱片不細致或不正確等。在以住研究中發現巴氏涂片取材方法可能會讓80%的細胞丟失,加之涂片常混有粘液和血細胞等,使得涂片背景不清晰,閱片困難,閱片者眼睛易于疲勞,影響診斷準確性。可見標本制作的缺陷是導致假陰性的重要原因,而液基制片技術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點。
TCT克服了傳統巴氏涂片的技術局限性,避免了常規涂片過程中部分細胞易隨器材丟失和細胞過度干燥而導致的假象。與傳統巴氏涂片相比,液基細胞學具有背景清晰、細胞數量多、均勻、重疊少、異常細胞易于被識別的特點,大大提高了涂片的滿意度及質量,本組資料的細胞學標本不滿意率僅為0.15%。這些特點使液基細胞學診斷宮頸病變的準確性和敏感性大幅提高[2]。
本組資料的結果表明,總陽性檢出率僅為1.26%,相對比較其它部分文獻[3]的陽性檢出率偏低,這可能與本組資料中為普查人群有關。調查表明,在中部經濟非發達地區,能重視宮頸癌常規篩查,并能選擇液基細胞學作為篩查手段的人群或單位,大多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有較好的衛生與醫療條件,且這一數據中包含了少量每年間隔體檢的篩查對象。數據也表明,液基細胞學對宮頸高級別瘤變及鱗狀細胞癌與病理學高度一致,不存在假陽性,這與文獻資料研究一致,即液基細胞學對危害較大的高級別病變和癌具有很強的陽性預告率。對于低級別病變或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有少量病例病檢結果為炎癥或伴少量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建議對此類病人,盡管組織學診斷為陰性,但根據2013版ASCCP指南[4],有條件的人群可選擇進行高危型HPV檢測,以免漏診,延誤病情。
總之,液基細胞學方法對宮頸癌的篩查具有檢出率高、可重復性強,結果可靠等優點。而對于有宮頸病變高危因素的社會人群,尤其需要進行定期篩查,并結合組織學檢查進行確診,以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1]Kuramoto H,Banno M,Hori M,et al.Optimal sampling devices for liquid-based procedure in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comparison between cotton stick/Cytobrush and Cervex-Brush.Acta Cytol[J].2013,57(2):153-158.
[2]周曉倩.液基細胞薄層涂片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 [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99-100.
[3]梁爽,王彬,曹嬌燕.538例宮頸非典型上皮細胞初篩結果 [J].重慶醫學,2009,38(22):2858-2859.
[4]Nandini NM,Nandish SM,Pallavi P,et al.Manual liquid based cytology in primary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a cost effective preposition for scarce resource setting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2,13(8):3645-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