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王林中, 倪文昌, 何火英
腎病綜合征(以下簡稱腎病)是兒科較常見腎臟疾病之一,發病率僅次于急性腎炎。以明顯水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為特點。腎病患兒易致各種血栓形成,尤其是腎靜脈血栓,嚴重影響預后。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肝素來糾正這種高凝狀態,但肝素劑量差別較大。為此,對腎病綜合征患兒采用不同劑量的肝素進行治療,探討不同劑量的肝素對腎病患兒高凝狀態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0-01/2013-08鄂州市中心醫院、鄂州市二醫院、鄂州市婦幼保健院3家醫院共收治腎病綜合征患兒90例,所有病例均為首次發病住院患兒,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1.5~4歲。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微劑量組、小計量組和中劑量組各30例。微劑量組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3.0±0.5)歲。小劑量組中男15例,女14例;年齡(3.1±0.8)歲。中劑量組中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9±0.2)歲。3組患兒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兒科學》第7版中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2)年齡1.5~4歲;(3)系首次發病;(4)化驗指標均提示高凝狀態;(5)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伴有出血性疾病患兒,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2)因其他疾病有較長期服用激素者,如支氣管哮喘、小兒類風濕;(3)有其他引起高凝狀態者。
1.5 治療方法 確診腎病后次日,3組患兒均給予控制飲食,口服強的松2 mg/(kg·d),總量不超過60 mg;預防感染等常規治療;水腫嚴重者間斷使用小劑量速尿。同時靜脈滴注肝素(萬幫醫藥公司,批號:11121),微劑量組肝素量為50 U/(kg·d),小劑量組為100 U/(kg·d),中劑量組為200 U/(kg·d)。每日1次,7~10 d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監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及D二聚體含量。

腎病患兒應用肝素前后凝血功能等指標變化見表1。

表1 腎病患兒應用肝素前后凝血功能等指標變化±s)
表1結果說明,應用肝素前腎病患兒有不同程度的高凝狀態,應用肝素后,高凝狀態均能得到糾正,但與中劑量組比較,微劑量組和小劑量組能在較安全的用量下,達到治療效果。
腎病患兒常有不同程度的高凝狀態。據國外文獻報道,腎病兒童并發血栓形成,發病率約為1.8%~5%,最常見部位為腎靜脈和周圍動脈。高凝狀態的形成原因,多數學者認為與腎病患兒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所引起的凝血系統,纖溶系統和抗凝物質之間的力量不平衡有關[2]。嚴重的低蛋白血癥,腎病患兒肝臟代償性合成蛋白質增加,凝血因子Ⅰ、Ⅱ、V、Ⅶ、Ⅹ含量明顯增加,特別是因子Ⅰ可高達600 g/L以上。而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含量降低,蛋白C活性不足。另一方面,纖溶酶原濃度下降,纖溶酶活力不足,血小板數目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此外,腎病患兒應用大劑量激素、利尿劑和明顯水腫均能促進和加重高凝狀態的形成[3]。
腎病患兒合并有高凝狀態時,容易病情加重,是致殘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上仍以肝素為主要治療手段。肝素為帶陰電荷的酸性黏多糖,具有降低血液黏滯度作用:抗Ⅱa、Ⅹa、Ⅸa、Ⅺa、Ⅻa活性;抑制血小板和膠原黏附;促進內皮細胞釋放組織型纖溶酶原活化因子;保護腎小球基底膜陰電荷屏障。
肝素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主要是通過激活抗凝血酶Ⅲ而起作用,其與抗凝血酶Ⅲ形成復合物,使抗凝血酶Ⅲ構象發生變化,從而增強了抗凝血酶Ⅲ對Ⅹa和Ⅱa的滅活作用,而且,抑制凝血程序的因子Ⅹa階段比抑制凝血酶(Ⅱa)階段所需劑量小得多[4]。肝素尚能激活蛋白脂酶,降低血漿甘油三酯,增加膽固醇從膽汁排泄,從而改善高脂血癥,降低血液黏滯度。
本研究表明,對于腎病患兒應用微劑量和小劑量肝素既能達到有效抗凝效果,而且不需每日監測凝血功能,安全性較好。中劑量肝素雖然較前兩者能較快的達到抗凝效果,但需每日監測患兒凝血功能,增加患兒抽血痛苦,家長也難以接受,要做很多解釋工作。在本研究中,微劑量組和小劑量組患兒無一例發生異常出血情況,這一結果與國內報道基本相符[5,6]。而中劑量組患兒中,有兩例應用肝素第5天時血小板明顯減少,出現皮下出血,PT、APTT、FIB均明顯改變。另有9例患兒血小板輕至中度減少,凝血指標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微劑量和小劑量肝素是糾正腎病患兒高凝狀態的有效手段,無須監測凝血功能,可連續用藥10 d左右,糾正高凝狀態后即可停藥,未見病情反復,簡單安全,可在臨床上放心使用。
[1] 沈小明,王衛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5-326.
[2] 張毓文.持續性高凝狀態對小兒腎病慢性進展的影響及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9):517-520.
[3] 方圻.現代內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2973-2983.
[4] 黃壽吾,張天明,王友同,等.關于肝素臨床應用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醫學雜志,1987,67(6):304-312.
[5] 顧近仁.腎病綜合征治療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7,35(1):45.
[6] 賀衛霞,孟月麗.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伴高凝狀態27例療效觀察[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7,21(3):220-221.
(收稿日期: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