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玉 甄亞琴 丁 清 鄒艷艷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落實等級醫院評審相關干預措施降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
李文玉 甄亞琴 丁 清 鄒艷艷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了解等級醫院評審中的職業暴露管理措施對于減少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的影響。方法 根據評審條款制定相應干預管理措施,比較2012年和2013年職業暴露在發生原因等方面的差異。結果 由于銳器管理不規范和防護不足所致的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減少,差異具有顯著性。結論 等級醫院評審當中針對職業暴露的管理是可行的干預措施,落實實施可以有效地減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發生。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干預措施;醫院評審
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面臨著多種職業危害,由污染銳器傷是導致醫護人員發生血源性傳播疾病傳播的最主要的職業因素[1]。約70%以上的護理人員有過被針刺傷的經歷[2]。等級醫院評審當中針對職業暴露管理和防范專門有相關條款,在我院評審過程中,從職業防護開始,落實標準預防,使得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較評審前明顯減少。本文就具體改進措施及職業暴露防范效果等方面做以下分析。
1.1 對象
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暴露方式包括銳器傷和黏膜暴露。
1.2 方法
針對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的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使用《醫務人員血液體液職業暴露登記表》記錄發生暴露者的姓名、年齡、工齡、暴露時從事的活動等內容。選取暴露者職業類別、暴露原因、暴露方式、暴露源污染情況四項指標進行比較。
1.3 干預措施
針對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根據《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及實施細則(2011版)》中與職業暴露管理相關的條款,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如加強防護措施,規范管理銳器等,并利用等級醫院評審所執行的PDCA循環法來落實具體管理措施。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對原始資料進行錄入,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職業暴露原因分析
結果顯示2012年和2013年在原因分布上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1。

表1 職業暴露原因統計表
2.2 發生職業暴露者的職別分析
結果顯示2012年和2013年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2。

表2 職業暴露者職別統計表
2.3 職業暴露方式分析
結果顯示2012年和2013年差異不具顯著性。見表3。

表3 職業暴露方式統計表
2.4 暴露污染情況分析結果顯示2012年和2013年差異不具顯著性。見表4。
本院職業暴露人數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發生職業暴露31人次,2011年發生42人次,由于之前的暴露后登記管理不夠規范,記載簡單,數據不能用以分析原因及制定改進措施。恰逢2012年初我院面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于是借評審契機,針對職業暴露發生的原因,從根源上進行防范。

