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


最近超日債違約,公司解釋是合作方于簽約前突然變卦,導致短時間內無法籌到足夠資金兌付。于是一眾公司債企業債(中國真是有意思,竟然還可以分公司債企業債)紛紛大跌。債券投資者真是有意思,半年前余額寶面世時,這些中期企業債(3-5年期)收益率只有7-8厘,卻不肯賣出;及后隨著宏觀經濟變化,投資者又紛紛砸盤,現在12-13厘的中期債券一大把。例如11中孚債(122093)曾經1月份最低跌至73.80元,其后迅速反彈至86.19元,如今又因為超日債違約再跌回75元。一份周刊文詳細分析188家公司債,其中40家主體虧損公司,高風險債券前20名中基本為公司債,到期收益率YTM平均11-13%。到期收益率最高的是12中富01的26.2%,其后是11華銳02、12墨龍01、12三維債、11中孚債、11華銳01、11柳化債、11綜藝債、12景興債、12湘鄂債等。
未知各位是否記得春節前中誠信托的誠志金開1號面臨違約事件。因神秘第三方接盤,于1月31日前已經退還投資者本金,第3年利息2.85厘,3年平均約7.95厘。基本上這代表了當前中國無風險收益率,相當于12.5倍市盈率。如此中國股市目前市盈率是否見底?我們繼續上周的分析。
(5)2013年6月底上證指數1979點,市盈率10.17倍,總市值13.97萬億,6月25日上證指數最低1849點,估計市盈率9.5倍;6月25日深圳指數收市879點(最低815點),市盈率23.03倍(最低市盈率21.35倍),總市值7.24萬億,平均股價9.24元,其中深圳主板市盈率17.36倍、中小板27.83倍、創業板40.03倍。以2012年12月3日數據計算,上海深圳股市加權平均所得,中國股市當時市盈率為13.53倍。
另外,有人估計1994年7月底上升指數325點時市盈率10.65倍,1996年初市盈率19.44倍(此數據恐怕有誤,因為有統計指出1995年底上海股市市盈率才16倍)。又有統計指出,1995年底上海股市市盈率16倍(對應上證指數555點),深圳股市市盈率9倍(對應深圳指數113點)。如此推導出1996年1月上證指數最低512點市盈率15.05倍,深圳指數最低104點市盈率為8.6倍,兩市算術平均值11.8倍。
每一個股市底部的出現,總是各種因素合力導致,單憑市盈率高低來判斷是否底部并不可靠。其中,市場利率、股市供求關系、上市公司業績及經濟增長周期均有重大作用。1994年7月底部市盈率10.65倍是新股發行、通脹嚴重導致,1996年初底部通脹見頂、經濟周期見底導致,2005年底部股改及經濟周期底部導致,2012年底市盈率已經低于2008年10月及2005年6月但仍未見底是因為市場利率仍然高企、經濟周期未見底。
1994年7月上證指數325點見底,到1996年1月512點見次底再展開牛市是因為1994年7月市盈率10.65倍對于新興市場而言確實太低,有了政府三大救市政策后再難以跌到此水平,但由于經濟周期未見底,因此待1996年1月見次底再展開牛市。
2005年6月上證指數998點見底,當時中國銀行業技術性破產一事基本告終(政府以外匯注資銀行并推動海外上市),經濟周期亦見底,股改展開,重大利空明朗化。
2008年10月底股市市盈率已經低于2005年6月,其后政府推出4萬億政策刺激經濟,但經濟周期遠未見底,因此股市只是大幅反彈而非牛市展開。
2012年底及2013年中股市市盈率均跌至13倍附近,但經濟周期未見底,股市將改為注冊制股票供給將大增,當前市場利率(無風險利率可認為在8厘左右)比2008年10月及2005年6月高,因此股市亦未能見底。
簡而言之,巨潮A股指數(399317)2008年初以來走勢逐漸形成三角形模式,并且進入三角形的尖端。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的下跌可看作浪A,2012年12月至今的反彈應是浪B,其后將出現浪C下跌,屆時小型股將崩盤,中國股市迎來真正的熊市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