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從真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稱普通感冒,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是小兒的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多呈自限性,全年皆可發病,冬春季較多。若處理不當,可波及臨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可引起多種并發癥,部分誘發過敏性疾病,表現為過敏性咳嗽或哮喘,進而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引起心肌炎等疾病而危及生命。江蘇太倉市中醫醫院兒科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伴發熱的患兒給予中藥藥浴散聯合穴位按壓輔佐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3-04/11太倉市中醫院兒科就診的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8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0例;年齡0.5~12歲,平均(3.4±0.8)歲。觀察組中男21例,女20例;年齡0.5~12歲,平均(3.5±0.7)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2)年齡在0.5~12歲;(3)病程<5 d;(4)患兒家屬知情同意且患兒配合。
1.4 排除標準 (1)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2)其他系統疾病伴發上呼吸道感染;(3)院內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4)就診前使用激素者;(5)皮膚有破損者;(6)發熱時有寒戰者。
1.5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根據經驗給予退熱、止咳等常規治療,囑休息多飲水。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10.0×109/L的靜脈給予抗生素治療。
1.5.1 對照組 給予熱毒寧注射液(江蘇康緣藥業有限公司)0.6 mL/(kg·d),與100 mL的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3~5 d為1個療程。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本院兒科自制方劑“中藥藥浴散”(批號:1208230662。制作方法:取薄荷5 g,香薷、藿香、柴胡、貫眾、金銀花、防風、鴨跖草、荊芥各10 g混合,將所用中藥打成粉末,平均分成3袋包裝。使用方法:發熱時將一包中藥藥浴散放入浴盆內,加入開水,藥物泡10 min后加水,使水溫保持40 ℃左右,然后進行洗浴10~15 min)和穴位按壓(穴位:曲池穴和大椎穴。操作規范:操作者手部和按壓穴位消毒,對發熱患兒每個穴位按壓5 min左右;注意事項:皮膚破損者、癤腫者、皮膚病者不可使用本法,有心臟病或出血傾向者慎用),3~5 d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癥狀改善情況及不良反應。
1.7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治療至第3天,患兒體溫退至正常,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2)有效:治療至第5天,體溫退至正常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3)無效:治療5 d后,體溫未退至正常,臨床癥狀未減輕或加重[2]。

2.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n(%),n=41]
表1結果說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變化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的比較±s,n=41)
表2結果說明,觀察組平均熱程、熱峰消退時間、體溫反復次數、咳嗽消失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無明顯副反應發生。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小兒發病率較高,占兒科疾病首位,也是冬春季兒科普通門診主要就診患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但以病毒為多見,約占90%以上[1],尤以嬰幼兒易患本病,這是由其上呼吸道的解剖特點和免疫特點決定的。在中醫俗稱“傷風”“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外感疾病。祖國醫學認為,感冒病變部位于肺,可累及肝脾,因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腠理疏薄,衛表未固,冷暖不能自調而發病。
中藥藥浴散基于疏風解表為原則,運用中醫內病外治理論,用中藥薄荷、貫眾、香薷、藿香、柴胡、金銀花、防風、鴨跖草、荊芥等制作而成。制作方中的中藥以芳香發散藥物為主,主要針對實證發熱,具有疏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利咽之功效,從而達到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外感癥狀。按壓穴位中大椎穴從屬奇經八脈中督脈,有主治惡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癥;曲池穴從屬手陽明大腸經,有主治咽喉腫痛等五官熱性病癥。同時按壓此兩穴位,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發熱患兒有明顯輔助治療之功效。
中藥藥浴古已有之,用于驅邪避疫,防病治病;而穴位按壓亦有著舒經活絡,治病健體的作用。本研究通過中藥藥浴散聯合穴位按壓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觀察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變化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平均熱程、熱峰消退時間、體溫反復次數、咳嗽消失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中藥藥浴散聯合穴位按壓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較單一抗病毒治療具有更佳的臨床應用效果。中藥藥浴聯合穴位按壓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優勢在于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濟安全及減少患兒用藥痛苦,易于被廣泛接受;其次病程中發熱次數減少,避免西藥退熱藥的多次使用而出現胃腸道反應、轉氨酶升高、對外周血細胞影響等不良反應;另外退熱快速,患兒精神食欲明顯好轉,可有效緩解家屬不良情緒和擔憂,增加醫患關系的和諧度。在臨床上中藥藥浴散聯合穴位按壓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優勢明顯,對減少抗生素使用率,對臨床兒科治療工作應有更大的借鑒意義,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67-1169.
[2] 龐立靜.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9):58-59.
(收稿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