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指與同齡的兒童相比,有明顯的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的一組綜合征。ADHD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之一,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1]。盡管國內外的研究證實,藥物治療是ADHD患兒,特別是ADHD癥狀嚴重患兒的首選治療方式[2]。多數ADHD患兒服藥后會有進步,有些甚至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但還有少數患兒對各種藥物反應不佳,或雖然服藥有效,但副反應不能耐受,或合并其他問題,單純服藥不能有效解決,此時應考慮行為矯治等非藥物治療。本文就ADHD的行為矯治做一闡述。
行為矯治是指運用某些程序和方法,來幫助患兒改變他們的行為。要被改變的行為稱為目標行為,行為過度和行為不足都可以成為行為矯正的目標行為。行為矯治的目的是讓患兒得以全面發展和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而不僅僅是處理患兒的行為問題。其更強調患兒人格的完善和良好行為的培養。行為矯治需要患兒有良好的領悟性,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見效性及個體化。
ADHD的行為矯治,需要患兒、家長、老師、醫生及周圍的支持系統多方配合。家長的關注和良好的管理對于ADHD患兒的預后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3]。因此,在行為矯治初始,需要對家長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教育,獲得家長的配合。
對ADHD患兒的行為矯治首先要做到對患兒的真誠理解。ADHD患兒的部分行為是自我不能控制的。要求醫生能放下主觀的態度,設身處地去感受患兒的內心體驗,深刻了解其行為動機。操作方法上,應培養如下能力:(1)有能力和患兒全面地溝通;(2)所做的回應切合患兒想表達的意愿;(3)平等看待患兒;(4)能夠了解患兒的感受;(5)語調上能反映出完全體會患兒的感受。同時做到能接納患兒所有的感情和態度、長處和短處,做到不指責、不嘲諷、不強加于人、不自以為是。與患兒溝通時,以真正的自我出現,不戴假面具,不故作姿態,不帶有任何自衛式的偽裝。和患兒建立平等、真誠、尊重、理解的和諧關系,充分調動患兒的主觀能動性,使患兒愿意接受指導。另外,ADHD患兒因為疾病本身的原因,會出現更多的學業、伙伴關系及相關的發育期問題。在行為矯治的過程中,指導家長從正面、積極的角度來看待患兒的問題,和患兒并肩作戰,幫助患兒解決面臨的問題。要善于從患兒身上尋找值得肯定和鼓勵的方面,并以此為突破點。給患兒充分的信任和肯定,滿足其被愛的需求。盡量給患兒提供成功的機會,強化患兒追求成功的動機[4]。通過醫生、家長、老師及周圍支持系統的幫助,使患兒增加獨立性。
針對做事缺乏條理性的患兒,指導患兒先干該干的,把當天需要做的事情按重要和緊急程度分類,排好順序,依照順序逐一完成。指導患兒學會制定具體的行為計劃,計劃一旦制定,必須實施,堅持不懈。
對于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患兒,指導家長或行為管理者多用加強注意力的用字[5]:少用“不要”,改為“要做……”,以肯定句代替否定句。如“不要跑”改為“把手放在口袋里,一步一步走”;少用含糊字眼,改為具體字眼。如“要乖、要聽話”改為“在桌子前坐5 min”;避免隔空說話。要邊看著患兒,邊用溫和的語氣、一次只發布一個命令。指導家長對ADHD患兒避免使用破壞感情的話,多用增進感情的用字。少用“為什么”,多用“什么”或“怎樣做”。如把“你為什么要這么做”改為“發生了什么事,說來聽聽好嗎”。當家長和ADHD患兒發生爭執或分歧時,指導家長避免簡單粗暴地強加制止,尋找中間地帶解決問題。
模仿是ADHD患兒重要的行為矯治方法之一。對于沖動癥狀嚴重的患兒,指導患兒的父母管教方式需一致。父母如果因為管教患兒而沖突,患兒會從父母的吵架中,學習父母處理壓力的方式:先吵,再罵,然后對立。可以通過場景的設置和模擬及角色扮演等方法,指導患兒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
目前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有效的行為矯治方法見表1。

表1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行為矯治方法
具體操作包括:
(1)設定靶目標。找出目前要解決的目標行為。因為ADHD的復雜性,患兒可能同時面臨多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行為。把目標行為按重要和緊急程度排序,每次針對一個目標行為進行矯治。目標要階段化、具體化,分解成一個接一個的小任務,讓患兒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每次盯緊一個目標進行矯治,固定3個月至半年左右,直至達到治療要求并得以固定。行為矯治的同時可以配合行為增強物。
(2)行為增強物。先清楚與患兒約定目標行為,然后和父母協商,并和患兒一起尋找行為增強物。只要患兒做到,立即給行為增強物來加強行為動機。父母不可食言,定好的規則一定要執行。即時給予行為增強物效果更好,如果不能,必須明確給的時間,使患兒可預期,進而更努力配合下一個行為矯治。
(3)針對注意力集中困難的患兒,要指導其一次做一件事,固定時間做同樣的事。上學前進行口頭預演。去除環境中分散注意力的事物,設定提醒卡片[5]。
(4)針對注意力無法持續的患兒,避免用含糊、道德或指責性的指令,直接告訴患兒做什么。指導父母對患兒的行為干預做好計劃,在日歷上寫好何時到何時糾正哪一靶行,一段時間內相對固定,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完成。教會患兒怎樣簡化做事程序。不要太拘泥,按照患兒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行為計劃[5]。
(5)對于焦點選擇有問題的患兒,指導患兒抓重點的技巧。鼓勵設置提醒卡片,貼在醒目位置。
(6)對于滿足感缺陷患兒,需激發患兒完成任務的動機,加強分享輪流的快樂,訓練患兒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平衡。
(7)對于自我控制力有缺陷患兒,需引導患兒做“如果怎樣…會怎樣…”的因果關系的訓練。訓練患兒把結果寫出來。每次做錯一件事,請患兒進行自我重復,提醒自己如何解決類似的問題[5]。
(8)對于節奏控制有問題的患兒,指導患兒制定具體、細致的時間表,寫下來后貼在醒目處。指導患兒養成固定時間完成固定任務的習慣。做行為規定前,先和患兒討論,取得患兒的合作[5]。
(9)對于自我反省有缺陷的患兒,指導患兒進行自我反省,如:這件事,我自己覺得怎么樣?指導患兒發現別人的優點并進行模仿[5]。
ADHD的發病機制復雜,病程符合慢性病的特點。行為矯治需分階段進行,長期堅持,由明確靶行為、行為矯正、行為強化、行為固定等步驟循序漸進,鍥而不舍,方能取得一定效果。
[1] Polanczyk GV,Willcutt EG,Salum GA,et al.ADHD prevalence estimates across three decades: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analysis[J].Int J Epidemiol,2014,43(2):434-442.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Subcommittee o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ild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Pediatrics,2000,105(5):1158-1170.
[3] 魯瑟·A·巴克利,克莉絲汀·M·本頓.劉津譯.親子成長8步法[M].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環出版社,2004.
[4] 盧勤.把孩子培養成財富[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5] 臧汝芬.注意力不足癥候群[M].臺北:宏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
(收稿日期: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