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詞、曲上考察,流行歌曲首先缺乏經典文學性、經典音樂性,是其衰落的主因。廣大受眾的心是經典的,因為在他們的心中與生俱來就固有一個經典。詞、曲作者應懷著一顆對廣大受眾尊重、感恩的心,創作那些文字優美、思想純正健康、寓意深刻、表達含蓄、韻律和諧的經典歌曲。
關鍵詞:衰落 經典 流行歌曲 訴求 受眾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
從詞、曲上來考察,流行歌曲首先缺乏經典文學性、經典音樂性。確切地講,是因為流行歌曲的詞、曲作者秉持著“世俗化、通俗化”的標準,而不是基于廣大受眾對歌曲的經典訴求,是與廣大受眾價值取向隔膜、相悖的,這當然地成為流行歌曲衰落的主因。
其次,流行歌曲詞、曲的“世俗化、通俗化”問題,與現在社會以無聊和情色來賺取人們眼球的目的相關而成為次因?!艾F在的歌還真沒多少能讓我記住歌詞的”,很多人在談及流行歌曲的時候都有類似的感覺。已形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
再次,“高回報”的商業味越來越濃厚,急功近利的唱片公司“批量生產”,唯一關注的只是如何快速地獲取高額利潤,從而加速了流行歌曲的衰落。
以上三點是違背廣大受眾對經典歌曲的訴求的,對人的身心都是有害無益的。詞、曲作者導向的流行歌曲,結構簡單,歌詞口化;詞、句重復濫用,擬聲詞低級模擬;在音樂旋律上音域狹窄缺少修飾。再加上舞蹈動作的編排片面追求勁爆、火辣、粗率。如此價值取向,是對廣大受眾的不尊重,難免遭到徹底唾棄,流行歌曲的衰落,是不奇怪的。
詞、曲作者應創作經典歌曲,要懷著一顆對廣大受眾的尊重、感恩的心。作者不尊重廣大受眾,受眾怎么會理會作者?因為沒有什么經典服從、認可不經典的道理,經典服從、認可不經典,那就不經典,不經典就不長久,不長久就很快衰亡,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受眾是需要經典的。他們已不滿足于“粗布麻衣、粗茶淡飯”,他們向往、追求精神生活的幸福感。他們的心是經典的,在他們心中與生俱來就固有一個經典,這就是時尚。
我們的很多詞、曲作者不懂得這個道理,應該說他們也想長久留名,愿自己的作品長久流行,卻又不是本著用經典服務廣大受眾的理念,那么受眾對其不認可而將之拋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說,流行歌曲詞、曲的“世俗化、通俗化”,是一個根本錯誤的大問題,這注定了它直白淺意、鋒芒畢露、蒼白乏味。
據相關資料記載,流行歌曲最早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而恰恰中國人是人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習慣含蓄不露、借話說話的,直白了反而“聽不懂”,即“顧左右而言他”的。這種表情達意的方式連三歲小孩都懂得。不說別的,世界五大宗教,我國一國就有兩個(道家、儒家),世界上哪一國文化如此底蘊深厚?
中國的廣大受眾訴求的不是“世俗化、通俗化”的東西,詞、曲作者理應順應廣大受眾的這種改變身份的現實。
我們的詞、曲作者要創作經典,創作那些文字優美、思想純正健康、寓意深刻、表達含蓄、韻律和諧的經典歌曲。這就要求詞、曲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經典文學、音樂、思想素養,功底深厚,文思敏捷,筆力超拔。
源頭上的詞、曲作者需考慮到廣大受眾的全部感覺,要預設、關照到諸如穿紅著綠的氣質與戴珠佩玉的體型、撲朔迷離的燈光、無窮變幻的色彩、樂器包括高級電聲樂器的合拍節奏、動聽悅耳的音響設備等充分渲染的舞臺氛圍以及場外身臨其境的電子、網絡傳播技術,以最大限度地展示歌曲的內涵和意境。使流行歌曲蛻變、華麗的轉身,讓經典歌曲完美綻放,響徹云霄,照耀星空。
參考文獻:
[1]陳源源.淺議通俗歌曲創作的群眾性[J].通俗歌曲,2013,(10).
[2]鄧學志.流行歌曲:通俗不等于低俗[N].工人日報,2007-08-01.
[3]陳婷.論通俗歌曲高雅化[J].中國音樂,1997,(04).
[4]譚凱.英語流行歌曲歌詞的文體特征面面觀[J].文學教育(中),2010,(06).
作者簡介:
[1]李仙郎:國家電網金華供電公司,碩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