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志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二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不同治療方法治療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的效果探析
吳凌志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二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 探討不同治療方法治療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病患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相關檢查之后,最終確定其中35例行手術治療,而另外15例則行保守治療,并進行精心護理,對治療效果進行總結分析。結果 傷后治療半年采用GOS評估預后,手術治療中好轉病患16例、中度殘疾病患3例、重度殘疾病患2例、植物生存病患1例、死亡病患12例,保守治療中好轉病患3例,中度殘疾病患1例、重度殘疾病患1例,死亡病患10例。結論 對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病患,應在急性期就加強病情的觀察,盡早發現惡化,使患者可以早診斷與治療;此外,還要加強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以此提高病患的搶救成功率與生存質量。
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大面積腦梗死;臨床
這些年,關于外傷后腦梗死的文獻逐漸增多,其中因為大面積腦梗死導致的病死率極高,已經受到了神經外科界的高度重視[1]。總的來說,中性顱腦損傷極易引發腦梗死、大面積腦梗死,并且致殘與致死率極高,而行常規顱內壓監護,及時進行CT復查,做好早發現及綜合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2]。基于此,我院就近幾年收治的50例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病患進行了相關研究,效果比較明顯,現將相關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病患,全部病患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并且傷前皆無腦梗死病史。其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12例;年齡12~65歲,平均為38.9歲;病患的受傷方式主要包括了三類:車禍傷35例、墜落傷9例與打擊傷6例。臨床表現:全部在傷后2~24 h便進入我院就診,但大部分入院時處于昏迷狀態,其中GCS都低于了8分,13例為4~5分,14例為5~6分,剩余23例為6~8分;所有病患都或多或少出現了嘔吐、頭痛、煩躁、失語、顱內壓增高等癥狀。
1.2 方法
本研究中有35例行手術治療,而另外15例則行保守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方法為:35例中有20例病患入院6 h內便進行了血腫清除,以及行大骨瓣減壓術;另外10例病患則在入院1 d內進行了上述操作。這35例病患都屬于早期或者超早期范圍,手術中可見外側裂區域血管擴張淤血、靜脈滲血,并且腦組織挫裂傷有明顯的伴缺血與水腫,而在蛛網膜下腔處還有分散的積血,進行反復沖洗之后,利用顳肌瓣與硬腦膜減張緊密縫合,并將顳肌附貼在側裂區腦組織表面。最后,35例病患有12例死亡。保守治療的方法為:15例中有8例的意識朦朧,分別在傷后1~3 d昏迷程度忽然加重,一側的瞳孔散大,腦腫脹十分明顯,且有腦疝形成,隨即果斷行開路血腫清除及行大骨瓣減壓術。這15例病患最終死亡10例。不管何種治療方式,術后都給予了丹參、尼莫通、促進腦細胞代謝藥物及燈盞花素等進行治療,同時給予溶栓治療。

表1 本研究50例病患治療后情況
1.3 數據處理
本研究相關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分析,并做好記錄。
傷后治療半年采用GOS評估預后,手術治療中好轉病患16例、中度殘疾病患3例、重度殘疾病患2例、植物生存病患1例、死亡病患12例,保守治療中好轉病患3例,中度殘疾病患1例、重度殘疾病患1例,死亡病患10例。其余22例(44.00%)病患全部死亡(其中手術治療12例,保守治療10例)。見表1。
大面積腦梗死屬于顱腦外傷并發癥中最為常見也是致死率極高的一種,其通常的定義為頸內動脈、MCA的完全性閉塞,產生的原因主要為栓塞或血栓[3]。有關研究表明,對于動脈粥樣硬化、風濕性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都屬于大面積腦梗死的高危疾病。顱腦外傷極易引發微循環障礙與血管損傷,從而造成腦缺血及腦梗死。臨床上,對于外傷后存在大面積腦挫裂傷、腦疝、顱內血腫、原發性高血壓及多發性血腫等病患的高危人群,采取的是傷后1周內尤其是在3 d內就應加強預見性病情的觀察。若出現一些無法采用原發傷解釋的病患,比如說意識狀態和體征不相符合的病患,則應及時采用MRI或CT進行復查,做到及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在有效治療原發性腦損傷的基礎上,將腦血管痙攣解除[4]。
當然,對于本研究中出現了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病患,主要原因在于側裂區挫裂傷極易引發傷后短時間內出現側裂區血管的痙攣,從而使得腦組織出現供血不足而造成缺氧,以及產生血管源性腦水腫,使得傷側的半球腫脹,并逐漸移向對側,導致側裂血管受壓,腦血流減少。這樣之后,前述的各種病患形成,就會加重腦循環障礙,最終使得對側大腦中的動脈受壓產生血流受阻而形成腦梗死。在本研究中,就存在數十例受損部位對側發生大面積腦梗死的現象,其機制與前述原因有著莫大的聯系。此外,本研究采用了一定的對比治療的方式,由相關的結果可知,手術治療效果應優于保守治療組,比如說手術組在早期及超早期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病死率也相比保守治療的要低。當然,對于一些疑似病例,我們應采用復查的方式進行確診,及時正確診斷,做好相關治療。
總之,對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病患,應在急性期就加強病情的觀察,盡早發現惡化,使患者可以早診斷與治療;此外,還要加強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以此提高病患的搶救成功率與生存質量。
[1] 林宜生,漆松濤,林庭凱,等.重型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并大面積腦梗死32例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4,20(4):342-344.
[2] 賈繼強,劉培東.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腦梗死42例診治體會[J].山東醫藥,2011,51(33):97.
[3] 田勇,杜杭根,王林,等.顱腦外傷保守治療期間合并大面積腦梗死危險因素分析[J].浙江醫學,2012,34(5):320-322.
[4] 馮慧,方敏,鄭紅梅,等.重度顱腦損傷并發大面積腦梗死的觀察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1):53-54.
R651.1+5;R743.33
:B
:1671-8194(2014)07-0137-02