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在“兩會”過后進入一個迷茫階段,上證指數維持在2000點附近震蕩,使得無論是做多還是做空的資金都趨于謹慎,在市場上唱多和唱空的聲音都并存的格局下,當前A股投資者應該把握的一個核心要素是時間周期,即無論是“看多”還是“看空”的判斷,其針對的時間周期需要明確。
站在目前的時間節點上,可以將市場走勢劃分為3個時間周期進行分析,即“短期、中期、長期”這3個層面。基于對政策面、資金面以及技術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短期市場(未來2-3個月)面臨一個尋底的過程,指數可能還會有幅度不大的回落;中期市場(未來6-12個月)則大概率的出現觸底后的反轉走勢;長期市場(2-3年)具備走出一輪牛市的基礎和條件。
簡言之,我們的核心觀點是“短期尋底,中期反轉,長期走牛”。
短期尋底:下跌的動能依然存在
由于市場再度回到2000點關口,從技術面上看,前期空頭力量較強,市場短期已面臨破位下行的壓力。同時地產、金融等權重板塊也還沒能在基本面上尋找到上行的觸發點,加之創業板指數經過長期上行后,向下的壓力要遠勝于向上的動力,因此短期市場更可能走出一個震蕩“尋底”的過程。
我們強調的是,這里的“短期”概念是明確為未來2-3個月左右的時間周期,而指數下行更有可能是由市場恐慌情緒引起。
中航證券指出,近期經濟數據堪憂,從已知數據可以推斷1季度GDP增速已經破7.5%,政府穩增長預期越發強烈,市場走勢已經包含部分預期。而短期出臺政策可能性小,三月旺季數據出爐確認經濟下滑后,政府才會采取定向的穩增長措施;另外,總理報告中更加強調經濟增速與就業的關系,第三產業對就業的吸收程度大于第二產業,因此短期就業形勢并不會惡化。因此如果未來幾周內不出現政策托底的舉措,市場將再下臺階。
“支撐看空的邏輯依舊沒有變化。首先是經濟下滑趨勢明顯,然后是兩會結束,改革預期進入平靜期,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再加上年報業績兌現壓力巨大。”中航證券的嚴凱如是認為。
瑞銀證券更是將未來1個月的操作策略形容為“刀鋒上起舞”,并提示投資者注意市場下跌的動能依然存在,至少存在幾個下行的風險:成長股主題投資的熱情或會逐漸冷卻,傳統行業謀求商業模式轉型、拓展經營范圍“錦上添花”式的炒作模式吸引力會下降。
“市場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遠未消除,”安信證券投資策略團隊指出,“我們不同意‘市場已充分反應經濟下行壓力的觀點,暴風后的駭浪仍然可以掀翻巨輪。一方面,經濟的量價齊跌意味著企業收入和利潤率增速的下滑,A 股凈利潤增速恐將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另一方面,海外市場需要對中國經濟的著陸速度進行重估,外資流出和做空中概股都會對 A 股造成直接沖擊。除此之外,市場還面臨著兩會過后 IPO 重啟、流動性時點性收縮等不確定性,下行風險仍然明顯”。
中期反轉:仍有許多可期待之處
在警惕短期風險的同時,投資策略的制定仍面臨中期的抉擇難題,即在短期下跌動能仍較強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將這種悲觀情緒放大?這是制定中期策略時應該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2014年的走勢也只是剛剛開啟,即使未來2-3個月的走勢偏于悲觀,我們站在中期的時間維度上思考時,仍應客觀冷靜的把握影響全年行情的因素,而中期的時間周期可界定為未來6-12個月。短期利空因素集中釋放,并且市場以下行方式進行體現后,反而更有可能迎來一個轉折的契機。
申銀萬國強調,盡管目前市場風險溢價再創近2年來的新高,短期繼續大幅上行空間有限,盡管局勢尚未明朗,且仍有惡性事件發生,但投資者也應該注意到,沖擊力已經減弱,恐慌性殺跌動力緩解,市場情緒有所回穩。
中期來看,傳統行業也有轉型機會,“小象”甚至“大象”不是完全沒有起舞的邏輯,遇到時機低估值有修復機會。
“2014 年是新一輪改革全面啟動元年,不論對于經濟還是對于市場,改革都有望成為轉型風險的對沖;盡管改革成本先于紅利,但由于市場已對轉型風險有了較充分預期,向下不必太過悲觀。兩會的解讀有分歧,關鍵在于會后政策的落實,新型城鎮化規劃終于發布,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擴大,改革正在推進中,改革預期有望回升。”申銀萬國的李筱璇指出,2014年的年度行情仍有許多可期待之處。
東北證券亦認為,藍籌股是可以在中期重點關注的板塊。在上證指數2000 點一帶,估值向下的空間不大。銀行整體凈資產收益率高達 20%,短期優先股政策若推出,明顯受益,利于銀行板塊的整體走強。
“不應再歧視大股票了!”上海證券的屠駿甚至如是表達了自己的中期觀點:“我們確信,目前大票的長期頹勢已經隱含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以及信用風險下的大部分估值折讓,金融投資市場的常識告訴我們,大票長期趨勢的轉折需要一個長期‘平底的過渡,至于這個長期‘平底有多長?還有2年還是3年?這需要產業經濟與流動性因素的共振,現在無從判斷。不過在中期策略上,我們依然秉承前期的觀點:當所有人都歧視大股票時,你懂的!在滬深300指數的一個中期下跌結構行將接近尾聲的過程中,左側積極布局基于國企改革與交易制度創新兩個邏輯的大盤藍籌股;而期指主力合約的深度貼水也帶來分批建立波段期指多頭部位的好時機。”
長期走牛:看好未來幾年的行情
在制定短期、中期策略時,亦應該將目光放得更為長遠,即在長期的角度看,市場如果存在走出一輪牛市的基礎和條件,那么短期、中期持股時更能將投資心態調整好。
我們發現,由于A股的短期行情表現不佳,不單是目前市場上的唱多者,包括一直以來在市場下探過程中的唱多者,大部分都是站在一個“長期”的投資時間周期上進行判斷,其大邏輯是中國經濟持續向上的動能在各主要經濟體中仍保持強勁,而上市公司盈利的改善也是個長期趨勢。
開源證券用“改革之年無牛市”來判斷2014年的整體走勢,認為從中期來看,中國全部債務率居于高位,社會及企業負債水平高,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經濟增長要么繼續靠融資推動,要么結構轉型,而轉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轉型期間會有陣痛。對于證券市場而言,短期還將承受資金成本上升與經濟增速下降的雙重壓力。但開源證券也強調,長期來講,資金利率扭曲現象得到糾正后,隨著無風險收益率的下降,證券市場的估值會逐漸提升。
從技術層面來看,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我們曾經指出:上證指數實際上有一個大致是4年為周期的波動規律,每個4年周期的開始和結束,對應的是具有較強參考意義的高點和低點,這在1993年2月以來的5個“4年周期”中都是可以得到驗證的。
另外,結合波浪理論進行分析,技術分析業界比較認同的是從6124點調整到1664點為一個大的A浪調整,然后從1664到3478點是大B浪反彈。但從3478點往后形成的調整,也就是C浪調整有沒有走完,此前存在分歧和探討。如果我們將C浪調整定義為已經到1849點結束(從3478點到1849點進行具體的劃分,可以有明確的abcde五個子浪的劃分),那么后面以年度為單位的走勢將很可能是“波瀾壯闊”的,即長期走牛無論在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都有相當的基礎,而這個“長期”則定義為未來2-3年或者更長一些的時間周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