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俊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二維和四維超聲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效果
蔡 俊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目的 探討二維超聲和四維超聲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效果。方法 應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分別對625例高危孕婦進行常規產前胎兒的心臟超聲檢查,觀察胎兒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氣管切面、主動脈弓及動脈導管弓切面聲像圖,并用出生后檢查或引產后解剖證實。結果 在625例孕婦中,二維和四維超聲儀分別檢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胎兒66例和68例,檢出率分別為10.56%和10.88%,出生后檢查或引產后解剖證實患有天性心臟病胎兒共有69例,其中二維超聲漏診8例,誤診5例,四維超聲漏診2例,誤診1例,二維及四維準確率分別為88.41%和97.1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二維及四維超聲均能較正確地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但四維超聲診斷效果高于二維超聲。
二維和四維超聲;胎兒先天性心臟病
胎兒畸形指在人體胚胎發育的早期(懷孕初期2~3個月內),胎兒心臟以及大血管無法正常形成而導致局部異常的解剖結構[1],或者出生后本應該自動關閉的通道依然敞開(在胎兒時期屬于正常現象)而導致的心臟疾病,稱為胎兒先天性心臟病(FCHD),極少數在5歲前可能有自愈的可能,但是絕大多數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2]。我國對產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多為二維超聲,診斷結果較為滿意,使得更多家庭能夠在懷孕的早期通過超聲檢查發現胎兒心臟結構是否存在異常。近年來,四維超聲診斷的出現,利用其獨特的優勢提高了產前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正確率,本研究則是通過二維及四維超聲對孕婦的診斷及對比評價其各自效果。
1.1 研究對象
研究中的625例孕婦均來自于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并且這625例孕婦存在下面一些高危因素:①有先心病家族史的孕婦。②孕婦本人或家族內存在與心臟畸形有關的綜合征或異常。③孕婦患有某些內科疾病,如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孕婦;孕婦有結締組織病,患有苯丙酮尿癥孕婦的胎兒。④妊娠期接觸某些物質或藥物,如酒精、鋰、維生素A、抗驚厥藥、反應停、類固醇、苯丙胺、麻醉藥及口服避孕藥。大劑量的輻射、宮內感染(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柯薩奇病毒)均可能造成胎心畸形。⑤孕婦年齡超過35歲、血清學篩查結果顯示染色體異常高危,或已知胎兒染色體異常者,心臟畸形的風險率明顯增高[3]。
1.2 儀器與方法
1.2.1 儀器
二維和四維超聲診斷儀為:SEQUOIA-512及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的頻率為3.5~5.0 MHz。
1.2.2 方法
首先進行常規胎兒的產前檢查,并且確定胎兒胎位以及胎兒的心臟位置,對一些右位心及內臟異位等現象進行排除。然后對625例患者分別進行二維及四維超聲診斷,觀察重點集中于大動脈轉位、單腔房室、法洛四聯癥、心內膜墊缺損、房室瓣閉鎖以及大型室缺等方面[4]。根據橫切五步法:國際上也有不少中心采用橫切五步法作為常規胎兒心臟畸形的篩查方法,這五步切面從下至上分別為:腹圍大血管平面、四腔心平面、五腔心平面(即左心室流出道)、心臟短軸平面及三血管氣管平面。雖然在掃查第三平面(五腔心平面)時探頭需略旋轉和傾斜,其余平面基本上都是在橫切面上獲得,故操作相對比較簡單,而檢查的項目也比較全面,同時對心臟在胸腔中具體位置、心臟的形態、心臟的大小以及房間隔、室間隔的完整程度、二尖瓣及三尖瓣形態大小位置及主動脈及肺動脈相互交叉環繞的關系、卵圓孔大小及卵圓孔瓣飄動方向等,并記錄診斷結果。所有病例出生后檢查或引產后解剖,記錄診斷結果。檢測及記錄工作人員固定,并且其他條件相同,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干擾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記錄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處理;并采用卡方檢驗及Ridi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P<0.05,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
625例患者中,經過二維超聲產前檢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結果顯示,共有66例被檢測出胎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檢出率為10.56%,其中漏診病例8例,誤診病例5例;而同樣的625例孕婦經過四維超聲檢查胎兒先天心臟病的結果顯示,共有68例被檢測出胎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檢出率為10.88%,其中漏診病例2例,誤診1例。新生兒出生后經過ECG檢查確診顯示共有69例新生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統計二維及四維超聲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8.41%和97.10%。具體結果見表1。
計量結果經過卡方檢驗,A、B及A+B中,二維超聲和四維超聲對比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并通過Ridit分析得到同樣的結果;且四維超聲的診斷效果及準確率明顯好于二維超聲診斷效果。
在胎兒疾病史中,先天性心臟病(FCHD)作為最常見的出生性缺陷一直困擾著很多的家庭。據研究表明,這種病的發生是由遺傳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兩方面共同作用而導致的,并且大多數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胎兒情況緊急、復雜,如果不及時診斷則有死亡的危險。因此,及時發現便成了解決這一困擾的最好方法。目前多用二維超聲進行孕婦超前篩查,效果明顯。四維超聲的問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二維超聲是二維斷面成像,病變的空間立體形態由操作者根據多切面多角度的掃查后在大腦中建立。四維超聲可以獲得常規二維超聲不能獲取的切面,二維超聲只能獲取部分斷面,且受操作者經驗及個體因素影響較大[5],對較復雜的胎兒畸形或異常難以全面判斷,在三維超聲的基礎上再融合時間要素,便形成了四維超聲,從而能夠對立體結構產生動態連續的顯示。四維超聲運用到一種稱作時空關聯成像的技術,該技術能夠通過間接移動的門控式掃查,從而將時相信息的獲取和三維數據的采集同時進行并相互結合,繼而計算心臟容積數據和確定心房及心室壁收縮峰值,該峰值與胎兒的心動周期,密切相關并以此確定,最后進行容積重建成像,從而實現對胎兒心臟成像顯示。
本研究則通過對625例孕婦在相同其他條件下分別進行二維超聲及四維超聲診斷,并通過出生后檢查或引產后解剖進行驗證來得出二維及四維超聲的診斷效果。結果顯示,四維超聲的診斷效果跟二維超聲比較具有明顯優勢,能夠提高臨床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效果,并且誤診及漏診等方面錯診率明顯降低,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可能是四維超聲在融合了時間因素后,能夠使得信息獲得更加完整,增加診斷的依據,可能更適合臨床對于產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但研究也發現,四維超聲會受某些因素的干擾而影響檢測,例如孕婦肥胖、羊水的多少等。因此,繼續完善四維超聲診斷技術將會給很多患者帶來方便,也相信四維超聲能在不久的將來體現其在臨床診斷的價值。

表1 二維及四維超聲診斷結果
[1] 董嬌樓,趙亞麗,周策勛,等.彩色超聲心動圖在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產前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 21(6):436-437.
[2] 常紅梅,鄧學東,斯華蓉,等.胎兒心臟超聲篩查在先天性心臟病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8,24(7):1099-1101.
[3] 嚴英榴.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前篩查及診斷[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0,4(6):706-710.
[4] 呂國榮,吳秀明,李伯義,等.胎兒心臟基礎、基礎加強等級及其聯合胎兒超聲心動圖篩查先天性心臟病的比較[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8,24(12):1115-1119.
[5] 谷孝艷,何怡華,劉鯤,等.超聲心動圖檢查1286例胎兒的漏診誤診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11):1026-1030.
R445.1;R715
:B
:1671-8194(2014)07-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