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文
(云南省金平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云南 金平 661500)
急診中毒事件的發生特點探析
王太文
(云南省金平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云南 金平 661500)
目的 探究急診事件中中毒事件的發生特征,為預防中毒事件、提升臨床治療急診中毒病例效果提供實踐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3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收治的618例急診中毒病例,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 在所有急診病例中,中毒病例比例為0.67%;急診中毒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尤以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中毒患者為多;中毒患者年齡集中在15~45歲;學生群體中毒較多,比例為39.81%,多為食物中毒。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的人員中毒事件發生比例為34.14%,化學品中毒類型最多。企事業單位辦公管理人員比例為22.98%;按照中毒類型分類,其他化學品中毒數量最多,比例為53.07%,其次是藥物中毒和食物中毒;意外性中毒事件比例為69.42%,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殺性中毒事件比例達到了28.48%,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職業和中毒意圖與中毒類型有著一定關系;中毒途徑多為消化道中毒,比例為94.50%,其余為皮膚接觸、呼吸道中毒、血液途徑中毒等。結論 要切實加強對于中毒高發人群的教育和管理,綜合利用法律、行政、思想教育等方式預防各類中毒事件的發生,醫療衛生系應建立起完善的中毒事件應急體系,最大程度降低中毒帶來的危害。
急診中毒;特點;探析
近年來中毒事件呈現出高發趨勢,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本文回顧性研究我院收治的急診中毒患者,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于2005年3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收治的618例急診中毒病例作為研究對象,這618例患者均經前瞻性資料收集,其就診診斷治療資料及中毒情況記錄均比較詳細,符合此次研究要求。此外選取我院急診患者全部患者共92483例患者作為參照。

表1 中毒類型與中毒原因關系表
1.2 一般方法
詳細記錄急診中毒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家庭基本情況、文化程度、中毒類型、中毒原因、中毒途徑,按照上述指標對患者進行分組,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的分析研究。
1.3 分類標準
患者職業分類依據是國家統計調查制度分類標準(GB6565-85)[1];中毒途徑經病理診斷最后確認,分為消化道中毒、皮膚接觸中毒、呼吸道中毒、血液途徑中毒等[2];毒物分類依據為ICD-10標準[3]。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我院于2005年3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共收治急診患者92483例,其中中毒事件618例,比例為0.67%。患者中年齡范圍為3~79歲,平均年齡為(41±0.57)歲,其中急診高發年齡段為15~45歲,平均為(31±0.44)歲,共492例,比例為79.61%,2~14歲患者共84例,比例為13.59%,46~79歲患者共42例,比例為6.80%。618例急診患者中男性326例,女性292例,男女比例為1.12∶1,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共457例,比例為73.95%,初中文化程度中毒患者96例,比例為15.53%,高中文化程度21例,比例為3.40%,高中以上學歷患者44例,比例為7.12%。
2.2 中毒類型
618例急診患者中其他化學品中毒共328例,比例為53.07%,其中又以酒精中毒比例最大,患者人數達到210例,占其他化學品中毒比例為64.02%;藥物中毒患者共184例,比例為29.77%;食物中毒共97例,比例為15.70%;中毒類型不詳患者9例,比例為1.46%。
2.3 中毒原因
中毒意圖分為意外中毒、自殺性中毒、他殺性中毒、中毒意圖不明四種情況。在急診中毒事件中意外中毒事件發生429起,比例為69.42%,意外中毒事件中,男性患者287例,女性患者142例,二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殺性中毒患者共176例,比例為28.48%,其中女性117例,男性59例,二者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他殺性中毒1例,男性,年齡為43歲;中毒意圖不明患者12例,男女患者數量對比無統計學意義。中毒原因與中毒類型存在一定的聯系,具體情況見表1。

表2 患者職業與中毒類型關系表
2.4 患者職業
根據臨床資料統計顯示,急診中毒患者中學生最多,為246例,比例為39.81%;其次是農林業從業人員,共211例,比例為34.14%;企事業單位辦公人員中毒患者為142例,比例為22.98%。不同職業患者顯示出不同的中毒類型,其中學生中毒以食物中毒和化學品中毒最多;農林產業人員以化學品中毒最多;辦公人員中毒類型無明顯差異。患者職業與中毒類型的關系見表2。
2.5 中毒途徑
消化道中毒患者為584例,比例為94.50%;皮膚接觸中毒11例,比例為1.78%;呼吸道中毒9例,比例為1.46%;血液途徑中毒7例,比例為1.13%;其他中毒途徑患者7例,比例為1.13%。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大以及飲食習慣和其他不和諧因素的存在增加了中毒事件的發生概率[4]。臨床探究結果表明急診中毒事件在急診病例中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大,因此加強急診中毒事件發生特征的分析研究能夠為預防中毒事件、降低中毒事件發生率、及時有效地救治中毒患者提供有益的借鑒[5]。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現,急診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在年輕群體中,并且不同意圖的中毒事件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中毒事件在不同職業人群中也有差異,因此在進行社會管理時,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集中社會資源對學生群體進行預防中毒的教育;構建覆蓋面廣的心理健康咨詢治療網絡,對辦公人員、管理者等群體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和人生觀教育;注意加強毒物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教育等方式控制中毒事件的發生概率,盡可能降低毒物對社會的危害。
[1] 韓虎生.急救中心急性中毒150例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 13(5):652-653.
[2] 林紹鵬,林珮儀,江慧琳,等.城市群體性傷害事件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5):424-427.
[3] 邵旦兵,孫海晨,唐文杰,等.群體中毒事件院內搶救節點[J].中國急救醫學,2010,30(6):570-572.
[4] 李安,王小紅,郝鳳桐.綜合醫院急診科和職業病科對急性化學中毒救治情況比較[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3,31(3): 212-214.
[5] 于學忠.急診醫學的發展與發展中的急診醫學[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9(1):1-5.
R595
:B
:1671-8194(2014)07-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