表4 暴露源污染情況統計表
《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及實施細則(2011版)》4.10.3條款規定,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采取標準預防措施,為醫務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消毒與防護用品,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處理廢物。6.4.5條款規定,建立與完善職業安全防護與傷害的措施、應急預案、處理與改進制度,上崗前有職業安全防護教育。
根據評審要求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①制定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制定職業暴露應急預案,明確處置流程,包括職業暴露后的藥物治療方案等。②針對制定的制度、措施,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并組織演練。對新進員工(包括實習生)進行崗前教育,力求職業防護和職業暴露處置知曉率100%。③使用《醫務人員血液體液職業暴露登記表》,規范記錄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的基本情況、暴露發生原因、暴露方式、暴露源的嚴重程度、暴露后緊急處理及血清學檢查等內容,便于對暴露者隨訪和對資料分析總結。④指定專門的部門(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職業暴露管理,明確管理職責,落實到人,負責對制度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⑤配備合格的防護用品,并保證配置完整、充足,取用方便。如供應室清洗間配備防護面罩,防滑手套、防水圍裙等用品。⑥把銳器管理和防護用品合理使用列入績效考核范疇,針對銳器混放,未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等行為處以扣除科室績效評分等處罰。以上措施從2012年1月起逐步落實,期間不斷調整,切實利用等級醫院評審當中所貫徹的PDCA循環管理模式,反復循環,不斷改進。
在2012年1月至12月期間,我院共發生職業暴露38人次,其中由于防護不足所引起的有4人次,占比10.53%,由于銳器管理不規范,如針頭回帽、銳器混放、銳器盒不加蓋等原因所引起的有22人次,占比57.89%。2013年職業暴露發生23人次,由于防護不足所引起的職業暴露無一發生,由于違規操作所致的暴露有2人次,占比8.70%。針對原因分布做卡方檢驗,P<0.001,差異具有顯著性。研究表明,在職業暴露發生的原因當中,由于醫務人員對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淡薄,標準預防原則的應用不規范所造成的職業暴露占比達65%[3]。在操作行為中,給針頭回帽是導致銳器傷的高危行為[4,5]。有研究顯示,加強環節質量管理能夠減少臨床護士污染針刺傷的發生[6],在本研究中由于加強了職業防護措施的管理,使得由于防護不足(如未按要求佩戴面罩)和違規操作(如給針頭回帽)所致的職業暴露由2012年的64%下降至9%,效果顯著。這一結果與文獻報道較一致:通過制定改進措施并組織實施使得臨床護士污染針刺傷的發生率由86.7%下降至13.3%[6]。
對暴露者的職業類別進行分析,2012年由于銳器混放入普通醫療垃圾或生活垃圾中,致使保潔員(醫療廢物處理人員)發生針刺傷3起,加強了銳器管理,針對針頭混放入醫療廢物中的行為一經發現,立刻根據醫療廢物包裝袋上的科室、日期等標識查找來源,落實到科室甚至個人,并列入當月質量管理考核,按比例對科室處以經濟處罰,經過反復督導檢查,2013年再未發生類似原因所致的保潔員職業暴露。另外,由于強調了防護用品的使用,減少了供應室、介入室、檢驗科等醫技輔助科室職業暴露的發生。經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在實際工作中只有不到50%的醫療廢物處理人員戴手套,安全的防護用品和醫療廢物管理技術對于減少和避免醫療廢物處理人員發生職業暴露是迫切急需的[7]。針對銳器管理,只有從源頭做起才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后期處理人員的職業暴露發生。在發生職業暴露的人員當中,護士占比較高,2012年和2013年分別為45%和78%,平均占比59%。這一結果和國內外其他研究所報道的護士針刺傷發生率在50%[8]到81%[9]較為一致。
職業暴露方式和暴露源污染情況,兩年之間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空心針所致的銳器傷占比59%,高于Chaiwarith R等[10]所報道的35.8%。銳器傷和黏膜暴露的比例為11.5∶1,Mbaisi EM等[8]的研究結果顯示該比例為2.6∶1,這些差異有可能和國情不同有關,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暴露病例觀察才能得到更可信的研究結果。
2004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第四條規定“醫務人員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原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第七條中提出“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以防針刺傷”[11]。
雖然有報道稱82%的意外針刺傷是由護理人員自身因素引起的[12]。但是筆者認為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重視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改善操作環境(如照明條件),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具(如乳膠手套、安全型注射器),合理調配醫護人員比例,減輕工作負擔,加強教育培訓和督導檢查,糾正不安全行為等是避免此類損傷的有效方法。正如研究所言,及時總結分析針刺傷的發生原因,不斷提高針刺傷的防護意識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針刺傷是可以減少甚至完全避免的[13]。
[1] Gershon RR,Flanagan PD,Karkashian C,et al.Healthcare workers'experience with postexposure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pathogen exposures: a pilot study[J].Am J Infect Control,2000,28(6):421-428.
[2] 王月麗.加強職業暴露防護減少針刺傷[J].中國實用醫藥,2010,5 (6): 272-273.
[3] 彭婉文,梁東平,歐曉紅.產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護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08,6(5): 42-44.
[4] Beekmann SE,Vaughn TE,McCoy KD,et al.Hospital bloodborne pathogens programs: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and blood and body fluid exposure rate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oil,2001,22(2): 73-82.
[5] 魏淑琴.臨床護理人員銳器傷調查與防范[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31(2): 299-300.
[6] 夏云.加強環節質量管理減少護士針刺傷發生[J].護理與康復, 2008,7(11): 866-867.
[7] Shiferaw Y,Abebe T,Mihret A.Sharps injuries and exposure toblood and bloodstained body fluids involving medical waste handlers[J].Waste Manag Res,2012,30(12): 1299-1305.
[8] Mbaisi EM,Ng'ang'a Z,Wanzala P,et al.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cutaneous injuries and splash exposur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provincial hospital,Kenya,2010[J].Pan Afr Med J,2013,14(10): 1373.
[9] 王煥強,張敏,李濤,等.我國醫院臨床護士職業性銳器刺傷調查[J].中華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雜志,2009,27(2): 65-70.
[10] Chaiwarith R,Ngamsrikam T,Fupinwong S,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ateaching hospital: an experience from northern Thailand[J].Jpn J Infect Dis,2013,66(2): 121-125.
[11] 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S].
[12] 姚玉紅,席玉紅,鄧耀輝.意外針刺傷臨床預防與處理[J].醫藥論壇雜志,2006,27(4):91-92.
[13] 卓月云.減少注射室巡回護士針刺傷的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2): 281-283.
Implementat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lated Hospital Accreditation to Reduce the Healthcare Workers’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 Wen-yu, ZHEN Ya-qin, DING Qing, ZOU Yan-yan
(Infection Management Office,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these hospital evaluation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can reduce the healthcare workers’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erms of hospital accreditation,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uch aspects as occupational exposures causes 2012 and 2013. Results Healthcare workers’ occupational exposure that was due to the sharp instrument management is a not standard and preventive measure remaining inadequate is reduced. Conclusion Implement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mong level hospital accredit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ealthcare workers’ occupational exposure.
Healthcare workers;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tervention measure; Hospital accreditation
R197.3
:B
:1671-8194(2014)07-0007-03
新疆醫科大學科研創新基金項目(XJC20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