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玲
產婦孕期營養與產婦自身健康及胎兒的健康均有重要關系。近年有研究指出,產婦孕期營養狀況與新生兒成年后的一些疾病有相關性[1]。為探討孕期膳食營養狀況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狀況的影響,筆者選取了出生體質量及臍血生化指標這一直接反映胎兒生長發育狀況的指標,對454例孕產婦進行了隨訪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02/2013-02在甘肅省靈臺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進行產前檢查的孕婦454例。根據新生兒出生體質量分組,出生體質量<2 500 g為低體質量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6.8±3.3)歲;>4 000 g為高體質量組,產婦年齡24~36歲,平均(25.8±3.3)歲;2 500~4 000 g為正常體質量組,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25.9±3.5)歲。各組在產婦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分娩后采集臍靜脈血2~3 mL進行臍血生化指標檢測,根據臍血生化指標將產婦分為低于平均值組(1組,204例)和高于平均值組(2組,250例)。
1.2 納入標準 (1)產婦均為自然受孕,單胎;(2)無染色特異常疾病或風險。
1.3 排除標準 (1)具有甲狀腺疾病的產婦;(2)未堅持完成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在產婦32~37周時進行孕期膳食營養調查,主要調查米、面、肉類、豆制品、蔬菜等多種食物的食用頻率以及食用量,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將各類食物換算成每日能量、三大營養物質攝入量。所有產婦隨訪至分娩,調查胎兒性別、出生胎齡、體質量、分娩方式、其他異常情況等。
1.5 觀察指標 統計產婦總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臍血生化指標。

2.1 新生兒出生基本情況 454例新生兒中有先天性疾病者22例(0.48%)。自然分娩242例(53.3%),剖宮產201例(44.3%),胎吸助產及產鉗助產11例(2.4%)。有胎盤問題者30例(6.6%),其中前置胎盤4例,胎盤早剝1例,胎盤鈣化25例;有臍帶問題者101例(22.2%),其中臍帶繞頸86例,臍帶扭轉13例,臍帶過程2例;有羊水問題者121例(26.7%),其中羊水過多4例,羊水過少29例,羊水渾濁88例;無胎盤、羊水、臍帶問題者221例(48.7%)。
2.2 不同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產婦孕期膳食營養狀況 見表1。

表1 不同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產婦孕期膳食營養狀況比較±s)
表1結果顯示,產婦孕期總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入有隨著新生兒出生體質量增加而增加的趨勢,其中總能量、蛋白質、脂肪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產婦孕期膳食營養狀況與新生兒臍血生化指標的關系 見表2。

表2 產婦孕期膳食營養狀況與新生兒臍血生化指標的關系比較±s)
表2結果顯示,臍血脂蛋白α水平較高的孕期脂肪攝入較多(P<0.05);臍血胰島素、C肽較高的孕期總能量及碳水化合物攝入較多(P<0.05)。
孕期胎兒所需的一切營養,均由母體通過胎盤供應。當胎兒超過30周后,其處于生長最快的時期,脂肪累積會超過非脂肪累積,是體脂存貯快速增長的時期。有研究表明,妊娠體質量增加與新生兒體質量增加明顯相關[2]。因此,通過調節孕期營養攝入,即可有效地調節胎兒的生長,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婦對于孕期營養極度重視,但由于認知方面的局限性,孕期營養均衡很難保證。孕期孕婦能否得到均衡的營養支持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4]。本研究發現,新生兒出生體質量有隨著產婦孕期總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入的增加而增加的趨勢,其中總能量、蛋白質、脂肪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孕期營養素的攝入與胎兒出生體質量密切相關。產婦妊娠晚期應注意合理的營養攝入,避免攝入量過多或過少,造成低體重兒或超重兒的出生。從臍血生化指標上來看,臍血脂蛋白α水平較高的孕期脂肪攝入較多(P<0.05);臍血胰島素、C肽較高的孕期總能量及碳水化合物攝入較多(P<0.05)。脂蛋白α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孕期脂肪攝入過多,會增加胎兒成年期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產婦孕晚期應避免過量的脂質物質攝入,減少新生兒成年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此外,孕期過多的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則會導致新生兒胰島素及C肽的升高,從而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孕晚期也應避免。
綜上所述,孕期膳食營養狀況會對新生兒出生即臍血生化指標產生一定的影響。加強孕婦的營養指導,促進產婦膳食營養成分平衡,可有效促進胎兒正常發育。
[1] 陳萍,張士瓊,何彩鳳,等.臍血與母親血維生素C營養水平調查及孕期營養指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9):1259-1260.
[2] 范曉波,康昭海,吳仕元,等.孕期營養認知及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4):150-152.
[3] 王紅兵,谷麗,孫克立,等.母體血中RBP及PA與新生兒營養過剩關系的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9(5):101-103,107.
[4] 張蘇江,單安山,夏蕾,等.母體孕期營養狀況對子代后繼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112-114.
(收稿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